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6月1日实施 小企业面临倒闭或转型
2008-05-13 14:13:11.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尤思佳
超薄塑料袋订单没人接
“要从长远占领市场,还是要响应国家号召,做环保塑料袋。”
———广州恒丰塑料包装厂林先生
“‘限塑令’真正影响的是那些生产设备无法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企业,他们的产品退出市场就成为必然。”
———中国塑协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旺
300平方米的车间里,零乱堆放着生产用的原料,两台吹塑机安安静静躺在角落里,三两个工人无所事事地在办公室里打扑克,一条趴在厂房外的大黄狗偶尔对陌生人的吠声才让人觉得这里的一丝生气。
这是上个周末记者走访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的一家小型塑料袋生产厂家时看到的情景。随着“限塑”大限的临近,一些塑料袋生产企业纷纷开始或主动或被动的应对:有些华丽转身逐步转型,有些已经悄无声息地退出市场,有些却仍在困境中痛苦挣扎。
6月1日起,超薄塑料袋就不能生产销售,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也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而超薄塑料袋已经成为城市家庭厨房、客厅装垃圾用的必需品,“限塑时代”百姓如何应对?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袋曾经有过怎样的故事?本报今日开通互动栏目,欢迎读者拨打87388888(请注明)或登录南都网(http://www.nddaily.com)讨论您的应对高招,讲述您和塑料袋的故事。
■记者调查
蛋糕变小 生意急转直下
「小作坊」产量减少近六成
记者在人和镇看到的这家小型塑料袋生产厂家是许多家庭作坊式小企业的典型。厂主蔡先生告诉记者,“厂虽小,却五脏俱全,我们厂主要以生产超薄塑料袋为主,厂里近70%的业务都是生产超薄塑料袋。”蔡先生2000年开始经营这家塑料袋厂,用他自己的话说,前几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没持续多久,生意就急转直下,“其间停了三年时间,去年回来重新经营塑料袋生意,发现形势一下就变了。”也就是从去年底开始,蔡先生的塑料袋厂开始入不敷出,“这个行业比以前竞争激烈多了,利润却在不断降低。”“限塑令”发出后,蔡先生厂的产量更是减少了近六成。
记者了解到,“限塑令”并不是导致这些塑料厂减产的唯一原因,原材料的上涨、缺工等均对塑料包装制品行业产生影响,而“限塑令”发出后,雪上加霜,成为压垮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蔡先生说:“国家要求塑料袋重量大幅度增加,那成本肯定要增加,对我们这种以生产超薄塑料袋为主的企业影响最大。”
据悉,由于超薄塑料袋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及设备都比较简单,使用的原料是回收加工的塑料袋,前期的投资额也仅仅是几万块甚至几千元,因此,专门生产塑料袋的大型企业并不多见,绝大多数都是类似蔡先生这家厂一样的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此次“限塑令”的下发,受到冲击最大的也就是这些小厂家。
“已经有跟我一起出来做的小厂家把厂子转卖掉了,”蔡先生苦笑道,自己还在坚持,是因为还想再等等机遇,“不行就只好转型,做环保塑料袋,不想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厂子卖给别人。”
「中型企业」百吨订单都没敢接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主要以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厂家日子不好过,而生产超薄塑料袋并不占较大份额的厂家却也一样“难熬”,用广州市恒丰塑料包装厂负责人林先生的话说就是———“蛋糕变小了,但是人却一样多。”
日前,记者来到广州市恒丰塑料包装厂了解到,该厂于1997年创建,超薄塑料袋的生产份额通常只占该厂总产量的10%左右,尽管如此,在这次“限塑令”的风潮中,恒丰塑料包装厂一样没有逃过减产的命运。虽然记者在2000平米的厂房里,看到30多个工人都在忙着赶工,但林先生告诉记者,生意还是差了很多,“以前很忙,经常加班,现在都没有了,从去年底行情就急转直下,现在估计已经减产20%了。”
究其原因,林先生表示,“限塑令”下,许多以前以经营超薄塑料袋为主的厂家纷纷转型,改为经营厚一些或者环保型的塑料袋,“饭还是那么多,但是吃的人多了,分到每个人手里的饭自然就会减少。”
林先生也告诉记者,现在虽然还会有生产超薄塑料袋的订单,但他们已经不接了,“‘限塑令’来了,谁还敢顶风来做?”
