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印刷同质化弊端,走自主创新技术之路
2007-03-12 00:00:00.0 来源:华印传媒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跳出认证的误区,坚持自主的品牌创新
三十一年的“748”工程建设,也可以叫做引进的模仿创新。虽然早已使我国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火和电”的新时代,但我们的现代印刷包装技术工程还没有完全与国际市场(同行)接轨,更没有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温州地区软包行业的“倒算法”这一课补上。例如印刷制品的天地头及三侧面烫金还需到香港加工。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约束了不同企业的不同印刷个性,不是完全站在全球印刷包装企业及印刷科学技术的高度,仍没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小而全”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大、洋、全”的桎梏,严重地困扰着中国印刷包装企业家的行为,所以有待自主创新。
笔者多年来从事印刷包装行业,在国内一些包装印刷厂看到,发展的不平衡仍旧存在。无论是乘势而入的外企,还是已形成繁荣的印刷包装市场格局(温州、珠三角、长三角、雄县等),从发达的沿海到偏远的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按上述错误的轨迹走是多么的愚蠢和令人痛心。我赞成举办各类印刷包装展销会、科技成果交易会、专利技术交流会等有关印刷包装与人文的会议和论坛。虽然关注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但一些会议和论坛则成了财大气粗企业产品的纯经济交易和推介会。
在现实生活中,现代印刷包装工程技术确实与保护传统的印刷包装技术工程文化有冲突。这个问题国外也存在,像发达的西方国家提倡“平、凹、凸、孔”结合的印刷方法,像温州地区在“倒算法”的推力下,自由协作的一条龙配套服务将印刷包装的不同特征和民族文化个性演化到令人称奇的地步——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废物少的地步。这就是温州(龙港)印刷示范园区功能现代化采取的超前方式——即温州模式/凹、凸、平、孔延伸到复、喷、雕、绣。但我国大部分印刷包装企业则是把老式或半新的设备整台拆除,厂房大片推倒,“大洋全”和过时的“小而全”仍在中国印刷包装企业上演。而湖北省襄樊市十三中学印刷厂厂长赵有成,只花了不到两百元把淘汰的四开平台印刷机前加一个水斗和水辊,将原铅版平台放一块橡皮布,改成了平版胶印机进行印刷,两种做法告诉人们:我们如何在解决自身经济增长与印刷文化之间的文明冲突?如何在叫停、淘汰落后的印刷方式与自主创新的文明冲突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员工素质,提高管理者的知识水准,行业协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避免纯粹商业行为,保护和鼓励像浙江富康、襄樊十三中大胆的技术嫁接和自主创新行为。只有三者并进,才是我们在克服印刷包装制品同质化中真正将喊了三十余年的“748”工程落实到实处。
创新印刷包装,实现创效是我国印刷包装企业仅次于创造印刷制品的第二次竞争,这才能在21世纪无愧于人类整体智慧的结晶,永远会大放光彩!
古人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至今这一原始古老的技术仍屡见不鲜;加上魏晋时期的讳诞发明的油墨,之后这两项技术被西方人的平版油墨及平版轮转印刷技术所取代。根据物质不灭的定律,20世纪后期,感光制版、电子分电、扫描直接制版、UV油墨的紫外光固化、喷绘等印刷技术相继出现,与西方人的两种相悖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创新方式使我国同西方的文化文明距离逐渐拉大,这就是自宋代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造成的,种种的奇耻大辱难道在我们这一代(尽管20世纪70年代的“748”工程之后,曾引进了西方人的技术知识,攻克了一些技术,获得一定的成效,缩小了与外国人的差距,但纳粹技术、光子计算机及芯片技术仍然困扰着我们)还不惊醒、还不该结束吗?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