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007-01-15 00:00:00.0 来源: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数字化环境下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的方法
1.数字化流程中数据流的传递
数字化生产流程使得实际生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变得不像传统流程那样直观了,我们所看见的仅仅是输入的版面元素、通过显示设备表现的版面信息和最终输出的彩色数码打样样张及CTP印版。其作业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在,任何小失误或小错误都会造成数据传递的失败或输出结果异常,也会超出操作人员的控制能力,很难或根本检查不出问题所在,因此这些变数就成为了印前操作中的不可控因素。为了保证数据能正确顺畅地流通,我们就必须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数据流控制方法。
在印刷工业生产中,印刷活件存在着两种信息流,即“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图文信息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控制信息流则解决“如何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在数字化流程中,这两类信息都是数字化的,都是可以由计算机存储记录、处理和传递的。数字化流程中数据流的控制节点为文件预检、打印输出、PDF规范化数字拼大版、RIP后输出。
2.开放式体系下的色彩管理
色彩复制正是图像复制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传统流程中的色彩控制是建立在以密度控制为核心的色彩属性的定义与描述的理论基础上,通过一个封闭的闭环体系来进行色彩的识别与校正。具体的控制方法有灰平衡、彩色校正、最佳印刷密度控制、网点转移及其控制等。
数字化印刷流程是开放式的系统,输入、处理以及输出设备,都可能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商。各种设备对颜色的描述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而同一设备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也会发生损耗,对色彩的表现力也会发生差异,从而增加了色彩复制的难度。并且由于网络的出现和信息交流的需要,设计好的彩色图像或彩色图像文件不再限于在本地出版印刷;经常需要在异地观看或复制。彩色图像的色彩信息不仅要在不同的设备,例如计算机的显示器(即便是相同的设备,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显示色彩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需要在不同的媒体之间传递。
这就要求有这样一种系统,它的功能是使得色彩能够在所有的媒体之间的传递结果都基本一致,不走样。即通常所说的“所见即所得”,这种系统被称为彩色管理系统。国际色彩组织ICC开发了一种描述设备色彩表现的标准——ICCProfile。使用ICCProfile特性文件,可以实现跨平台的色彩交流,这样当其它计算机加入色彩管理功能时,这些文件可被随意转换。色彩管理正是通过特性文件来进行的。色彩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测色设备,其目标是形成一个环境,使支持这个环境的各种设备和材料在色彩信息传递方面相互匹配,实现不失真传递。
以色彩空间变换为核心的新型色彩控制方法——色彩管理使印刷传播领域的技术工艺开始进入全新的数字化生产阶段,解决了印刷媒体生产中色彩基准和转换的诸多难题,新的技术和设备如数码打样、CTP、数字印刷和数字化生产流程等不断出现,并向着“所见即所得”的目标迈进。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