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商报:2007世界书业大事大势
2008-01-04 00:00:00.0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今年世界书业的热点话题部分延续了去年的内容,如并购、数字化、电子书,这些内容都在原有的层次有了深化,同时也增添了新的亮点,如合同、版权、版税、书友会,新的新闻事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我们也看到,中国书业,作为世界书业之林中的一分子,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包括中国出版界的大事以及出版物成为国外媒体讨论的话题。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的今天,中外书业合作、融合的脚步在加快,差距在缩短。
1,亚马逊推出电子书阅读器
关键词:数字化
关注焦点:如果说数字出版的发展在2007年进入历史拐点的话,那么亚马逊老总贝佐斯11月宣布推出的名为“Kindle”的电子书阅读器(可容纳200部图书及报刊内容),则意味着消融坚冰的时代已然来临。相比去年索尼和麦克米伦等的电子阅读器和播放器,亚马逊有着更强大的内容整合能力,无论是下载畅销书,还是与手机运营商合作推出的报刊订阅服务,都对读者有着极大的诱惑。虽说这一业务目前仅在美国地区开展,但对出版社、零售商以及所有中盘经营商都是一次警醒:出版社和图书零售店都有可能在亚马逊强大的推力下被边缘化,更有甚者竟然提出,未来,作者有可能绕过出版社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并获得收入,实体的零售店也有可能被消费者抛弃,一切皆有可能。围绕这一话题英国书业同行也在紧急讨论电子书的未来走势及带来的威胁。这也将成为未来一年与数字出版紧密相关并且为出版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在亚马逊收购卓越并借此敲开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大门后,我们面临着与英国同行同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受关注指数:5
2,出版传媒业重新洗牌
关键词:并购
关注焦点: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以及汤姆森收购路透社两大事件,将自去年开始的国际传媒并购浪潮推上了一个新的节点。掌控着西方教育出版市场主要份额的几大教育出版社,在2007年上半年纷纷找到了新买家,其中包括威科(WoltersKluwer)教育出版分支NelsonThrones、励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的哈考特教育(HarcourtEducation)以及著名的汤姆森学习集团(ThomsonLearning)。同时运行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的出版集团,为提高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不得已出售教育业务,并全力发展专业信息的数字化。而私人资本公司在这一轮竞购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多家教育出版社都是被投资公司高价买进。以培生、牛津大学出版社为首的优势集团则是继续将教育出版作为主要目标,促进英美政府的教育数字化决策,并且跟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而在大众领域,利特尔?布朗(LittleBrown)收购PiatkusBooks,以及LP两位创始人将75%股份卖给BBC全球出版公司,都是把原来的出版业务归并到一个规模更大而且有着相同业务架构的出版公司中,并向数字出版方向迈进了一步。处于挂牌上市、资本整合期的中国出版发行企业,未来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进行纵向深度开发以及横向资源整合,形成品牌优势,将是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
受关注指数:4
3,英美发行公司破产
关键词:合同
