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巨资南北布局印刷领域再遇柯达
2007-04-23 00:00:0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4月18日,投资约3.5亿元的富士胶片印版(苏州)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加上2000年富士胶片就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下称中印所)合资组建富士星光有限公司,富士胶片已在华形成一南一北交相呼应的“双子星”格局。
在胶片领域,及时向数码转型的富士摆脱了柯达正面临的传统胶片业务萎缩的困境;在印刷领域,富士与柯达的较量也正在展开。
重拳出击印刷事业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富士的知名度更多来源于数码影像领域。事实上,在印刷领域,富士研发生产的印刷用CTP板,一直是全球市场的主流产品,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
苏州工厂由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独资设立,是富士胶片在华第二个工厂。该厂主要生产印刷用高档PS版(预涂式感光版)和CTP版(Comp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
2000年10月,富士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印版制造厂———富士星光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富士和中印所共同出资2532.6万美元组建,其中富士(中国)出资60%。
富士星光有限公司拉开了高档印刷版材本土化生产的序幕。CTP的运用可以使印刷厂提高质量、节省时间、简化操作流程,但因进口版材价格过高、交货不及时等问题,CTP技术长期以来一直难以在中国普及。
但是CTP技术已成为印刷业不可逆转的总体技术发展趋势,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地运用,在美国达到逾70%的份额,在欧洲达到70%,在日本也达到50%。
2004年富士率先实现了紫激光CTP版材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印刷事业最发达、商业印刷竞争最激烈的广东地区,富士星光版材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在全国主要发达城市占有率也都超过30%,并拥有《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对印版要求极为严格的重要客户。
但是富士星光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苏州工厂建成之后,富士胶片在华形成一南一北交相呼应的“双子星”格局,其印版产品的生产和就近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强化,且有望继续保持并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与柯达再度交锋
传统影像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富士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数码业务刚刚兴起的时候已经开始战略转型,而近年来更是加快影像事业部门结构改造速度,加大对盈利预期更明朗的新业务领域的研发和设备投资。
2006年10月,富士写真胶片株式会社更名为“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富士对此解释,保留“胶片”是因为富士的新兴业务包括印刷等都是基于感光材料、相机等生产上长期积累下来的对光的运用、图像的处理及高性能材料生产方面的技术。
富士预计经过未来一年左右的投资调整和结构改造,完成战略转型,即在影像、信息、文件处理等三大领域保持盈利。
不过,在印刷领域,富士将面临一个由来已久的对手。2003年以来,柯达在以数码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下,将业务集中在数码及胶片影像系统、医疗影像、图文影像、显示器和元器件等领域。
在数码转型中落后的柯达正欲成为印刷巨人。2003年至2005年6月,柯达历经两年,耗费20亿美金收购了一系列印刷领域的高手企业。
战场同样拉到了中国。预计在今后5年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在8%左右,到2010年,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5%,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印刷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富士星光和华光、炬光一起并称中国PS版的三大品牌。柯达并无太大建树。不过,2005年,柯达厦门CTP(数字印刷设备)工厂开始筹建,在2006年下半年实现了本地化生产。2006年,柯达单独成立了图文影像集团大中华区,并邀请印刷业重量级人物前中国印刷集团总裁沈海祥加盟。此外,“华光”的生产商是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而柯达拥有乐凯集团13%股份。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