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油墨的调配
2009-03-12 11:15:24.0 来源:机械专家网 责编:任伟
开印前,应使油墨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印刷适性,必要时需做适当的调配。
1.调色。配墨前,先应计算每色印数的耗墨量,使调配的墨量适当。尤其对二液反应型油墨,应据其固化速度和印刷速度来计算其调墨量。
要获得正确的色彩,调墨应在稳定的自然光下进行,同时不可以数色并置观察,免受错觉的影响。配置新鲜墨时,深色墨的加入要逐渐接近,切忌一次加入过多,再用大量浅色墨补救。同时应尽量减少混合的色相,色相愈多,灰度愈大。
另外还应注意干燥前后的色彩变化,如吸墨量大的浅色承印物上,干后的墨色往往浅淡;发泡油墨的湿态、干态及发包泡态三相的色差较大;陶瓷印墨烧制后色相殊变;白色油墨经高温会变黄等。诸如此类的变色规律,需要印刷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样品,做出各自的色标。
丝印油墨(印料)的色彩调配是丝印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调配的基本原理离不开色光的加色法和色料的减色法等基本原理。
色料三原色中以任意两色等量混合,便能产生光的三原色的某一色相。这三种色相从颜色的角度讲,称为间色(或叫第二次色),如黄、青二色混合形成的绿色,即为间色。间色与间色混合产生的色相称为复色(或称为第三次色)。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如图3-60所示。图3-60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
2.油墨调色方法。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如表3-15所例举。
表3-15油墨颜色配方举例原色合成比例显色品红黄青050500∶1∶1绿500501∶0∶1蓝紫5050501∶1∶1黑257501∶3∶0深黄025750∶1∶3深绿752503∶1∶0橙红080200∶4∶1苹果绿10025254∶1∶1红棕25251001∶1∶4墨绿
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
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适合生产需要。b.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在调墨中运用自如。c.对印刷的色彩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色混溶,颜色发生变化。d.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否则易使调出的墨“发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3.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通常出厂的丝印油墨,其粘度稍大,使用者应根据印刷图像的特点、丝网目数、印速、车间温度、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及吸墨性能,用适当的溶剂、稀释剂、表面活性剂及减粘剂等,对油墨的粘度、表面张力、流动性及干燥速度等进行综合调整。如丝印细线和网点时,应使油墨流动性稍小,干燥速度可稍慢;粗网印刷时,粘度应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高速印刷时,流动性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车间温度高时,干燥应稍慢,粘度稍大;承印物表面张力小时,油墨的表面张力亦应小些;承印面吸墨性强时,油墨的流动性及表面张力均可大些,干燥速度可慢些。适性的调节技术,也有赖于实践的经验。
1.调色。配墨前,先应计算每色印数的耗墨量,使调配的墨量适当。尤其对二液反应型油墨,应据其固化速度和印刷速度来计算其调墨量。
要获得正确的色彩,调墨应在稳定的自然光下进行,同时不可以数色并置观察,免受错觉的影响。配置新鲜墨时,深色墨的加入要逐渐接近,切忌一次加入过多,再用大量浅色墨补救。同时应尽量减少混合的色相,色相愈多,灰度愈大。
另外还应注意干燥前后的色彩变化,如吸墨量大的浅色承印物上,干后的墨色往往浅淡;发泡油墨的湿态、干态及发包泡态三相的色差较大;陶瓷印墨烧制后色相殊变;白色油墨经高温会变黄等。诸如此类的变色规律,需要印刷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样品,做出各自的色标。
丝印油墨(印料)的色彩调配是丝印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调配的基本原理离不开色光的加色法和色料的减色法等基本原理。
色料三原色中以任意两色等量混合,便能产生光的三原色的某一色相。这三种色相从颜色的角度讲,称为间色(或叫第二次色),如黄、青二色混合形成的绿色,即为间色。间色与间色混合产生的色相称为复色(或称为第三次色)。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如图3-60所示。图3-60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
2.油墨调色方法。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如表3-15所例举。
表3-15油墨颜色配方举例原色合成比例显色品红黄青050500∶1∶1绿500501∶0∶1蓝紫5050501∶1∶1黑257501∶3∶0深黄025750∶1∶3深绿752503∶1∶0橙红080200∶4∶1苹果绿10025254∶1∶1红棕25251001∶1∶4墨绿
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
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适合生产需要。b.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在调墨中运用自如。c.对印刷的色彩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色混溶,颜色发生变化。d.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否则易使调出的墨“发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3.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通常出厂的丝印油墨,其粘度稍大,使用者应根据印刷图像的特点、丝网目数、印速、车间温度、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及吸墨性能,用适当的溶剂、稀释剂、表面活性剂及减粘剂等,对油墨的粘度、表面张力、流动性及干燥速度等进行综合调整。如丝印细线和网点时,应使油墨流动性稍小,干燥速度可稍慢;粗网印刷时,粘度应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高速印刷时,流动性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车间温度高时,干燥应稍慢,粘度稍大;承印物表面张力小时,油墨的表面张力亦应小些;承印面吸墨性强时,油墨的流动性及表面张力均可大些,干燥速度可慢些。适性的调节技术,也有赖于实践的经验。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