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包装工业以年均18%速度增长
2006-03-04 09:09:00.0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改革开放前,云南包装工业仅有几家设备简陋的印刷厂、纸盒厂、钢桶厂生产低档包装。据云南省包协1983年调查统计,当时全省仅有包装企业专业、兼业厂43户,年产值1.18亿元;实现利税0.21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云南包装工业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现在全省已有包装企业830多家,拥有总资产128.3亿元,固定资产(原值)69.5亿元,从业人员5.8万人。据2004年全省对201户规模以上包装企业统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2.3亿元,占全省GDP的2.4%,产品销售收入71.6亿元,工业产值增加21.2亿元,实现利税7.7亿元。拥有了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云南九九彩印有限公司、云南红塔兰鹰纸业公司、昆明伟建彩印公司、玉溪环球彩印纸盒有限公司、云南新美铝铝箔公司、红河雄风印业有限公司、玉溪通印股份有限公司、玉溪水松纸厂、云南昆岭薄膜工业公司、云南红塑薄膜有限公司、云南燃二化工有限公司、云南新兴仁恒包装材料公司、楚雄鹿城彩印公司、昆明彩印有限公司、昆明福保彩印包装厂等一大批销售上亿元的企业。已经形成拥有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陶包装和棉、木、竹、麻包装制品及包装设计、包装印刷、包装机械等门类基本齐全的新兴产业,初步改变了云南“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落后局面。
云南包装工业发展的特点
包装印刷已经成为云南包装行业的龙头产业。在云南烟草工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云南包装印刷业快速发展。2004年统计的42户包装印刷企业,拥有总资产43.2亿元,销售收入31.9亿元,增加值11亿元,实现利税4.87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42.1%、 44.4%、 51.9%、63.3%。精美的卷烟包装是云南包装产品的代表。包装印刷、纸包装、塑料包装三个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包装行业的79.8%,成为云南省包装工业的骨干产业。
云南包装业拥有国内先进的技术装备。云南包装印刷业是80年代随着云南“两烟”工业蓬勃发展兴起而形成的。20多年来投人大量资源和资金进行包装工业的建设和技术改造,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凹印生产线50多条,多色胶印机40多台,激光、电子雕刻制版生产线6条,柔印、网印、烫印、模切一概具备;建成投产三至七层瓦楞纸板生产线60多条,印刷开槽机70多台;引进马口铁三片罐生产线一条及国产制罐生产线8条,制桶生产线19条,印铁生产线3条,引进BOPP膜生产线3条,聚酯瓶生产线U条,拥有塑编袋圆织机2400多台;引进真空镀铝设备7台,铝塑(纸)复合软包生产线10余条,使云南包装工业产品不仅数量大增,而且有了质的改变。
从行业构成看,云南包装工业紧紧围绕云南的支柱产业和重要行业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形成云南包装工业的五个板块:烟草包装工业。以烟标印刷、灯箱生产为主,形成了接装纸、铝箔衬纸、卷烟盘纸、BOPP热收缩膜、真空镀铝卡纸等产品在内的各种烟用包装。这一板块的企业装备先进,技术管理水平较高,产品质量也属国内一流,不仅满足省内需求,而且还销往省外国外,属云南包装产业的龙头产业。
生产企业,烟用纸基本靠进口,90年代初,烟草行业为了减少进口,降低成本,从法国弓[进了年产5000.吨卷烟盘纸生产线,玉溪卷烟厂在珠海建成了年产4万吨白卡纸造纸厂,大理洱滨造纸厂引进设备生产成形纸,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10万吨纸浆生产能力,正在考虑建设箱板纸厂,玉溪红塔化学公司从瑞士引进年产万吨的油墨生产线。包装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不但减少了烟用包装材料的进口,而且为云南包装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为农特加工产品配套的包装业。2004年云南产食糖195万吨。酒精18.9万吨,产值66亿元;茶叶9.8万吨,产值22亿元;畜产品加工29.4万吨,产值52.1亿元;每年有100万吨净菜销往省外国外,产值6亿多元;全省粮油加工产值25亿元;牛奶28.3万吨;加工马铃薯45万吨,产值6.75亿元;云南年产白酒、啤酒、果酒55万吨,软饮料40万吨,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初步估计,云南农特加工产品年需包装额近20亿元。农特产品包装物涉及纸、塑料、玻璃、金属包装制品,需要全行业为其配套,而且品种繁多,季节性较强,需求分散。随着云南农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出现专业包装配套企业。专业配套厂的建立和发展支持了云南农特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近三年来,农特加工产品的产量年均以16.5%的速度增长。
以塑编袋为主,为建材、化工产品配套的包装业。云南2004年产水泥2296.6万吨,除去散装361万吨,年需水泥包装袋3.9亿条;年产化肥470万吨,年需包装袋近亿条;全省有上百家塑编企业,拥有圆织机2400多台,拉丝、复膜、印刷、打袋成龙配套;除满足本省市场需要外,还销往邻近省份。
以磷化工为主的配套包装业。云南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黄磷产品占全国市场的50%,占全球市场的33%。2004年云南产黄磷34万吨,磷酸182万吨,年需黄磷包装钢桶120多万只,塑料磷酸桶6080万只,有30多家专业厂为磷化工产品配套包装。为了使黄磷包装与国际接轨,云南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开发出12.5立方米集装槽罐,国家铁道部已批准上路使用。
为医药产业配套的包装业。云南享有“药材之乡”的美誉,已探明的药材品种占全国药材种类的51.6%。云南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为云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几年,云南医药工业增加值以13.8%的速度发:展。2004年销售收入36.6亿元,增加值20.7亿元,年需包装额近3亿元。全省已有14家包装企业通过GMP认证,为云药提供彩盒、塑瓶、玻瓶、铝塑(纸)复合包装。预计在“十一五”期间,云南医药将以23%的速度发展;到2012年,云药的销售收入将达到300亿元,为医药配套的包装业也将快速发展。
主要问题
