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着百余年来当地印刷业的发展:清《绛县志》
2007-12-28 00:00:00.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近日,笔者在下乡调查文史资料的过程中,在绛县毛家坡村张广业家发现了一块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绛县志》木刻印板。该印板不仅记录着《绛县志》原版的本来面貌,也见证着百余年来当地印刷业的发展,对挖掘和研究绛县的人文历史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
该印板系梨木质地,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22厘米,厚2.5厘米。正反两面刻字,竖式排版,每面均为19行,每行20字。据查,当时《绛县志》共14卷,该印板系第8卷“人物·上”第17和18面,详细地刻记着北宋时期状元张观的业绩:绛县范柴村张观于宋真宗时中状元入仕,历任监丞、通判、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职,并先后出任杭州、开封等地知府。
他在位时勤谨政务,忠于职守。宋仁宗时期,针对当时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他进谏4条:“一曰知人;二曰严禁;三曰尚质;四曰节用。”在河北一带连降大雨、水患严重的情况下,他又上疏,条陈“7事”:即“导积水以宽播种;缓催欠以省禁锢;宽刑法以赈淹狱;收屯田以罢归复;罢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为此深为仁宗赏识。为表彰其清正廉洁、敬业有为的节操,仁宗以飞白体亲书一“清”字赐予张观。
现年85岁的收藏者张广业老人,介绍了此印板的来历:光绪六年,绛县知县刘斌主持续修《绛县志》时,因当时本地尚无印刷业,便委托县城大商号“复盛和”承办。“复盛和”系张广业太祖张天顺开办,虽生意兴隆,但只经营着杂货、米面、棉花等,并未涉猎印刷。接此重任后,张广业曾祖张富贵不敢怠慢,一边派人四处精选梨枣木料,一边亲赴万荣聘请刻版技师,继而起早贪黑,亲自督导,精雕细刻,历经两年,大功告成,效果甚佳,备受赞赏。《绛县志》印罢,完成使命的400多块印板便存放于“复盛和”库房棚上。1939年,日寇入侵绛县,“复盛和”被强令拆除,《绛县志》木刻印板也随着主人一捆捆地运回毛家坡张家老宅存放,直到上世纪60年代尚保存完好。可惜十年浩劫,基本散失殆尽,幸免于难的这块也就弥足珍贵了。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