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印业展会
2008-03-12 11:31:09.0 来源:印刷技术 责编:张奕波
又至年初,每当这个时刻,设备商们熟悉的一幕总会如期而至:大量的传真、邮件、电话,铺天盖地,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主题:展会。
有调查显示,国内会展业正以年均20%~30%的加速度迅速增长,目前每年在内地举办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展会数目达1300多个。会展热潮在各地风起云涌,不少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广州甚至将会展经济列入了本地经济增长点之一。
会展业的繁荣点燃了各行各业的热情,印刷业自然不会例外。
“多如牛毛”,一位设备商动用了这样一个略带夸张的词汇来形容印业展会的空前盛况。在他看来,仿佛一夜之间,印刷行业里的展会便多了起来。
每年,印刷行业到底有多少展会举办?没有人做过详细的统计。不过,查阅各专业媒体的年终集粹,我们似乎可以达成一个共识:一年之中,会有大大小小近百个展会在印刷业出现。以2004年为例,据行业某知名网站的统计,30多个城市举办了印刷相关展会近70个,平均每月举行5个。
印业展会盛况由此可窥见一斑。
回归到该网站的统计结果,若将上述展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除了数量上的庞大之外,我们或许还能从中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其一,最爱春秋两季。各类展会现迹于各个月份(除1月、10月空缺),以春秋两季居多,占去2/3的份额。其中,又以3月为最,此月迎来了17个展会,一举领走1/4个席位。细细想来,风和日丽的气候优势,应是其备受青睐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个月,仅广州一市便奉献了4个展会,这些展会或多或少都与印刷沾亲带故。
其二,最喜“国际”二字。无独有偶,同样有2/3的展会名字中出现了“国际”字样。主办方用心良苦,寄希望于“国际”提升档次,自在情理之中。不过,有40多个展会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相同的字样,频率之高令人瞠目。
其三,偏好综合。尽管名字上多少有些差异,大多数的展会其实都将自己定位于综合类展会。大而全,小也全。从印前到印后,从设备到耗材,与印刷相关的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全面彰显丰富,方能吸引更多的眼球与驻足。如此这般,主办方的选择自不足为怪。
其四,全员参与。主办者多样的身份,亦是印业展会的一大特色。协会、企业、政府,现代社会三大主体要素的身影活跃在展会的大舞台上。
推动印刷行业的发展,成为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窗口,这是主办者对印业展会的定义。然而,遗憾的是,印业展会此起彼伏的繁荣景象并未带来相应的良好声誉,相反,却引来颇多微词。“总体水平低,上规模的屈指可数”,“如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有观察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诟病之一,同义重复。过高的办展频率导致的结果是,内容上的大量重复以及参观人数、参展厂商数量的锐减,从而直接影响展会质量。一位公司地处会展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老总举例,当地不久前刚刚召开了一个由国家级部委出面组织的工业博览会,本身级别很高,可惜的是,其举办时间恰好选在了当地一个知名印刷展之后两个月,时间间隔短不说,展出的内容亦大同小异。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出现在展会现场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国营军,鲜有外资背景企业。“总是在不停地重复,重复,这样下去肯定会把牌子做砸”,该老总忧心忡忡,“技术更新、产品换代需要时间,这就是德鲁巴为什么4年才办一次的原因,总不能每年都推陈出新吧”。“一半以上的展会都不该举办”,另一位设备商言辞更加激烈。
诟病之二,各自为战。展会带来的丰厚利润,令人无法割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地办展热情与日倍增。疲于应付的厂商们大多苦不堪言,身心疲惫。“大家(主办方)都想争,动用各种资源拉拢企业”,而这尤以中小展览为甚。大的厂商尚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只考虑一两个全国性的展会;规模小一点的更多时候却身不由己。“其实在国外,这种事情很简单,没有复杂的人情关系,彼此也不会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一位展商深有感触地说道。“办展成为盈利的手段,长此以往必将破坏整个行业的形象”,有人士毫不客气地指出。
诟病之三,形式单一。首先就展会功能本身而言,与十几年前相比,没有太多的变化,国内展会功能仍停留在展览层面。“展会不应只是展览,更多应提供示范,尤其是相关配套的展示会、说明会等,注重应用层面的创新。现代传媒业如此发达,很多新技术、新信息从媒体处便可及时得知。”一位业内人士举例,国外的大型展会,如美国的芝加哥印刷展经常会有一些论坛同期召开。这种形式尽管在国内也已出现,但在深度和广度上显然还不够。
再就展会性质而言,不似国内多数展会的千篇一律,国外展会分工明确,综合性的展览只有固定的一两个,剩下的还会有一些专业的展览比如标签、数码、印前等,权威性很强。“专业化肯定是一种趋势”,一位经理人指出,“这在国内也露出了苗头,但又怕是一窝蜂”,经理人的言语中透着一丝忧虑。
诟病之四,服务意识淡薄。对于这个话题,设备商们似乎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作为服务性产业,展会本应服务于展商,服务于观众,但在国内不是这样。”不少展商忿忿不平道。举例而言,大型展览会上,大家都希望看到机器。但设备的搬运、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都需要时间。像德鲁巴这样的国际知名展会通常会给出半个月的时间让厂商调试设备。而国内只有两三天的布展时间,十分仓促。“即便从参观效果角度考虑,组织者也应该为参展商想一想,多创造一些条件。”有参与者直言。
跟风、追风是发展经济的大忌,自然也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大忌。“中国市场现在是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但是总有一天会达到饱和,会展业混乱的局面迟早会得到改观。市场决定一切。如果不在特色、服务上下足工夫,必然会被淘汰。”一位观察者最后说道。
好一个“市场决定一切”。对于各路主办方来说,维持诸侯争霸现状还是适时突破打造品牌,也许是一个值得去思索的话题。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