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业:行进中的“加速度”态势
2007-06-22 00:00:00.0 来源:人民网-中华新闻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成果好于预期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报业数字化的产品走向市场并未达到“自觉”的境界,总是在销售和“白送”之间徘徊。手机报当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2003年8月,国内报业界刮起了一股新闻上手机的劲风,《新民晚报》手机版率先推出。几乎在同时,《扬子晚报》从9月份开始,手机版在移动和联通两个平台同时正式开通。当然,手机报不可能白送,订阅《扬子晚报》手机版的费用每月为几元钱。那《扬子晚报》手机版的收费发行是否对纸质报纸造成冲击?回答是否定的。《扬子晚报》发行量不降反升。这一成果超出了报社管理者的预期。原因何在?行家认为,这是报纸手机版和纸质版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结果。一方面,人们阅读纸质报纸的习惯短期内很难改变,仍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对于流动性强、空闲时间少、生活追求时尚的那部分受众,手机报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报纸的读者量,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果好于预期,同样体现在多媒体报纸收费发行领域。以往的报纸全真电子版,包括多媒体报纸都是附在报社的网页上,成为纸质报纸的一个补充。说到收费,连报社的许多人也有两个担心:一是怕发行不出去,会影响报社的声誉;二是怕发行多媒体报纸会影响纸质报纸的正常发行。从浙江《诸暨日报》、《乐清日报》、江苏《海门日报》多媒体报纸收费发行的实践看,这些担心的依据不足。而两省的县市报的实际操作又各有千秋。浙江瞄准的是纯粹的“外地市场”,《乐清日报》的多媒体用户绝大多数是身在外省、外国的乐清人,这是建立在非常发达的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基础之上的。《海门日报》则主要开发本地市场,因为多媒体报纸并非纸质报纸的翻版,它本身具有的优势足以吸引一部分受众。再辅之以全员参与、上门宣传、奖惩分明等措施,在短短两周内,就有2000多份多媒体报纸被受众接受。同时,《海门日报》自办发行的那部分订阅量继续稳步上升。
这些成果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呢?据业内人士分析,这至少验证了中国数字报业潜在的机会之一——分众市场充满魅力。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分众化、个性化、碎片化越来越成为受众对媒体的需求特色。整个社会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急速推进,各种各样的人群和商品出现细分化的趋势,必然促使传媒领域的细分化,那种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情景已经较难找到。受众要求用更细分的形式为其提供信息,为其提供服务。广告客户则要求媒体用更精准的内容打动他所想要的目标受众,让投入的广告费产生最大的效益。由此可见,一张报纸的纸质、多媒体、手机,乃至其他已知和未知的介质形式,在一段时期内,都会有各自的市场。各种形式此消彼长纯属正常,要想达到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良好的境界,就要靠运筹者的智慧和韧劲。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