记者随后调查多家中型生产厂家得知,目前这些厂家均处于有订单也不敢接的情况,其中更有一个厂家向记者透露,上个月有江西来的百吨订单都没敢接,“风险太大,怕到时候损失更严重。”
「应对」重心转到环保塑料袋
要想生存下去,转型成了塑料袋生产厂家的不二法宝,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广州市众多生产厂家已将重心转移到生产环保塑料袋上。广州宏利塑料包装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积极调整战略,以生产超过0.025毫米的厚塑料购物袋为主,并着手生产无纺袋。广州恒丰塑料包装厂的林先生也表示该厂现在已经开始生产无纺袋,“要从长远占领市场,还是要响应国家号召,做环保塑料袋。”
但也有不少厂家表示仍要观望,“无纺袋可以循环使用,需求量不像塑料袋那么大,所以现在市场走向究竟如何,还很不清楚。”
另外,记者了解到,塑料袋生产厂家之前生产的超薄塑料袋,每个成本一般为几分钱,而目前生产无纺袋的成本每个最少都要1块左右,成本贵了几十倍。广州多位塑料袋生产厂家负责人认为,市场上兜售的一般质地的无纺布袋均价定在三四元左右较为合适。
■行业展望
大企业有机会抢占新市场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董副会长表示,“限塑令”一出,确实使一些企业招架不住。
国内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解散
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天使用的塑料袋超过30亿个,仅买菜一项,每天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市场的消费需求,成为塑料袋生产企业继续生存下去的指标。但是随着“限塑令”的即将实施,市场将完全断掉对超薄塑料袋的需求,这也就成为一部分原先生产超薄塑料袋企业的威胁。“我国最大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广州南强塑胶公司全资子公司漯河华强塑胶公司日前宣布解散,退出塑料袋制造行业。该公司生产的塑料购物袋,约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但约90%的产品都在规定禁止之列。同是南强塑胶公司全资子公司的遂平华强塑胶,也于随后宣布停产。不能不承认‘限塑令’是他们宣布停产的其中一个原因。”
广东近万家企业面临洗牌
中国塑协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旺告诉记者,目前许多人对“限塑令”有所误解与不解,首先要明确“限塑令”并不是限制使用所有的塑料袋,它只是限制其中超薄的那一部分。“因此可以说,‘限塑令’真正影响的是那些生产设备无法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企业,他们的产品退出市场就成为必然。”
中国加工工业协会的相关人士也认同这一看法。该人士说,全国塑料加工制品厂家有6万多家,广东估计就有近万家,其中很多制造超薄塑料袋的企业投资规模小,“因为它缺乏资金,所以真正受打击的是这些小企业,它们将逐步被淘汰。但对整个塑料袋生产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限塑令’将给上规模的塑料袋企业一个占领新市场的机会。况且有些塑料制品企业,也不单一生产塑料袋,它们还生产其他塑料制品,所以影响也不会很大。”
“要从长远占领市场,还是要响应国家号召,做环保塑料袋。”
———广州恒丰塑料包装厂林先生
“‘限塑令’真正影响的是那些生产设备无法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企业,他们的产品退出市场就成为必然。”
———中国塑协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旺
300平方米的车间里,零乱堆放着生产用的原料,两台吹塑机安安静静躺在角落里,三两个工人无所事事地在办公室里打扑克,一条趴在厂房外的大黄狗偶尔对陌生人的吠声才让人觉得这里的一丝生气。
这是上个周末记者走访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的一家小型塑料袋生产厂家时看到的情景。随着“限塑”大限的临近,一些塑料袋生产企业纷纷开始或主动或被动的应对:有些华丽转身逐步转型,有些已经悄无声息地退出市场,有些却仍在困境中痛苦挣扎。
6月1日起,超薄塑料袋就不能生产销售,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也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而超薄塑料袋已经成为城市家庭厨房、客厅装垃圾用的必需品,“限塑时代”百姓如何应对?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袋曾经有过怎样的故事?本报今日开通互动栏目,欢迎读者拨打87388888(请注明)或登录南都网(http://www.nddaily.com)讨论您的应对高招,讲述您和塑料袋的故事。
■记者调查
蛋糕变小 生意急转直下
「小作坊」产量减少近六成
记者在人和镇看到的这家小型塑料袋生产厂家是许多家庭作坊式小企业的典型。厂主蔡先生告诉记者,“厂虽小,却五脏俱全,我们厂主要以生产超薄塑料袋为主,厂里近70%的业务都是生产超薄塑料袋。”蔡先生2000年开始经营这家塑料袋厂,用他自己的话说,前几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没持续多久,生意就急转直下,“其间停了三年时间,去年回来重新经营塑料袋生意,发现形势一下就变了。”也就是从去年底开始,蔡先生的塑料袋厂开始入不敷出,“这个行业比以前竞争激烈多了,利润却在不断降低。”“限塑令”发出后,蔡先生厂的产量更是减少了近六成。
