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推进科学发展文明创造的杠杆
2014-06-24 09:14:3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责编:刘晓燕
- 摘要:
- 印刷术被称为“神圣的艺术”“文明之母”。孙中山先生指出:据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质原件共有五种,即食、衣、住、行及印刷也。印刷工业为近世社会之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是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印制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现存于大英博物馆)。2009年9月30日,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珍藏着该证书。该馆收藏20余万片古籍版片,透过长距离玻璃幕墙,可以看到专业人员正在做保护工作,这种保护与展陈同时并举的方法,以及印刷互动区很有新意。“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陈列”被评选为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形式设计奖”。
中国自公元前2世纪有了纸以后,纸作为文字载体,在传播思想、发展科学文化方面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纸本读物仍靠手写而成,而每次只能写出一种书的一份。随着文化的发展,书的种类越来越多,其篇幅也逐渐加大,迫使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埋头于案边逐字逐句的抄写,花费了无数时间和劳动。为了从这种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吃够了这种劳动之苦的中国人便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是将原作品上的文字或图画在木板上刻成凸面反体,于板面上涂以着色剂,将纸覆盖于板上,用刷的压力施于纸的背面,从而在纸的正面显示正体文字或图画的多次复制技术。一般来说,每块雕版可连印一万次,每个工人每天可印1500——2000印张,每张约400——500字,这种复制技术的工作效率远远超过手抄。
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撰《梦溪笔谈》30卷(被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活版》介绍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毕昇(约970——1051年):“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溶,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而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1990年在湖北英山草盘地五桂村毕家坳发现毕昇墓碑。湖北省英山县建立毕昇纪念馆纪念毕昇。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昇活字印刷技术最早的历史见证。
- 相关新闻:
- ·洛阳师院馆藏雕版近百块 可窥古代图书印刷形态 2014-06-20 09:18:12.0
- ·杜甫草堂端午节活动:活字印刷 拓片技艺 折彩粽 2014-06-03 17:06:09.0
- ·全国印刷标准化教育培训基地落户山东 2014-05-29 11:42:23.0
- ·???????????????? 2014-05-28 10:59:02.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