2011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数字时代出版业路向何方
2011-08-31 08:35:51.0 来源:新华社 责编:张招伟
- 摘要:
- 电纸书,网络文学,手机阅读……在今天这个数字时代,一个个与阅读有关的新鲜词汇不断冲击着传统阅读方式。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达到1051亿元,数字出版发展已呈现井喷之势。
【CPP114】讯:电纸书,网络文学,手机阅读……在今天这个数字时代,一个个与阅读有关的新鲜词汇不断冲击着传统阅读方式。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达到1051亿元,数字出版发展已呈现井喷之势。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中国出版业将路向何方?30日举行的2011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将主题定为“数字时代的国际出版业走向”,出版业权威人士围绕数字出版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数字出版势不可挡
过去几年中,国际上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电子书发展十分迅猛。不久前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电子书占该国整个大众出版市场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了6.4%,3年间已经增长了近13倍。今年5月,亚马逊宣布其电子书的销售已经全面超过了包括精装版和平装版在内的所有类型印刷书的总和。
中国的情况亦是如此。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论坛作主题演讲时介绍,我国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已达到32.8%,网络文学用户数接近两亿,手机出版产值在2010年达到近350亿元,并成为数字出版的第一大门类。同时,中国先后建立了9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集中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数字出版。
“不管你高兴不高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数字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柳斌杰说。
面对数字时代,中国出版企业正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在论坛上介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迄今已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数字出版。今年5月,中国数字出版网一期工程上线,可以提供1万多部电子图书的在线阅读、200万个书目搜索、20万种图书样本展示等内容。
目前,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已完成1万多种图书的数字化,数字化“科学文库”已上线运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着手制定数字出版战略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数据库服务模式、网络平台模式和在线课程定制模式。
传统出版优势尚存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印刷书还有多大市场?
致力于网络文学市场化运作的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侯小强认为,无论技术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的本质总是不会变的。“我个人在选择阅读形式的时候,并没有矛盾感。我用手机上微博,用电纸书看小说,在家里的时候也读带着油墨香的纸质图书。”侯小强说。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则表示,传统出版企业的核心优势,是具有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读者认知度,同时还拥有素质过硬的编辑力量,这些正是传统出版业发展数字出版的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津认为,传统出版企业发展数字出版必须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将内容资源作为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依托内容创新和技术支撑。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总裁李朋义认为,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方向,但是纸质书不会立即退出历史舞台,对于传统出版机构来说,现在仍然拥有充足的时间向数字出版逐步转型。
其实,数字出版无非是一种强调先进技术的出版,阅读的主旨并未改变。侯小强说:“现在是出版与阅读最好的时代,唯独缺少的是阅读的时间与心境。技术是服务于人的,只要能帮助人多读书、读好书,那就是最好的技术。”
出版标准有待规范
尽管出版业已迎来了数字时代,但出版为读者服务的方向是永恒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董云虎在论坛主题演讲中说,正确应对数字化挑战,无论是政府、传统出版业,还是新兴的参与者,都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超越界别局限,树立大出版理念、全媒体出版理念,从而推动出版业在数字化轨道上实现新的繁荣发展。
他同时表示:“内容是出版业的核心和基础,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本质上是内容的表达和传播。面对数字时代的海量信息,正确的内容、优良的品质对读者和出版者格外重要。”
谭跃认为,解决好版权问题是数字出版走上成熟的关键,同时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出版市场,而合理的电子图书定价机制也有助于维护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有利于避免数字出版市场的恶意竞争。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总裁李朋义表示,数字出版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盈利模式没有清晰化,文件格式标准没有统一化,还有内容版权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阻碍数字出版的发展。
数字出版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旧面临着巨大挑战。柳斌杰认为,当前,数字出版业发展面临三大瓶颈:商业模式与产业链利益均衡问题;数字版权问题;技术标准问题。
柳斌杰认为,数字出版要攻克难点,突破瓶颈,应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立长远、健康、共赢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协调机制;二是注重内容创新;三是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四是加快制度标准建设。
“中国出版业将与国际出版业一道,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和科学务实的精神,推进国际数字出版沟通与合作,为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与传播作出更大贡献。”柳斌杰表示。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深圳拟组建华文数字出版中心
