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革命图文书正逢其时
2013-04-08 10:38:12.0 来源:百道网·宋焕起专栏 责编:钱莹
- 摘要:
- 如果将图文书放在今天的视野下,主要是数字时代,新媒介对传统出版的强势冲击,并且已经形成新老媒介并驾齐驱格局之下,就会发现,图文书的价值远不是书籍版式、版本形态和单纯装帧设计问题了。
三是阅读审美诉求成为图文书流行的内驱力。人们阅读既是求知的过程也是欣赏的过程。随着社会进步,人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审美逐渐成为阅读行为的重要取向。图书的内容,图书的形态,图与文两者已不是相互分离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一部好书,与其说是一个产品,不如说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精美的图片不仅给人以客观、直感的认知,还给了人们一种文字所不具有的美感享受。
四是强势的视觉文化为图文书发展推波助澜。影视文化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维习惯。感性的视觉思维方式挑战单纯文字的书籍形态,学术书籍的纯粹理性更是首当其冲。在人们童年时代占有优势的视觉思维、形象思维被重新唤醒的时候,大众读物、休闲读物,尤其是学术读物顺应这种潮流是不可避免的。视觉文化摆脱了传统阅读释疑和解释的重负,人们的感性思维方式得到尊重,图文相辅的阅读过程,文字与图片的相互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阅读兴趣,还可以缓解视觉疲劳提高阅读效率。
毫不夸张地说,图文书的未来趋势也是人类自身进步和文明达到高度发展的最终需求,这种需求应当既是认知的认知的又是审美的。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早就预言过的:人要从异化的状态回归为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7)图文书的意义之一就是代表传统出版做出的一种担当。
那么,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第一,抓住图文书的发展机会,不是追赶时髦,不是权宜之计。图文书代表了书籍出版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社会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一种图书内容类别的存在。换言之,它不是图书的某类题材,一个时期兴起一种热点,人们趋之若鹜,很容易时过境迁的。而图文书是一种编辑和出版形态,是长久的,只是由于历史的、技术的,以及观念的原因,在一个时期呈不明显、不突出的状态而已。作为规律性的事物,迟早要显示出生命力。
其次,图(例)对于人的认识和审美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凡是有助于帮助人们扩大阅读面,增长知识,有助于人们休闲,舒缓紧张工作生活状态,通过阅读能悦志悦神的选题,都可以努力设计为图文形态的读物,策划者应当调动最大能量,把这种形态发挥到极致。
第三,视觉文化有多种媒介形态,其中影视和网络较之传统纸介媒体具有较强的视觉优势和互动性,同时也存在着原生的不足,稍纵即逝、图像失真(主要是网上美术作品)、过度依赖设备和技术,并且受商业广告干扰。影视和网络的局限恰好是纸介书籍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图书可以持久,便于收藏,可以反复翻阅查考,可以细细地品味把玩。因此,要把屋并利用这种优势,在其他媒介强势冲击之下,有“我自岿然不动”,别人热热闹闹,我却“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和沉着。
二、图文书的基本理念
从接触到的编辑学、出版学的专业文章著述看,涉及图文书的,既少且不系统。传统、经典编辑学,通常把相关的内容放在“编辑加工”项下的“书稿与辅文”里,或者放在“装帧设计”里,或者“归入“图和表里”。此种情形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图文书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实务和研究工作滞后。二是图文书仍被视作美术编辑(设计师)的营生(业务)和工作环节,策划活动与策划编辑被边缘化和附属化,主体不清晰。上述两个问题的后果是,不利于发挥策划编辑对图文书项目的指导作用,项目的主题、主旨易被弱化,从而出现为设计而设计、设计至上、本末倒置的倾向。应当从基本理念和要素入手,正本清源,及时梳理。
1.概念和类型
传统上通常把图文书叫做“插图书’”。从字面上说,就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插”字表达了这种形式的核心。而且从很早的时候就存在,如科技类、少儿类等等。但是现下流行的很多图文书已不是“图插文”,而且“文插图”了,是文字插进图画之中了。更为重要的是,图甚至是书的核心,是主导地位,不是辅助、从属的,这是很大的变化。所以图与文的形式、图自身的样式,以及图的能动性都不同以往,是多元且多样的。以往把各种类型归纳为艺术的和科技的两大类,虽然不算错,但是简单化了,不符合实际情况了。本文使用的概念特指当下流行的、侧重以图为主,甚至图主文辅、图文并茂,题材多是大众读物和学术著作的那类图书。这样便能够与传统意义的一般插图书区别开来。当然,从选题策划的角度,插图书也罢,图文书也罢,既是一种图书样式和形态,就难免相互联系,有相同运作之理。因此,区别是相对的,不可绝对化。
- 相关新闻:
- ·数字化出版与品牌建设之思考 2013-04-02 16:19:31.0
- ·数字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思路 2012-12-04 16:25:01.0
- ·刘成勇:中国数字出版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2-11-28 09:34:10.0
- ·数字出版告别2011:记住5个数字 2012-01-02 08:41:43.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