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业:营造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市场氛围
2007-01-15 00:00:00.0 来源:潘晓东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这几年,上海地区虽然印刷工价和装订工价也在持续下跌,但轮转机印刷工价依然高于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年轮转机的扩张还有所节制,尚没有到供求失衡的地步。另外,这些持有轮转印刷机的企业在首轮彼此压价竞争以后,意识到一味地走降价竞争之路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参与竞争的印刷企业并没有增加多少业务,而自己和对手却同步失去了利润,损人并不利己。何况价格并非惟一武器,关键在于企业要有自己的绝活。有了这份共识,这些企业形成一种默契,对各企业的基本业务不参与竞争或象征性地参与竞争,新增业务则另当别论。碰到一个企业难以完成的大单, 则以相互约定的价格共同组织生产,这样就维持了相对较高的工价,即使有所下滑也没有其他地区那么急速。这种风气与方式在行业内是应该提倡的。
围绕行业内形成有序、互利的竞争局面,避免恶性竞争一事,笔者从印刷协会老同志处也听到一些十分感人的事例。一则是关于印铁容器行业的,全国印铁企业大概有百余家,其中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有30余家,几年前围绕啤酒瓶盖的竞争同样十分激烈,利润以厘毫计,日子越过越艰难。针对这一情况,翟智荣这位长期从事此项工作、年届74岁的老同志挺身而出.向这些关键企业说明无序竞争对行业发展的利害关系,终于取得共识,从2004年下半年起,形成相对规范的行业工价,不仅印刷企业满意,顾客同样能够接受这一价格.翟智荣同志的工作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另一则是关于出版印刷行业的。2005年上海某出版社在教材集中印刷的时候,拟对专门从事装订的民营企业的加工工价予以打折,聚集了较多同类企业的某区印刷协会集中同行的意见,表示了拒绝承揽相关业务的态度,引起社方震动,最终在上海市印刷协会的斡旋下,出版单位改变了做法。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同行的共识对维权十分重要,缺乏共识,仅顾及单个企业的利益,势必导致失败 反之,则存在协商的可能。在这中间,印刷协会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很多工作。
在书写本文的时候,笔者看到了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同志在全国政协的发言,强调优化引进外资结构,防止跨国公司在华恶性并购,以有限资金毁灭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印刷行业同样应该防止此类情况的出现,切不要为了眼前的小利,丢失了民族印刷工业发展的大义 切不要因为是国有资产的监管代表,就代替企业做出不符合企业运作规律的决策切不要口口声声代表着职工的利益,而在实际操作中抛弃了那些为创造财富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员工。
在竞争加剧的今天,中国印刷界的广大经理人应该为了民族印刷工业的发展 为了整个行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进步.团结一心.为营造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市场氛围而共同努力。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