云南包装行业发展较快,具有一定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包装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前期发展中潜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包装行业发展很不平衡,结构差异大。除以烟草工业配套的包装制品外,其它包装制品,特别是食品、医药、花卉、果蔬、旅游、玻陶包装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要。
与烟草工业配套的包装印刷企业,尽管在技术装备、人员力量等方面在全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走出去的动力不足,能力过剩,设备利用率不高,影响了云南包装印刷行业现有优势的发挥。包装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以“两烟”配套的包装企业发展迅速,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较好。但存在重复上项目、盲目投资、导致设备开工不足、竞争加剧,造成资源浪费;产品趋同的纸箱、金属桶行业,新材料、新产品开发能力弱,行业内部低价无序竞争,经济效益下滑。全省包装企业小而分散,没有形成“大强”、“小专”的格局,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发展的思考
发展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全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战略,坚持“开拓市场,延伸领域,促进分工,聚集发展’,在为本省经济发展做好包装配套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烟草包装优势,积极向食品包装、生化医药包装、旅游商品包装领域延伸;支持和扶持一批优秀包装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从“大强”、“小专”两种模式构筑集约化、专业化、创新型的包装工业新格局。推动包装业的规模扩张。
云南包装行业发展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把握绿色环保应成为包装业的主旋律。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向国际标准看齐。采用国际包装标准是增强被包装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潜力所在,甚至成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基本要求。四是强化设计,提高竞争力。
发展重点:围绕云南省工业实现超常规发展和培育特色经济的总体要求,以烟草、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包装为重点,改进包装品种,提高包装质量,尽快提高包装工业规模和水平,通过重点发挥先进的包装印刷优势,进一步优化包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推动包装产业升级。力争到2010年把云南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包装印刷基地。
发展对策和措施
应提高对包装印刷行业发展潜力和地位的认识,加强行业服务。一是要转变观念,二是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三是立足科技创新,提高技术素质,提升云南包装工业。过去,云南包装印刷工业每前进一步,都抓住了世界包装印刷技术发展的先机,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融入到行业发展中。进入21世纪,引人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同时,还应树立人性化设计理念,加强包装新材料的研发工作。因此,需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在有条件的企业实现MIS(信息管理系统)、生产流程集成和电子商务相结合,满足对包装印刷业高标准、快速响应和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同时要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开拓省内外市场。云南包装行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相当技术水平的烟草配套企业,对省内外市场,非烟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其他包装企业大多数是小型企业,企业管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部分企业经营已十分困难。对于前者,应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向省内外市场和非烟市场延伸、扩张。对于后者,应加大技术引进和装备更新力度,加强企业管理,按照“小专”的原则,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选择发展模式。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实施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使企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专。云南与“两烟”配套的企业效益较好,回报率较高,除去垄断因素外,其专业化生产、研究、服务是主要原因。但其他方面的包装企业综合性生产企业太多,专业性企业较少。要配合云南重点行业,如医药、绿色食品、旅游产品、精细化工等产品包装,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和发展专门化企业。针对包装企业“小而散”的现状,积极进行集约整合。一方面通过合资、参股、收购等整合手段,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由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引航,向国内外扩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小型包装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和技术进步,形成专业化、集群化的企业群体。按照包装企业的特点,有所分工,各有侧重,从“大强”、“小专”两种模式构筑集约化、专业化、创新性的工业新格局。
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一个以质取胜的时代,人才成了决定因素,也就是说人才观念、规模效益、企业管理、科技含量已成为决定企业胜负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通过培训、招聘、选拔,建立一支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具有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技术队伍,为包装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