国家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运营 面向全球服务
数字出版收益监控亟待规范
出版社首付作家数字出版稿费 作家出版社支付百万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中国出版业将路向何方?30日举行的2011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将主题定为“数字时代的国际出版业走向”,出版业权威人士围绕数字出版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数字出版势不可挡
过去几年中,国际上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电子书发展十分迅猛。不久前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电子书占该国整个大众出版市场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了6.4%,3年间已经增长了近13倍。今年5月,亚马逊宣布其电子书的销售已经全面超过了包括精装版和平装版在内的所有类型印刷书的总和。
中国的情况亦是如此。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论坛作主题演讲时介绍,我国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已达到32.8%,网络文学用户数接近两亿,手机出版产值在2010年达到近350亿元,并成为数字出版的第一大门类。同时,中国先后建立了9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集中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数字出版。
“不管你高兴不高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数字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柳斌杰说。
面对数字时代,中国出版企业正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在论坛上介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迄今已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数字出版。今年5月,中国数字出版网一期工程上线,可以提供1万多部电子图书的在线阅读、200万个书目搜索、20万种图书样本展示等内容。
目前,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已完成1万多种图书的数字化,数字化“科学文库”已上线运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着手制定数字出版战略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数据库服务模式、网络平台模式和在线课程定制模式。
传统出版优势尚存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印刷书还有多大市场?
致力于网络文学市场化运作的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侯小强认为,无论技术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的本质总是不会变的。“我个人在选择阅读形式的时候,并没有矛盾感。我用手机上微博,用电纸书看小说,在家里的时候也读带着油墨香的纸质图书。”侯小强说。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则表示,传统出版企业的核心优势,是具有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读者认知度,同时还拥有素质过硬的编辑力量,这些正是传统出版业发展数字出版的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津认为,传统出版企业发展数字出版必须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将内容资源作为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依托内容创新和技术支撑。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总裁李朋义认为,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方向,但是纸质书不会立即退出历史舞台,对于传统出版机构来说,现在仍然拥有充足的时间向数字出版逐步转型。
其实,数字出版无非是一种强调先进技术的出版,阅读的主旨并未改变。侯小强说:“现在是出版与阅读最好的时代,唯独缺少的是阅读的时间与心境。技术是服务于人的,只要能帮助人多读书、读好书,那就是最好的技术。”
出版标准有待规范
尽管出版业已迎来了数字时代,但出版为读者服务的方向是永恒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董云虎在论坛主题演讲中说,正确应对数字化挑战,无论是政府、传统出版业,还是新兴的参与者,都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超越界别局限,树立大出版理念、全媒体出版理念,从而推动出版业在数字化轨道上实现新的繁荣发展。
他同时表示:“内容是出版业的核心和基础,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本质上是内容的表达和传播。面对数字时代的海量信息,正确的内容、优良的品质对读者和出版者格外重要。”
谭跃认为,解决好版权问题是数字出版走上成熟的关键,同时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出版市场,而合理的电子图书定价机制也有助于维护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有利于避免数字出版市场的恶意竞争。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总裁李朋义表示,数字出版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盈利模式没有清晰化,文件格式标准没有统一化,还有内容版权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阻碍数字出版的发展。
数字出版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旧面临着巨大挑战。柳斌杰认为,当前,数字出版业发展面临三大瓶颈:商业模式与产业链利益均衡问题;数字版权问题;技术标准问题。
柳斌杰认为,数字出版要攻克难点,突破瓶颈,应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立长远、健康、共赢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协调机制;二是注重内容创新;三是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四是加快制度标准建设。
“中国出版业将与国际出版业一道,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和科学务实的精神,推进国际数字出版沟通与合作,为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与传播作出更大贡献。”柳斌杰表示。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深圳拟组建华文数字出版中心
国家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运营 面向全球服务
数字出版收益监控亟待规范
出版社首付作家数字出版稿费 作家出版社支付百万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