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艺术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01-11 11:11:21.0 来源: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 责编:覃子喻
- 摘要:
-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带动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与发展。其中,艺术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如今,无论是以旧工业遗址等为区位进行改造,还是依托高等艺术院校拓展空间,亦或是由传统的文化街区、艺术家村等为基点实现升级,各类艺术园区都在努力与所在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品牌效应最大化。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费俊在实践中正在试图寻找数字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契合点。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演绎的实践中,费俊首先明确了数字内容生产应聚焦线上线下的融合地带,内容传播应致力于创造超级用户体验。如在“城市博物馆”项目中,将文化记忆与其地缘关系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的城市记忆共同体,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用户生成的民间传说等口传内容和城市中的遗失古建、历史人物等进行基于实境的重现、关联和融合,使大众可以借助移动端(智能手机、平板等)回到城市中去实地体验“城市即是博物馆”。在“时间的形态·京剧”项目中,通过对京剧大师的表演进行运动捕捉,把戏剧表演者在时空两个维度中所生成的姿态数据进行动态化和材料化的凝固,并运用3D打印形成雕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改变了艺术生产的方式。“演绎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创造某种价值,构建一种和当下年轻人能够理解的语言相关联的方式,不仅是传播,也可以与年轻人互动、被体验、被消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了更强的关联,这个关联可能是欣赏,可能是教育,可能是消费。所有这些新的被增值的需求,其实是通过数字化演绎实现的。”费俊说。
青鸟新媒体艺术艺术总监、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林俊廷创作的“鹤采”“新石头记”“华岩墨海”“故宫神兽”等作品,也体现了科技美学转译传统文化的创作思路,将仙鹤、太湖石、古砚、闲印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符号幻化为空灵梦幻的数字画面,借助大数据实时运算,让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唤醒更多的观看可能。在林俊廷看来,“未来所有商业都可以是文化载体。”这种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思路,在为新媒体艺术赋予文化温度的同时,也开启了数字文化产业新的发展可能。
空间融合
打造互为联系的诗意空间
如何营造符合创意产业园使用特征、场地特色、功能定位突出的外部公共空间,也是当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与文博中心主任王铁华认为,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艺术产业园区大多是建立在工业遗产的基础上,但从建筑学本体的角度,还没有建设出让世界信服的范例。他建议,从建筑学中“透明性”的概念出发,展开对文化产业园区空间建构的思考。梳理了“透明性”在西方建筑史中的演进脉络,王铁华提出“透明幻想”对打造诗学空间的积极作用。“产业园区从资本的运营上考量,必然要牵扯到土地的平衡,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地方当然好,但文化产业园区大部分还是和地产模式割裂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建造的是一个新的场地。这个新的场地既要有大型公共建筑物的透明性,也要回到自我中心化的家宅场所里。” 在王铁华看来,空间的透明性最终应落脚到空间幸福感的营造,“建筑学的本体应该更多地创造出一些让大家感觉到幸福的空间。”
作为景德镇城市改造的参与者,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从“根源”和“当代”两条脉络梳理了御窑博物馆的设计思路:拱形的建筑形态取法自传统柴窑的建造智慧;南北向的建筑排列来自与自然气候的对话;新老窑砖的交替编织来源于当地的城市肌理。通过精密的空间组织和流线形态,御窑博物馆有机嵌入到周围的复杂业态中,重塑了人、窑、瓷的“血缘关系”。在朱锫看来,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就是试图重新挖掘景德镇气候的根源和文化的根源,有了地域文化的特点,有了重新创造的经历,建筑空间才能生长出新的活力。
圈层融合
以“跨界”“破圈”实现园区升级发展
虽然内容是前提,是艺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好的运营系统和商业模式也必不可缺。文创产业最终要面向消费者,面对新的消费结构。在艺术产业介入城市更新的实践中,北京大栅栏改造项目开创了一种跨界模式。建筑方面,采用针灸式、微循环的方式激活街区,打造“微杂院”;商业方面,挖掘本地手艺人,培育精品连锁的业态,为社区发展持续供能;社区建设方面,打造参与式的社区活动,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形成新老群体融合共生的新社区。北京首创郎园是文创园运营知名品牌,在经历了“鱼塘生态”理念、“园区即社区”理念、“城市文化公园”理念几个阶段后,目前,首创郎园正逐步迈入打造“文化消费公园”的第四阶段。在首创郎园品牌总监宋秀平看来,这是顺应文化消费与产业融合发展这一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
选址在上海世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TeamLab无界美术馆则致力于提供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上海文化地标。品牌战略总监陈加佳从运营实操的角度介绍了TeamLab的品牌营销策略:通过主流媒体、城市大号、城市枢纽及核心商圈广告、名人(艺人)、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品牌专场和异业合作等营销方式,TeamLab保持了较高的曝光度与消费者口碑。尤其在异业合作领域,通过开设电音、舞蹈、交响乐、沉浸式戏剧等专场,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圈层。
为什么说“最好的艺术产业园区不是园区本身”,它更像是艺术产业的孵化基地、汇聚之地、流通之地和服务之地。已有的实例或多或少都通过不同方式共同描摹出新型艺术产业园区的雏形。如何实现艺术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国艺术产业园区联盟会长余丁提出了五个方向:一是推动数字化新业态;二是支持产城融合新发展;三是聚焦区域融合新趋势;四是打造文旅融合新格局;五是创新运营新模式。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些还有待从业者们的实践和探索。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