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油墨纸张印刷 抗战日报成历史见证_hc360慧聪网印刷行业频道国内新闻
2005-08-03 16:05:00.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ge ran
“抗战最艰苦的两年,连小米饭都吃不上,每天只有几两黑豆充饥。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出报,出色地完成了党的抗日宣传任务。”四川成都的薛保贵老人回忆起抗战的艰苦岁月,仍充满自豪。
薛保贵已81岁高龄,从1940年参加工作到1983年从四川日报社离休,与报纸打了一辈子交道。薛保贵老家所在地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八路军吕梁山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他参加了八路军,被安排到《抗战日报》印刷厂,可就在他们开始筹备印刷《抗战日报》时,1940年5月,日军5万人开始对吕梁山区进行“大扫荡”。于是,他们肩抬背扛,徒步百里把三部简易的印刷机器转移到了陕西的杨家沟安顿下来,然后他们102人开始挖窑洞修厂房,花了半个月时间,建起了简易的《抗战日报》印刷厂。从此他们开始印刷《抗战日报》、《战斗报》、《反战同盟报》等宣传抗日的报纸和杂志。
“由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当时印刷物资也非常紧缺。”薛老说。没有油墨,他们就用烟灰、桐油、松香自制油墨;缺少铅字丁,他们就刻木字丁代替;没有纸张,他们就用石磨研磨秸秆作纸浆,土法造纸坚持出报。
薛保贵已81岁高龄,从1940年参加工作到1983年从四川日报社离休,与报纸打了一辈子交道。薛保贵老家所在地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八路军吕梁山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他参加了八路军,被安排到《抗战日报》印刷厂,可就在他们开始筹备印刷《抗战日报》时,1940年5月,日军5万人开始对吕梁山区进行“大扫荡”。于是,他们肩抬背扛,徒步百里把三部简易的印刷机器转移到了陕西的杨家沟安顿下来,然后他们102人开始挖窑洞修厂房,花了半个月时间,建起了简易的《抗战日报》印刷厂。从此他们开始印刷《抗战日报》、《战斗报》、《反战同盟报》等宣传抗日的报纸和杂志。
“由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当时印刷物资也非常紧缺。”薛老说。没有油墨,他们就用烟灰、桐油、松香自制油墨;缺少铅字丁,他们就刻木字丁代替;没有纸张,他们就用石磨研磨秸秆作纸浆,土法造纸坚持出报。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