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行业应尽快推广“无毒PVC塑料制品”
2013-01-08 09:52:58.0 来源:人民网 责编:江佳
- 摘要:
- 近日,在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PVC塑料制品和塑化剂(增塑剂)方面的权威专家雷景新教授,在“酒类流通管理暨塑化剂(增塑剂)和有机污染物及违禁品管控高级研修班”上,就“食品中塑化剂(增塑剂)的来源、毒性原理及检测处理方法”、“白酒生产过程中塑化剂(增塑剂)的避免和替代方法”等课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CPP114】讯:近日,在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PVC塑料制品和塑化剂(增塑剂)方面的权威专家、国际高分子协会胶黏剂分会主席、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雷景新教授,应中国商业联合会邀请,在其举办的“酒类流通管理暨塑化剂(增塑剂)和有机污染物及违禁品管控高级研修班”上,就“食品中塑化剂(增塑剂)的来源、毒性原理及检测处理方法”、“白酒生产过程中塑化剂(增塑剂)的避免和替代方法”等课题向参加高级研修班的人员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分析,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而酒既是特殊商品又是特殊食品,台湾“塑化剂”风波和“酒鬼酒”风波,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谈到塑化剂(增塑剂)替代方法的问题,雷景新教授说: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塑料制品,绝大部分是PVC制品。PVC是氯乙烯单体聚合制备而成。在PVC生产过程中,采用汽提提纯工艺,严格控制氯乙烯单体残留量,单体残留量(VCM)达到国家标准,生产出来的PVC树脂就是无毒的。
PVC既然是无毒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毒的PVC塑料制品?雷景新教授解释说,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生产PVC塑料制品时,厂家选择使用了有毒的增塑剂。雷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增塑剂是一类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的添加剂,是世界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之一,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亚洲地区增塑剂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但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主增塑剂主要为邻苯类产品,其在许多性能上特别是卫生、低毒性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环保的要求。目前,我国九成以上PVC软制品仍使用传统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果不彻底改变PVC塑料制品的现状,白酒“增塑剂事件”的出现,乃至啤酒、饮料、月饼、各类食品佐料如酱油、食醋和医用输液器、输血袋等有毒增塑剂超标的事件的出现,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正是因为邻苯增塑剂的滥用,已经让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无法找到“洁净无毒”的塑料制品,这决非危言耸听。
市场上作为PVC主增塑剂除了邻苯二甲酸酯,还有对苯二甲酸酯、环乙烷1,2-二甲酸酯、柠檬酸酯、WT系列环保无毒增塑剂等。就这几种增塑剂的环保性能,雷教授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他说,邻苯类增塑剂,也就是此次白酒“塑化剂”风波的“罪魁祸首”。其分子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结构,生化性差,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一方面可通过食物链仍然会进入人体;另一方面从与食品药品接触的PVC制品中,迁移到食品药品中,通过食用直接进入人体,干扰内分泌,使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是造成男性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儿童通过玩具、奶嘴接触会危害其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女性使用的化妆品中含量超标,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甚至危害到后代中男孩的生殖系统。
雷景新教授紧接对对苯类增塑剂进行了分析,他说,对苯类增塑剂原料为对二甲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苯环结构,因而也就没有摆脱对人体的危害,属于低毒系列增塑剂。欧盟中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对对苯类增塑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其使用在与人体接触密切的相关领域中。
雷景新教授又对环己烷1,2-二甲酸酯做了说明,他指出:环己烷1,2-二甲酸酯是由邻苯二甲酸酯,通过加氢制得。制得的环己烷1,2-二甲酸酯很难达到完全转化,仍然会有邻苯残留,属于低毒系列增塑剂。而且由于其是环状结构,人体无法吸收分解,依旧对人体伤害较大。
谈到柠檬酸酯类增塑剂TBC和ATBC,雷景新教授说,从环保性上来看,它们虽然是无毒的,但是其耐迁移性、耐挥发性差,而且挥发出的酸性物质极易腐蚀设备,造成设备损耗;同时其有强烈的苦味,用在食品包装、食品级软管、儿童玩具等领域都有极大的弊端性。
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而酒既是特殊商品又是特殊食品,台湾“塑化剂”风波和“酒鬼酒”风波,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谈到塑化剂(增塑剂)替代方法的问题,雷景新教授说: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塑料制品,绝大部分是PVC制品。PVC是氯乙烯单体聚合制备而成。在PVC生产过程中,采用汽提提纯工艺,严格控制氯乙烯单体残留量,单体残留量(VCM)达到国家标准,生产出来的PVC树脂就是无毒的。
PVC既然是无毒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毒的PVC塑料制品?雷景新教授解释说,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生产PVC塑料制品时,厂家选择使用了有毒的增塑剂。雷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增塑剂是一类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的添加剂,是世界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之一,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亚洲地区增塑剂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但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主增塑剂主要为邻苯类产品,其在许多性能上特别是卫生、低毒性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环保的要求。目前,我国九成以上PVC软制品仍使用传统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果不彻底改变PVC塑料制品的现状,白酒“增塑剂事件”的出现,乃至啤酒、饮料、月饼、各类食品佐料如酱油、食醋和医用输液器、输血袋等有毒增塑剂超标的事件的出现,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正是因为邻苯增塑剂的滥用,已经让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无法找到“洁净无毒”的塑料制品,这决非危言耸听。
市场上作为PVC主增塑剂除了邻苯二甲酸酯,还有对苯二甲酸酯、环乙烷1,2-二甲酸酯、柠檬酸酯、WT系列环保无毒增塑剂等。就这几种增塑剂的环保性能,雷教授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他说,邻苯类增塑剂,也就是此次白酒“塑化剂”风波的“罪魁祸首”。其分子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结构,生化性差,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一方面可通过食物链仍然会进入人体;另一方面从与食品药品接触的PVC制品中,迁移到食品药品中,通过食用直接进入人体,干扰内分泌,使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是造成男性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儿童通过玩具、奶嘴接触会危害其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女性使用的化妆品中含量超标,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甚至危害到后代中男孩的生殖系统。
雷景新教授紧接对对苯类增塑剂进行了分析,他说,对苯类增塑剂原料为对二甲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苯环结构,因而也就没有摆脱对人体的危害,属于低毒系列增塑剂。欧盟中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对对苯类增塑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其使用在与人体接触密切的相关领域中。
雷景新教授又对环己烷1,2-二甲酸酯做了说明,他指出:环己烷1,2-二甲酸酯是由邻苯二甲酸酯,通过加氢制得。制得的环己烷1,2-二甲酸酯很难达到完全转化,仍然会有邻苯残留,属于低毒系列增塑剂。而且由于其是环状结构,人体无法吸收分解,依旧对人体伤害较大。
谈到柠檬酸酯类增塑剂TBC和ATBC,雷景新教授说,从环保性上来看,它们虽然是无毒的,但是其耐迁移性、耐挥发性差,而且挥发出的酸性物质极易腐蚀设备,造成设备损耗;同时其有强烈的苦味,用在食品包装、食品级软管、儿童玩具等领域都有极大的弊端性。
- 相关新闻:
- ·柔印已占世界软包装印刷64%市场份额 2013-01-08 09:15:34.0
- ·专家现场解读食品包装“4+1”新标签 2013-01-06 11:51:27.0
- ·12项中国食品包装印刷安全消费警示正式发布 2012-12-28 09:16:13.0
- ·包装协会发布2013年消费提示 2012-12-24 16:05:03.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