记者了解到,“限塑令”并不是导致这些塑料厂减产的唯一原因,原材料的上涨、缺工等均对塑料包装制品行业产生影响,而“限塑令”发出后,雪上加霜,成为压垮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蔡先生说:“国家要求塑料袋重量大幅度增加,那成本肯定要增加,对我们这种以生产超薄塑料袋为主的企业影响最大。”
据悉,由于超薄塑料袋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及设备都比较简单,使用的原料是回收加工的塑料袋,前期的投资额也仅仅是几万块甚至几千元,因此,专门生产塑料袋的大型企业并不多见,绝大多数都是类似蔡先生这家厂一样的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此次“限塑令”的下发,受到冲击最大的也就是这些小厂家。
“已经有跟我一起出来做的小厂家把厂子转卖掉了,”蔡先生苦笑道,自己还在坚持,是因为还想再等等机遇,“不行就只好转型,做环保塑料袋,不想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厂子卖给别人。”
「中型企业」百吨订单都没敢接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主要以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厂家日子不好过,而生产超薄塑料袋并不占较大份额的厂家却也一样“难熬”,用广州市恒丰塑料包装厂负责人林先生的话说就是———“蛋糕变小了,但是人却一样多。”
日前,记者来到广州市恒丰塑料包装厂了解到,该厂于1997年创建,超薄塑料袋的生产份额通常只占该厂总产量的10%左右,尽管如此,在这次“限塑令”的风潮中,恒丰塑料包装厂一样没有逃过减产的命运。虽然记者在2000平米的厂房里,看到30多个工人都在忙着赶工,但林先生告诉记者,生意还是差了很多,“以前很忙,经常加班,现在都没有了,从去年底行情就急转直下,现在估计已经减产20%了。”
究其原因,林先生表示,“限塑令”下,许多以前以经营超薄塑料袋为主的厂家纷纷转型,改为经营厚一些或者环保型的塑料袋,“饭还是那么多,但是吃的人多了,分到每个人手里的饭自然就会减少。”
林先生也告诉记者,现在虽然还会有生产超薄塑料袋的订单,但他们已经不接了,“‘限塑令’来了,谁还敢顶风来做?”
记者随后调查多家中型生产厂家得知,目前这些厂家均处于有订单也不敢接的情况,其中更有一个厂家向记者透露,上个月有江西来的百吨订单都没敢接,“风险太大,怕到时候损失更严重。”
「应对」重心转到环保塑料袋
要想生存下去,转型成了塑料袋生产厂家的不二法宝,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广州市众多生产厂家已将重心转移到生产环保塑料袋上。广州宏利塑料包装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积极调整战略,以生产超过0.025毫米的厚塑料购物袋为主,并着手生产无纺袋。广州恒丰塑料包装厂的林先生也表示该厂现在已经开始生产无纺袋,“要从长远占领市场,还是要响应国家号召,做环保塑料袋。”
但也有不少厂家表示仍要观望,“无纺袋可以循环使用,需求量不像塑料袋那么大,所以现在市场走向究竟如何,还很不清楚。”
另外,记者了解到,塑料袋生产厂家之前生产的超薄塑料袋,每个成本一般为几分钱,而目前生产无纺袋的成本每个最少都要1块左右,成本贵了几十倍。广州多位塑料袋生产厂家负责人认为,市场上兜售的一般质地的无纺布袋均价定在三四元左右较为合适。
■行业展望
大企业有机会抢占新市场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董副会长表示,“限塑令”一出,确实使一些企业招架不住。
国内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解散
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天使用的塑料袋超过30亿个,仅买菜一项,每天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市场的消费需求,成为塑料袋生产企业继续生存下去的指标。但是随着“限塑令”的即将实施,市场将完全断掉对超薄塑料袋的需求,这也就成为一部分原先生产超薄塑料袋企业的威胁。“我国最大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广州南强塑胶公司全资子公司漯河华强塑胶公司日前宣布解散,退出塑料袋制造行业。该公司生产的塑料购物袋,约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但约90%的产品都在规定禁止之列。同是南强塑胶公司全资子公司的遂平华强塑胶,也于随后宣布停产。不能不承认‘限塑令’是他们宣布停产的其中一个原因。”
广东近万家企业面临洗牌
中国塑协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旺告诉记者,目前许多人对“限塑令”有所误解与不解,首先要明确“限塑令”并不是限制使用所有的塑料袋,它只是限制其中超薄的那一部分。“因此可以说,‘限塑令’真正影响的是那些生产设备无法适应新标准要求的企业,他们的产品退出市场就成为必然。”
中国加工工业协会的相关人士也认同这一看法。该人士说,全国塑料加工制品厂家有6万多家,广东估计就有近万家,其中很多制造超薄塑料袋的企业投资规模小,“因为它缺乏资金,所以真正受打击的是这些小企业,它们将逐步被淘汰。但对整个塑料袋生产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限塑令’将给上规模的塑料袋企业一个占领新市场的机会。况且有些塑料制品企业,也不单一生产塑料袋,它们还生产其他塑料制品,所以影响也不会很大。”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