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出版的回归与困惑
2013-08-30 10:31:39.0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编:钱莹
- 摘要:
- 学术出版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但众所周知学术著作几乎赚不了钱,尽管国内大学出版社已将学术出版作为自己的责任。但随着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以及市场化的深入,学术出版能否继续,又如何继续?国内大学出版社能否像欧美大学出版社一样,成为文化思想的创新基地?
【CPP114】讯: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书展上,80卷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新书介绍会引人关注。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上海交大社)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该丛书记录了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的东京审判庭审全过程,818次庭审记录无一缺漏。作为第一手资料,完整再现了历时两年半的东京审判。
像这样大手笔的、非营利的学术出版近几年并不少见,而且对大学出版社来说,学术出版份额日益加重,已然成为主要阵地。
法国学者马特尔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文化》中谈到,美国的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业中所占份额不大,但其出版的学术著作却是美国思想和文化创新基础。“虽然它们只占出版品种的8%,但它们的这1.2万种书籍对于美国思想和文化的更新仍然是至关重要和生命攸关的。”马特尔在书中总结道。
学术出版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但众所周知学术著作几乎赚不了钱,尽管国内大学出版社已将学术出版作为自己的责任。但随着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以及市场化的深入,学术出版能否继续,又如何继续?国内大学出版社能否像欧美大学出版社一样,成为文化思想的创新基地?
非营利的学术出版
上海交大社社长韩建民告诉记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这样一套大部头丛书得以出版,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丛书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二是依托了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
韩建民还用一幅画来表达大学出版社和其所属大学的关系,一根高竹子上,一只蝉在高声鸣叫。竹子就是大学,蝉是大学出版社,“居高声自远,高高的竹子才能将蝉鸣传远。不依托大学的学术研究,出版社的学术出版是不可能的”。韩建民说。
事实上,得到了国家、学校的资金资助和依托所在大学的资源,这两点是大学出版社做学术出版的关键因素。
今年5月,《胡华全集》6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大社)出版。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相同的是,该全集也是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胡华是党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这自然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优势。
人大社总编辑贺耀敏告诉记者,这在过去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胡华全集》需求量不大,但有了资金保证后,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把它打造成精品。
“我个人感觉,从趋势来讲,大学出版社越来越回归于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这是大学出版社今年发展的特点。”贺耀敏说。
这种回归应该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资金是重要因素。8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在上海交大社组织的“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上发言时说,国家出版基金每年主要资助的是学术出版,金额有3亿多元。
- 相关新闻:
- ·数字出版为纸质出版带来机遇 2013-08-30 10:23:56.0
- ·北京国际出版论坛聚焦全媒体时代融合发展 2013-08-30 10:21:43.0
- ·雅昌与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 2013-08-30 09:52:37.0
- ·豆瓣阅读创新招 电子书策划为纸书印刷出版 2013-08-29 14:29:04.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