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提质的问题和其对策
2015-01-06 09:46:55.0 来源:中评网 责编:顾颖莹
- 摘要:
- 当今世界,是一个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人类在不断开创美好未来的同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
再次,经济增长的平稳性显着增强。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的增长起伏频繁,波动较大。1978年,中国GDP增速达到11.7%,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GDP增长率连续快速下滑,1981年跌至5.2%。之后,经济增速迅速回升,到1984年攀升至3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15.2%。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必然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宏观管理能力的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显着提高,排除遭受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相邻年份间的差异都在1.6个百分点之内。
最后,经济增长的惠及面不断扩大。1981—2010年,按照世界银行每天1.25美元(2005年购买力评价)贫困标准,中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超过6.7亿,对这一时期全球减贫的贡献超过93%。在这同时,中国的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3年的53.7%,城镇常住人口从1.3亿增加到7.1亿。城镇化使中国数亿农村人口分享到了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物质和文化成果。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突出问题
文章分析,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在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增长的集约性还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创造单位GDP所需要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还比较多。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不到经合组织国家(OECD)平均水平的一半。从部门和地区间的生产率差异来看,中国还存在较大的要素配置效率优化空间。目前,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第一产业的4.6倍;东部江苏省的劳动生产率是西部云南省的3.2倍。另外,我们在微观经济领域也可以看到不少生产要素粗放利用的现象。
二是增长的资源环境友好性尚待增强。目前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1倍,是高收入国家的2.9倍,是美国的2.6倍。巨大的资源消耗往往伴随着巨量的污染排放。清新的空气成了京津冀等地区民众的奢侈品,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的蓝天被称为“APEC蓝”。这形象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成本。
三是经济增长平稳性的基础还不牢固。通过30多年的改革,我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但我们准确把握和顺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能力还不够强,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前瞻性认识能力须进一步提高,在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时,往往习惯性借助一些传统的行政手段来稳定经济增长。这虽然在短期内使经济运行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也可能加剧产能过剩等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矛盾,积累财政、金融等领域的风险。
四是增长的公平性亟待提高。从宏观层面来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还不合理,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过少。2011年,中国的这一比重只有47%,而美国、法国的比重都在62%以上。中国与它们的差距超过15个百分点。从微观层面上看,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在2008年之后中国的基尼系数虽然出现了缓慢下降的态势,但目前仍处于0.473的高位,明显高于国际上0.4的警戒线。
- 相关新闻:
- ·关注:制造业数据疲弱 美经济新年“添堵” 2015-01-05 10:36:33.0
- ·未来经济增长的挑战在于人力资本积累 2015-01-05 10:15:22.0
- ·时政聚焦:看中国经济的动力转型 2015-01-04 10:20:06.0
- ·时政聚焦:中国经济指挥棒之变 2014-12-30 09:16:03.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