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手工刻纸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10-19 08:31:58.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芮金富的名字和宜兴手工刻纸紧紧连在了一起,这个宜兴水西村的农民遗留下的1000多幅刻纸珍品,成为宜兴手工刻纸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材料”。芮金富离开人世已经四年有余,10月17日当记者从宜兴手工刻纸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中看到芮老生前创作的刻纸作品时,无不为其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艺所惊叹。
历史久远的民间手工技艺宜兴手工刻纸应当归入中国刻纸艺术这个大范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中,中国刻纸形成的鲜明乡土气息和浓烈生活情趣是其最大的特征。宜兴手工刻纸源远流长,发源于宜兴西部的水西村,历来在江南一带广泛流传,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农村气息。据考证,早在清代宜兴就有了职业和半职业的刻纸艺人。
宜兴手工刻纸最初用于彩灯、门窗,以及喜庆时作为装饰欣赏之用,后来随着刻纸艺术的提高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发展到用作镜框挂屏和装裱条幅。宜兴手工刻纸主要制作器具就是一把刻刀和一个蜡盘,那些民间刻纸艺人凭着这些简单的工具就能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艺术作品。
家庭作坊父传子式的传承芮金富出生在宜兴刻纸之乡水西村,14岁跟从当地莫春保老艺人学艺,前后从事刻纸艺术创作70年。他创作的《列宁》、《高尔基》等大幅刻纸曾在苏联《真理报》头版刊出,并获前苏联文学艺术国家大奖。我国现存最大的刻纸也是出自芮金富之手,全国仅他一人能刻如此大幅刻纸。
从芮金富到芮柏芝、芮惠敏,从父亲到女儿再到孙子,宜兴手工刻纸仍然延续着家庭作坊式的技艺教授模式。芮金富在2002年辞世,他生前创作的1000多件刻纸珍品已作为宜兴手工刻纸最珍贵的“史料”收藏,他的女儿芮柏芝、孙子芮惠敏通过家族传授的方式继承了刻纸技艺,他们已成为宜兴手工刻纸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当代刻纸技艺的生存问题芮金富已经离开,幸好有保存下来的刻纸作品,幸好有芮柏芝、芮惠敏继承父辈技艺。但当代宜兴手工刻纸生存的社会背景变化使得它濒临失传,而以个体家庭作坊式的传承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刻纸传统工艺在家族内的延续,另一方面却也造成了保守、封闭、难出精品和难以管理等致命弱点。
1986年至2006年,民间收藏家蒋洪标花费20年、投入50多万元用于收藏芮金富的刻纸,为宜兴手工刻纸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支持。这一民间行为同时也启动了保护宜兴手工刻纸的“五年计划”:2006年投入16万元建芮金富刻纸展览馆;2007年筹办开放芮金富刻纸艺术馆;2008年建立刻纸传承人档案;2009年编辑出版芮金富刻纸作品集……也许只有把刻纸技艺从家庭作坊里“释放”,宜兴手工刻纸才能生生不息且发扬光大。
(divid)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