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以科技支撑促产业转型 发展3D打印产业
2014-04-09 10:37:09.0 来源:渭南新闻网 责编:刘晓燕
- 摘要:
- 2013年,在秦东大地 ,一个名词异常响亮且提振人心,这就是3D打印。这个被誉为世界级的前沿产业,渭南敞开双臂,将它拥抱入怀。人们不禁惊叹,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是何等的战略眼光和智慧抉择。
市委书记徐新荣说,渭南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战略,既契合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也是渭南实现“拐弯超车”的重要保障。紧抓以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发展3D打印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全力以赴,志在必得。
市长奚正平说,我们举全市之力发展3D打印产业,努力将渭南打造成增材制造产业的中试站,孵化器,聚集地,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这是我们摆脱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必然选择。
更振奋人心的是,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我市把发展新型产业,加快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写进了市政府的工作报告。表明我市吹响发展3D打印产业的冲锋号,构筑高端产业发展的渭南梦想,就此启航!
发展3D打印产业:渭南信心满怀
什么是3D打印?看过电影《十二生肖》的人都会为这一幕惊叹:成龙扮演的国际大盗,用高科技扫描手段获取了国宝兽首的三维数据,远程传输到一台神奇的机器上,瞬间,一模一样的铜兽首复制成功。
这看似科幻的场景,如今正在加速变成现实。而帮助其逐渐走入我们生活的,正是这个在全球都很热门的概念——3D打印。
用专业的说法解读,3D打印,称之为“增材制造”技术。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它改变了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组装进行生产的加工模式,实现了随时、随地、按需生产。
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3D打印就像“神笔马良”手下的魔法之笔,你想要什么,就能打印出什么。“我想,即我成。”
技术含量如此之高,渭南凭什么“敢与天公试比高?”咬定3D打印不放松呢?有人不禁追问。
渭南的回答铿锵有力:凭借多年积蓄沉淀下来的底气和实力!
渭南发展3D打印产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国家政策、科技资源、产业特色、生产要素、区位交通等无可比拟的集成优势,让渭南信心百倍。
一说“天时”,是指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坚定了渭南发展3D打印的方向。
从全国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已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以信息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而我省对3D打印产业发展更是提前布局。前不久,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此举不断提升我省3D打印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巩固并确立陕西3D打印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这无疑对我市3D打印产业的加快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二曰:地利。多年来,渭南形成的发展基础和优势,更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
从区位上来说,处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交通物流条件得天独厚。不但如此,渭南具有良好的产业与技术人才基础,正在规划建设陕西东部最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地,让发展3D打印产业有了材料基础。拥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技术学院等一批职业学院,可为3D打印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尤为一提的是,承载3D打印产业的渭南国家高新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大,产业生态趋势良好,生产配套能力强,易于快速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将3D打印产业作为核心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
三曰:人和。这一点更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随着西渭融合战略的推进,陕西丰富的科技资源,纷纷向渭南渗透流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陕西3D打印研究领域的旗舰,全国3D打印产业顶尖人才会聚于此,拥有两位长江学者和一位院士,具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技术成果转化潜力极大。
趁天时,凭地利,依人和。举全市之力发展3D打印产业,必将极大地拓展渭南的地域空间和经济空间。
-
相关新闻:
- ·预测3D打印行业未来五大趋势 2014-04-04 11:47:35.0
- ·日本瞄准下一代3D打印机 拟反超美国 2014-04-03 13:54:35.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