关注焦点:去年的这个时候,美国发行公司AMS宣布破产,使多家出版社共达2亿美元的欠款没有着落。直到2007年1月,AMS旗下的PGW被珀修斯(Perseus)图书集团公司收购,并在随后几个月偿还了向出版社的欠款,才使这一悬案有了结果。而英国的出版社就没那么幸运了,Plymbridge公司在2003年破产并被美国NationalBookNetwork收购,由于在谈判中未能厘清债务,导致出版社35%到75%的拖欠款无法偿还,最终成为历史冤案。国内席殊书屋拖欠三角债最终宣告倒闭也从一方面暴露出了同样的问题。国内在呼吁建立诚信机制,围绕诚信话题展开的讨论不绝于耳,而国外更注重从法律层面,探讨在合作初始,从出版社角度如何规范并细化合同条款,以预先规避这种风险,如英国同行提出以下四点:a,应确保发行商(或零售商)设立有资金帐户,以保证发行商有充足的资金实现对出版商的承诺;b,对一方破产后如何处理结款、退货等问题事先制订好条款,避免自己的资金被冻结;c,保留一旦对方公司破产自己有转移库存的权利;d,保留在特殊情况下终止合同的权利。与其依赖与发行商或零售商建立的私人友谊,不如及早签订一份对双方都负责任的合同。因为私交在破产管制的情况下都会不起作用e,密切关注发行商的变化,以尽早做出决策。对以上两种做法,我们可以用“亡羊补牢”和“未雨绸缪”来形容。
受关注指数:4.5
4,西蒙与舒斯特同作者发生合同争议
关键词:版权
关注焦点:在数字出版背景下,包括西蒙与舒斯特在内的美国各大出版集团都在考虑重新制订新的合同标准文本,来获得永久性版权。2007年5月和10月西蒙与舒斯特同美国作协上演了两次版权合同之争,让我们看到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按照惯例,如果作者的纸版书因绝版不再销售,作者有权收回版权。但如今,电子图书和按需印刷已经使绝版成为过去时,对于以版税还是以销量的最低标准来界定收回版权的条件,西蒙与舒斯特认为,只要图书有任何一种版本存在,那就不是绝版。因此只要图书还有这些形式存在,那么作者就不能收回版权,即使在此期间没有售出一本纸质书。对此美国作协严辞拒绝。西蒙与舒斯特答应制订一个给作者的最低版税标准,当低于这个水平时,作者可以收回版权。目前,包括兰登书屋在内的各大出版社以及英国作协都在与代理商协商更新合约内容,来适应新的出版环境。围绕版权问题,英美出版商在2007年的美国书展上就欧洲单一版权问题发生的争执也引起全球出版商关注,全球化热潮已经让出版商们意识到图书在本土以外其他国家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为争夺各语种版权而唇枪舌战。随着《狼图腾》、《中国读本》、《淘气包马小跳》等越来越多的大众出版物走出国门,我国的出版社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推动出版物走出去的同时,如何更有利于自己利益地销售各语种版权也是我国出版社考虑的当务之急。
受关注指数:4
5,零售业夹缝中求生存
关键词:书店
关注焦点:图书零售业近几年面临的困境有目共睹:大批独立书店倒下,唱片零售业全面覆辙,相比于游戏产业高速的增长率(2007年英国游戏产业销售收入增长76%),唱片业销量下滑11%,销售收入下降幅度更大,这对于传统的以唱片+图书为主要销售模式的零售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HMV原CEO艾伦?贾尔斯(AlanGiles)在《书商》杂志上开博,他认为,相比于唱片业,图书更容易受到盗版侵害。书业的数字化正在快速向我们逼近,因此必须找到一条既防止互联网盗窃又鼓励新生市场发展的中间道路。对于传统零售店来说,亚马逊以及Google的种种创新之举是书店必须面对的,因为它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出版社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营销网络,但仍需要零售店的支持。因此传统的图书零售店需要利用新的技术来帮助出版社销售更多的图书,这样其地位就无人能够撼动。这是英国书商协会于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为图书零售商指出的一条应对数字化的道路。目前英美各国的零售店已经在发生着一些改变:店内安装有电脑、电视及MP3等设备,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让他们在上网及听歌的同时,购买和阅读图书。旗下有瓦特斯通和奥塔卡两大连锁店的HMV在年初公布三年振兴计划,店面的更新正在进行当中,而W?H?史密斯从9月开始增强了会员服务,通过发送会员卡大幅提高了利润。国内图书零售形成的区域市场在亚马逊?卓越和当当的重点城市网点覆盖的普及下,壁垒正被逐渐打破,新华书店具有的遍布全国的网点优势使其在中小城市仍可继续存在,民营书店由于遇到与国外独立书店同样的高租金低赢利问题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大书城、新华书店和优秀的民营图书零售企业未来同样面临在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的繁华地带吸引读者,与网上书店拼抢市场的问题。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休闲阅读环境对国内图书零售商来说,也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受关注指数:4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