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印刷”中的“小市场”
2009-02-12 09:55:58.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任蓓
话说“大印刷”,印刷及其涉及行业所构成的广义共同体不可谓不大。以飞机相喻,印刷仅是机身,还必须有印刷设备、印刷器材两大机翼及物流体系等。将机身、机翼及种种配件协调组装于一体,才能造就通往各服务航线的飞机。范穆韩先生的大印刷观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印刷工业发展的总体架构上提出并被确认的。如今,大印刷观深入人心,诸多印刷机械、印刷设备制造者把自己当做真正的印刷人,佐证了大印刷共同体的成立。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大印刷产业链的构成方式发生改变——计划布局被市场需求所取代。在复杂多样的买方市场中,大印刷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必须把目光放在市场上,并关注买方光怪陆离的需求变化。
德国先进坚固的印刷机一向是印刷企业的最爱,庞大的德鲁巴展会汇聚了世界最先进的印机技术。但德国人往往将印刷机以技术为标题分类。比如,我们通常说的数字印刷,它囊括了静电印刷、喷墨打印、全息印刷等各个印刷领域,细分还包括了数码分色、CTP制版、ERP管理等全部印刷流程。但是,如果我们以一个购买者的角度观察其分类,不难发现,这种分类体系与“为市场服务、关注小购买群”的“小市场”经营理念迥然相别!无论是个体书刊印刷企业还是小型打字复印社,都没有办法直接从这种分类中找到所需产品的种群,以便在所需群落中方便地进行全面的比较。而现实是,我们诸多大型综合性展会为了展示印刷新技术而沦为了技术的傀儡。以技术手段为分类原则的失败,只有站在买方的角度,方才得以照见。购买者所需要的是以产品为原则的朴素的分类——书刊印刷、包装印刷、标签印刷、广告印刷……曾多次参与组织大型国际印刷展和印刷技术论坛的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德茂,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每个展会的技术亮点何在,技术都应该跟着市场、跟着产品需要走!”据他说,欧美诸多印刷业专家也都对此深有同感。
如今“大印刷”产业链愈宽愈冗,每一链的众买家也面目迥异。拿印刷来说,原来一个简单的平版印刷机就能打发所有的书刊封皮,现今客户要求则千奇百怪——覆膜、镂空、撒金、立体、全息、UV、网印……原来类办公文件是喷墨打印机的专项,如今大型精度宽幅广告彩印、彩色书报刊速印、特色画册印刷统统将喷墨视为宠儿。在市场给出大众化大单的同时,复杂的印刷技术也引导着市场需求分割成复杂的小众市场。做精做细小市场,是日益丰富的社会物质文化需求对现代企业的天然要求。
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各国,印刷人更需要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解决自己发展过程中的个体问题。金融危机最直接反馈的就是国外订单的减少。那么国内市场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产品需求的档次在什么位置?美国应对危机的反应是救银行,中国则把4万亿人民币投在基础建设上。两种不同的反应,正体现了不同经济体系在危机面前的具体应对。金融危机导致大印刷圈内的印刷机械成为重灾区。据业内一份印刷机械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印刷机械制造企业290余家企业中,有约23%的企业亏损,亏损企业比去年的67家增加了14家。如此亏损规模不得不令人蹙眉详考——重压下,印刷机械企业应该怎么办?
笔者曾采访过一家民营印刷机械企业,在外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该企业通过实施“多品种、小批量、不断依据市场需求创新品”的原则,占领了广大的中小印刷机械市场,去年在众多机械企业负增长的形势下,仍保持原有增长幅度。该企业老总介绍企业时谈到,外国的大机械制造商以高新技术占领了大型印刷机市场,作为民营企业,市场留给他们的客户是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为了适应小型印机不断更新技术的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地试验,推陈出新,在造自行车水平的机器上打磨飞机零件……正是因为有多年小众产品的磨砺,企业才在复杂苛求的市场中得以立足,并在危机中有常胜的业绩。我们印机企业具有规模小、转头快、市场近的优势,利用自己灵巧机智的特色,及时抓住小众市场、特殊市场,是危机中助企业迎风而立的重要法器。
“大印刷”愈阔,“小市场”则愈细,绘一棵印刷之树,这就是根愈深叶愈茂。
德国先进坚固的印刷机一向是印刷企业的最爱,庞大的德鲁巴展会汇聚了世界最先进的印机技术。但德国人往往将印刷机以技术为标题分类。比如,我们通常说的数字印刷,它囊括了静电印刷、喷墨打印、全息印刷等各个印刷领域,细分还包括了数码分色、CTP制版、ERP管理等全部印刷流程。但是,如果我们以一个购买者的角度观察其分类,不难发现,这种分类体系与“为市场服务、关注小购买群”的“小市场”经营理念迥然相别!无论是个体书刊印刷企业还是小型打字复印社,都没有办法直接从这种分类中找到所需产品的种群,以便在所需群落中方便地进行全面的比较。而现实是,我们诸多大型综合性展会为了展示印刷新技术而沦为了技术的傀儡。以技术手段为分类原则的失败,只有站在买方的角度,方才得以照见。购买者所需要的是以产品为原则的朴素的分类——书刊印刷、包装印刷、标签印刷、广告印刷……曾多次参与组织大型国际印刷展和印刷技术论坛的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德茂,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每个展会的技术亮点何在,技术都应该跟着市场、跟着产品需要走!”据他说,欧美诸多印刷业专家也都对此深有同感。
如今“大印刷”产业链愈宽愈冗,每一链的众买家也面目迥异。拿印刷来说,原来一个简单的平版印刷机就能打发所有的书刊封皮,现今客户要求则千奇百怪——覆膜、镂空、撒金、立体、全息、UV、网印……原来类办公文件是喷墨打印机的专项,如今大型精度宽幅广告彩印、彩色书报刊速印、特色画册印刷统统将喷墨视为宠儿。在市场给出大众化大单的同时,复杂的印刷技术也引导着市场需求分割成复杂的小众市场。做精做细小市场,是日益丰富的社会物质文化需求对现代企业的天然要求。
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各国,印刷人更需要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解决自己发展过程中的个体问题。金融危机最直接反馈的就是国外订单的减少。那么国内市场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产品需求的档次在什么位置?美国应对危机的反应是救银行,中国则把4万亿人民币投在基础建设上。两种不同的反应,正体现了不同经济体系在危机面前的具体应对。金融危机导致大印刷圈内的印刷机械成为重灾区。据业内一份印刷机械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印刷机械制造企业290余家企业中,有约23%的企业亏损,亏损企业比去年的67家增加了14家。如此亏损规模不得不令人蹙眉详考——重压下,印刷机械企业应该怎么办?
笔者曾采访过一家民营印刷机械企业,在外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该企业通过实施“多品种、小批量、不断依据市场需求创新品”的原则,占领了广大的中小印刷机械市场,去年在众多机械企业负增长的形势下,仍保持原有增长幅度。该企业老总介绍企业时谈到,外国的大机械制造商以高新技术占领了大型印刷机市场,作为民营企业,市场留给他们的客户是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为了适应小型印机不断更新技术的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地试验,推陈出新,在造自行车水平的机器上打磨飞机零件……正是因为有多年小众产品的磨砺,企业才在复杂苛求的市场中得以立足,并在危机中有常胜的业绩。我们印机企业具有规模小、转头快、市场近的优势,利用自己灵巧机智的特色,及时抓住小众市场、特殊市场,是危机中助企业迎风而立的重要法器。
“大印刷”愈阔,“小市场”则愈细,绘一棵印刷之树,这就是根愈深叶愈茂。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