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大米”不能仅仅把板子打在高消费上
2007-08-13 00:00:00.0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前不久,日本“越光”牌大米进入北京、上海两地市场,每公斤售价高达99元,虽然价格高昂,但首日上柜,两地就各售出两公斤装日本大米300袋和500袋。报道一出,立刻有河南原阳县农科所诉苦:他们10年前曾经也引种过“越光”大米,但由于其品质不如“黄金晴”而被淘汰,现在,国产“黄金晴”的出口与国内售价仅为每公斤4元。
对于这则新闻,不少观点认为是一些中国人崇洋媚外,未富先奢到了极致。但笔者却想到另外一个话题,为什么品质更好的“黄金晴”就卖不了高价,我们为何不能借“越光”热销事件,找找中国农产品与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的差距,将来让我们的“黄金晴”也能到国际市场火一把?
品牌意识看来是一个大问题。在我国加入WTO,农产品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农产品走品牌营销之路已经是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则,然而,我国农产品在经营中长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加之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户品牌意识还相当淡薄。这不仅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销售,而且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比如,山东是我国的蔬菜出口大省,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但在两地市场上很难看到中国山东标识的蔬菜,我们只能给国外商人提供初级产品,然后贴上他们的商标,“为他人作嫁衣裳”。
包装是另一个大问题。不难看到,我国市场上许多农产品包装粗糙、笨重:雪白的大米50公斤一袋,非大力士不能扛回家,白领一个星期做一次饭,大包装的大米一年都吃不完;芦柑在纸板箱里挤作一堆,最后有不少烂掉,哪像人家新西兰猕猴桃,排得整整齐齐,还附送一副塑料小刀叉。笔者曾经走访上海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江桥市场,得知不少农户刚进市场经营时,根本不知农产品包装为何物,直到后来,他们在市场的滚爬摔打之后,才知道分规格、套袋、装盒、保鲜等包装工艺,从而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我们应该高兴,“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中已经举足轻重。然而,面对发达国家高技术、专利化、品牌化的现代经营战略,“中国制造”还不得不委身于利润分配链的底层。“越光”天价大米的新闻应该给予我们奋起直追的勇气,如果仅仅把板子打在高消费上,不仅有失偏颇,也于事无补。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