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中国印刷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之路

2006-07-15 08:58:37.0 来源:中国印刷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在美国企业用于法律投入的费用是中国企业的50倍;在5万家有一定规模的印刷企业中,设立的专职律师不足100名。这组数字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中国印刷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之路还有多长?这应该由我们的企业家们来回答! 

    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全球最大的法律顾问协会组织的“国有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论坛”上,由全球排名第六位的大型国际律师事务所——路伟律师事务所推出了一份“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排序”报告。该报告称,根据国际标准,企业的法律风险环境分值为100,风险防范费用为其总收入的1%。目前,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环境的中间值为42,防范风险的费用仅占总收入的0.02%。这意味着,中国大型企业在用相当于美国企业2%的资源来应对相当于美国企业42%的法律风险。中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费用支出仅是发达国家企业的1/50。

  作为中国的印刷企业界,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入全国100强,最大的年产值也还没有达到20亿元,如果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来划分,全在中小企业范畴。近一段时间以来,中航油、中储棉、中国银行等大型企业大案频发,大有惊涛拍岸之势。在法律风险这片汪洋大海中,印刷企业犹如一叶扁舟,随风起伏,抗风险能力更是显得十分微弱,法律风险防范成了中国印刷企业急需弥补的一课。

    印刷企业法律风险的缺失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国有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论坛”时说,“如果管理者不具有依法治企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不仅难以具备领导一个现代企业的资格,而且会使企业遭受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

  据悉,自2003年3月至2004年底,中央企业报请国务院国资委协调的法律纠纷案件达146起,涉及中央企业131家,直接涉案金额199亿元,间接涉案金额已超过450亿元。尽管这些已经暴露出的案件形成时间已久,原因各异,但显而易见企业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对此黄淑和强调说,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就难以掌控,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乃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从1984年启动至今已20多年了,法律风险防范到现在尚且风雨飘摇。作为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的印刷界,法律风险防范的基础就可想而知了。

  相比中航油、中储棉、中国银行等大型企业频发的大案,目前印刷企业界还没有大案在全国形成影响,这一方面与印刷企业本身的规模有关,另方面也是因为印刷企业目前发生的企业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等法律风险高频事件的数量不多有关系。

  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目前全国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已超过10万人,在印刷企业界中,绝大多数企业连一名专业的法律顾问都没聘。据不完全统计,在5万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印刷企业中,设立的专职法律顾问不足100名,由此可见印刷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任务是何等的艰巨。

  印刷企业的经营者们应当懂得,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了解市场规则、运用市场规则、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否则就要付出代价甚至被逐出市场。近年来发生的安然、世通和帕马拉特等公司案件,都揭示了市场经济怎样现为法制经济和规则经济。国有企业的案例也一再警示:法律风险陷阱不容忽视,如果管理者不具备依法治企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就不具备领导一个现代企业的资格,难免使企业遭受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

    

    印刷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

  印刷企业法律风险成因复杂,但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风险占较大比例。印刷企业普遍存在三个薄弱环节:企业法制建设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防范法律风险意识不强;依法经营意识不够,存在打擦边球的挠幸心理。

  仔细分析部分印刷企业近两年发生的案件,产生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决策草率、制度不健全、监管失控、法律审核把关不严等是重要原因。概括起来,印刷企业法律风险成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法律环境因素,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信、违约、欺诈等等;二是企业法制建设基础工作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企业法制建设自觉性不高;三是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不强,对重大投资决策、重大经营活动或企业并购工作等前期工作仍缺少法律工作人员的参与,即使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对其使用仍局限于事后补救,以处理企业法律纠纷为主,使企业法律工作机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一些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够,或因法律意识淡漠不自觉地违法经营,或认为只要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就可以不顾法律约束,或存在钻法律空子的侥幸心理,有意打“擦边球”;五是法律风险防范投入严重不足,中国100强企业法律投入尚不及美国企业的1/50,印刷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但从总体来看,造成印刷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中企业自身原因所占比例较高,这是不容忽视的。

  法律风险是以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印刷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就越大。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不同,法律风险更具可控可防性,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选择。

    印刷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误区

  法律及法律人才,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用什么法律、用谁等等都涉及经济运作成本问题,特别是,弃之不用、用之不时、用之不当,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造成全盘皆输,招致灭顶之灾。走出经济运作中法律风险应对误区,是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者正确运用法律决策和用人处理法律问题的基本条件。印刷企业最常见的有四大法律风险应对误区。

  误区之一:不重防范,亡羊补牢。很多印刷企业在没有出现法律问题时都不会长期聘用法律顾问,等出了事情,才急急忙忙地去找律师。实际上,企业中的大多数法律风险是完全可以防范的。比如,商业秘密的保密规定和竞业禁止规定,最好办法就是在员工手册、保密协议中事前规定好有关商业秘密的内容、违约责任和承诺补偿等,远比亡羊补牢成本低、效果好。

  误区之二:制度设置,矫枉过正。这表现在企业合同条款的处置上,太过法制化会影响交易的效率。将合同条款复杂化,将神经崩的过紧,是当前一些企业的一种倾向。企业在起草合同时应尽量不使用法律术语,当然,前提是能够将合同条款表述得清楚、明确。

  误区之三:事无巨细,亲自上马。作为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者不能事无巨细,什么都自己搞,不要指望自己成为法律专家。你是企业家,是经济运营高手,不一定是法律高手。法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能读,但将众多法律条款正确的理解、融汇贯通就很不容易了。聘用专业人员,大企业建立必要的法律机构是上策。

  误区之四:急病发作,胡乱投医。许多企业到了出了经济问题或是刑事问题时,感到措手不及,或者由于对法律知识的缺乏而过于恐慌,才去找律师。在聘请律师时,则不加选择,“有病乱投医”。孰不知我国目前的律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律师是在诉讼中获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印刷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要点

  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在哪些地方法律问题出现频率比较高,企业家具体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风险,根据企业法律司法实践,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宪法难题惹官司。宪法听起来很抽象,其实离我们最近,企业往往要面临宪法难题。如四川一大学生,状告银行身高不足侵权歧视案;美国微软公司一个黑人职员多年得不到提升,在被迫辞职后起诉微软种族歧视赔偿案;某著名外资企业涉嫌使用童工案。这都是因违反宪法而使企业惹到麻烦。因此,了解宪法和宪法的变迁对于认识企业家行为的法律风险至关重要。

分享到: 下一篇:香港印刷“印出绿色商机”讲座 全面了解环保印刷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