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出版:15年后,纸本书真的将消失?
2008-10-14 00:00:00.0 来源:数字出版在线 责编:覃丽妮
“如果这个产业会猪羊变色,一定牵涉到规模经济;如果单一出版社无法主导,那就必须联合起来才有主导权,”远流的王荣文指出,出版界过去都各自为政,现在面临数字化,要竞争也要合作,因为可能有更大的入侵者要来消灭你。当然,拥抱数字出版,远流也不是没有忧虑。“做不好,我们怕是浪费精力;做太好,又担心会影响实体杂志的订户数和广告收入,”王荣文一语道出许多出版社的矛盾。例如,远流旗下的《科学人》杂志,也准备好要做电子杂志,然而迟迟没有推出。
所有出版社都想做龙头?
担任今年初台北国际书展大会主席的詹宏志,在一场研讨会上说:“在网络时代,我们太相信一些事;现在,千万不要太相信数字内容,因为变化很大。”历经“明日报”停刊、在网络时代跌过一跤的他强调:“态度可以很积极,但是要很小心!” 事实上,即使有几家大出版集团来背书,数字出版的新枝芽,在台湾才算刚冒出土。
出版社难整合、投资太大,都是重要原因。“大出版社之间,在出版、营销上都很难合作,因为这牵涉到业界版块移动。所有出版社都想做龙头,内容、技术、制作的人却整合不起来,”凯立国际总经理室特助庄健煌分析。凯立是一家由印前服务业务转型做数字媒体的公司,承接了城邦集团杂志转电子文件、以及多家出版社电子书的制作业务。
“台湾80%的出版社都想做电子书,但目前实体书的销售状况就已经愈来愈不好,哪还有钱做电子书?”庄健煌指出。根据许多业者估计,单单书籍市场,每年约有500~600亿的规模,转成电子化,商机可观。
但是,“这块饼,目前看的到、吃不到,”大众计算机可携计算机事业群助理副总经理方永城认为。大众才刚接到日本松下10万台的电子书订单,是少数真正已经吃到一点饼屑的台湾厂商。博客来网络书店之前也吃过苦头。协理薛希翎指出,博客来从2001年3月开始推,从通路变成内容提供商,以红胶囊等作家的作品做成电子书,有动画、音乐、口白;做得开心,但制作成本很高,订价则是实体书的三分之一。她坦承,结果卖得零零星星。一年半前,博客来还是忍痛让电子书下架。“那是个美丽的挫败,”她说。
除了内容整合,软硬件技术也还不成熟。大同多媒体通讯事业部处长潘泰吉指出,电子书硬件价格在新台币1万元左右,电池的续航力却仅有12小时,很难普及。大同已接下了微软新一代阅读器的OEM单子,第二季会推出可看图片、文字、听音乐的掌上型阅读器,价格要1万3。
书香vs数字香
然而,电子出版碰到最大的阻碍,是人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件浪漫的事,书是有“香味”的,但,数字香?”台大中文系教授兼出版中心主任柯庆明,带着疑惑的微笑:“在商机之外,应考虑最适合各类内容出版的方式。”
“信数字得永生!”台湾科技大学教授卢希鹏则说得一针见血:“但就如同杜拉克所说,人类习惯的改变要花15年,数字内容要成熟,再等个5年吧!”出版社该坐看数字大潮来袭吗?不像音乐大厂对数字音乐的抗拒,多家业者选择积极应对。
城邦读书花园经理薛良凯表示:“我们预见,书一定会数字化,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看不到,不表示现在不要做。”
“对过去产制的内容,出版社关心的是能如何与新科技互动,并找到自己的新价值,”王荣文把相关投资当做出版业的R&D(研发)。
或许,回头思考“阅读内容”的本质更重要。天下杂志集团发行人暨总编集长殷允芃就强调,如果回到最根本着眼,出版社还是内容提供商,要思考的还是内容对读者有没有“价值”。
内容的“载体”虽一直在变,从竹简、纸张,可能变成手机、计算机、阅读器,不变的道理是:读者要的是“有价值”的信息。
所有出版社都想做龙头?
担任今年初台北国际书展大会主席的詹宏志,在一场研讨会上说:“在网络时代,我们太相信一些事;现在,千万不要太相信数字内容,因为变化很大。”历经“明日报”停刊、在网络时代跌过一跤的他强调:“态度可以很积极,但是要很小心!” 事实上,即使有几家大出版集团来背书,数字出版的新枝芽,在台湾才算刚冒出土。
出版社难整合、投资太大,都是重要原因。“大出版社之间,在出版、营销上都很难合作,因为这牵涉到业界版块移动。所有出版社都想做龙头,内容、技术、制作的人却整合不起来,”凯立国际总经理室特助庄健煌分析。凯立是一家由印前服务业务转型做数字媒体的公司,承接了城邦集团杂志转电子文件、以及多家出版社电子书的制作业务。
“台湾80%的出版社都想做电子书,但目前实体书的销售状况就已经愈来愈不好,哪还有钱做电子书?”庄健煌指出。根据许多业者估计,单单书籍市场,每年约有500~600亿的规模,转成电子化,商机可观。
但是,“这块饼,目前看的到、吃不到,”大众计算机可携计算机事业群助理副总经理方永城认为。大众才刚接到日本松下10万台的电子书订单,是少数真正已经吃到一点饼屑的台湾厂商。博客来网络书店之前也吃过苦头。协理薛希翎指出,博客来从2001年3月开始推,从通路变成内容提供商,以红胶囊等作家的作品做成电子书,有动画、音乐、口白;做得开心,但制作成本很高,订价则是实体书的三分之一。她坦承,结果卖得零零星星。一年半前,博客来还是忍痛让电子书下架。“那是个美丽的挫败,”她说。
除了内容整合,软硬件技术也还不成熟。大同多媒体通讯事业部处长潘泰吉指出,电子书硬件价格在新台币1万元左右,电池的续航力却仅有12小时,很难普及。大同已接下了微软新一代阅读器的OEM单子,第二季会推出可看图片、文字、听音乐的掌上型阅读器,价格要1万3。
书香vs数字香
然而,电子出版碰到最大的阻碍,是人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件浪漫的事,书是有“香味”的,但,数字香?”台大中文系教授兼出版中心主任柯庆明,带着疑惑的微笑:“在商机之外,应考虑最适合各类内容出版的方式。”
“信数字得永生!”台湾科技大学教授卢希鹏则说得一针见血:“但就如同杜拉克所说,人类习惯的改变要花15年,数字内容要成熟,再等个5年吧!”出版社该坐看数字大潮来袭吗?不像音乐大厂对数字音乐的抗拒,多家业者选择积极应对。
城邦读书花园经理薛良凯表示:“我们预见,书一定会数字化,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看不到,不表示现在不要做。”
“对过去产制的内容,出版社关心的是能如何与新科技互动,并找到自己的新价值,”王荣文把相关投资当做出版业的R&D(研发)。
或许,回头思考“阅读内容”的本质更重要。天下杂志集团发行人暨总编集长殷允芃就强调,如果回到最根本着眼,出版社还是内容提供商,要思考的还是内容对读者有没有“价值”。
内容的“载体”虽一直在变,从竹简、纸张,可能变成手机、计算机、阅读器,不变的道理是:读者要的是“有价值”的信息。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