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复活”传统印刷技艺
2014-09-03 08:54:02.0 来源:聊城晚报 责编:徐赳赳
- 摘要:
- “东昌作坊,书笔两行”,刻书印书与毛笔制作是清代东昌府最为发达的两大文化产业。随着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雕版印刷日渐式微,如今已经难得一见了。
可惜,曾经盛极一时的书坊,现如今已在我们身边销声匿迹。堂邑西南往日那繁忙的雕版工匠早已作古,只有摆放在博物馆里几部泛黄古书还在诉说着昔日的繁荣。
结缘高祖父的故事,让他对雕刻产生兴趣
陈贺是一名80后小伙,平时热衷于聊城的传统历史文化,对雕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初中开始,我就在橡皮上练习篆刻,因为喜欢,所以一直没有间断过。”陈贺说,参加工作后,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搞雕刻,后来又开始琢磨雕版印刷技艺。
陈贺说,他的这些爱好与家庭影响有一定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常听爷爷讲高祖父的故事。
陈贺的高祖父生活在清末东阿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盛产大枣,人们擅长制作熏枣。村里重视教育,出过很多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他高祖父平日里务农,在农闲时还参与印书业。
陈贺的高祖父平时收集被刨掉的老枣树,把粗的主干部分拖到村口的水塘里泡起来。这样浸泡后,会使木性更加稳定,不易变形开裂。到农闲时,从水中取出木材,晾干后,就要请木匠解板。
把圆树干锯成薄木板,从锯开的木板中去除开裂、有孔疤的次品,挑出优质的木板装车,运输到堂邑城西北一带的农村,那里有很多从事雕版的工匠。
从东阿到堂邑,天不亮就出发,天黑才能到,要起早贪黑忙一整天。堂邑对雕版用木板需求量很大,尤其是东阿的枣木板和冠县的梨木板,最受欢迎。
卸下枣木板,再装上刻好的印刷版,转运到聊城最大的书庄——书业德。书业德业务繁忙时,高祖父就会帮几天忙。结算工钱时,书庄有时会赠他几本雕印的书籍。陈贺的曾祖父也从事过这项工作,可当时正值民国,政局不稳,加之书庄快速消亡,他们家人便不再从事这项工作了。
结缘高祖父的故事,让他对雕刻产生兴趣
陈贺是一名80后小伙,平时热衷于聊城的传统历史文化,对雕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初中开始,我就在橡皮上练习篆刻,因为喜欢,所以一直没有间断过。”陈贺说,参加工作后,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搞雕刻,后来又开始琢磨雕版印刷技艺。
陈贺说,他的这些爱好与家庭影响有一定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常听爷爷讲高祖父的故事。
陈贺的高祖父生活在清末东阿的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盛产大枣,人们擅长制作熏枣。村里重视教育,出过很多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他高祖父平日里务农,在农闲时还参与印书业。
陈贺的高祖父平时收集被刨掉的老枣树,把粗的主干部分拖到村口的水塘里泡起来。这样浸泡后,会使木性更加稳定,不易变形开裂。到农闲时,从水中取出木材,晾干后,就要请木匠解板。
把圆树干锯成薄木板,从锯开的木板中去除开裂、有孔疤的次品,挑出优质的木板装车,运输到堂邑城西北一带的农村,那里有很多从事雕版的工匠。
从东阿到堂邑,天不亮就出发,天黑才能到,要起早贪黑忙一整天。堂邑对雕版用木板需求量很大,尤其是东阿的枣木板和冠县的梨木板,最受欢迎。
卸下枣木板,再装上刻好的印刷版,转运到聊城最大的书庄——书业德。书业德业务繁忙时,高祖父就会帮几天忙。结算工钱时,书庄有时会赠他几本雕印的书籍。陈贺的曾祖父也从事过这项工作,可当时正值民国,政局不稳,加之书庄快速消亡,他们家人便不再从事这项工作了。
-
相关新闻:
- ·唐代珍稀印刷品“落户”文津雕版博物馆 2014-08-27 08:51:20.0
- ·两件扬州汉代文物引关注 雕版印刷作品赠给友人 2014-08-17 00:00:00.0
-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看雕版印刷“活化石” 2014-08-07 09:03:00.0
- ·??????????? ?????????? 2014-08-02 09:45:14.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