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商千大排名出炉 营收可抵岛内四分之一
2005-12-06 08:47: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编:ge yan
中国台湾网12月6日消息台湾的《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日前联合公布了调查报告《大陆台商一千大》,结果显示,2004年大陆台商排名前一千位的企业,整体营收共计733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台湾GDP的四分之一。
|
在此次营收排行调查中,位居榜首的是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隶属鸿海集团,营收为人民币716亿元;前十五名都是电子行业,主要原因是资本密集;第一千名是南通嘉宏塑料,隶属台聚集团,营收是人民币4100万元。
不过,这些数据还只是保守统计,据受委托进行调查的中华征信所指出,两岸分工普遍是台湾接单、大陆出口,很多台商的隐藏实力仍未被发现。而未来台企走向仍呈现出大趋势:外移大陆速度继续加快,国际区域分工更为明显。
台商投资大陆归纳三大现象
《中国时报》就大陆台商一千大营收排名和采访资料,整理归纳出台商投资大陆的三大现象:
一、企业规模大很多隐藏实力
“没想到台商在大陆的能量这么大,连我看到结果时都吓一跳,规模不输台湾。”中华征信所副总经理白允宜说,从台湾派驻北京三年多,做企业排名已有十七年多的经验,他第一次做台商企业调查时,感受很深。
台商整体实力之强大,以一个比较数字就可以说明。加总这一千家台商企业2004年的营收,是7336亿人民币,约等于台湾GDP的四分之一,也约等于上海一地的生产总值(6250亿元人民币,2003年),是广州的近两倍(2003年)。上海、广州是大陆最丰庶、产业最发达的城市,台商实力的确可说是“富可敌城”。
二、科技业亮丽老行是大赢家
如果只看《大陆台商一千大》前一百大的名单,会认为科技业在大陆普遍表现优异,前十大都是科技业,百大排名中,更有67家是科技业。台湾一线大厂,像复印机般的复印成功模式,在大陆一一现身。
但事实上,传统产业才是本次调查真正的大赢家。千大名单中,有近七成是传统产业,业态分布非常广,包括制鞋、水泥、食品、纺织、五金等等。获利率前二十大中,过半是传统产业,而且多是没什么名气的企业,如上海正伟印刷、广州敏惠汽车零部件等。
三、黑马企业多低调默默赚钱
本次上榜的一千家企业,如果仔细从第一家看到第一千家,会发现许许多多陌生的名字。其中不少企业对台湾而言默默无闻,在大陆却做得极好,而且既不上市又不做宣传,只埋头在角落默默赚钱。
例如第87名的中山圣马丁电子组件,营收高达近12亿人民币,做的是影音器材零件、卫星及有线电视仪器等,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建立销售点,母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台北。第122名的胜立塑料(深圳),营收近9亿人民币,生产制造沙滩椅、休闲椅,是“经营之神”王永庆侄子开的公司。
台塑、正新验证登陆确有利基
从这份大排名中可以看出,大陆对台湾企业的重要性日渐提升。据台当局资料,2004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总额为616亿美元,较前一年成长33%。此外,赴大陆占台湾整体对外投资比重,从2000年的34%,大幅上升到2004年的67%。
大陆经济成长速度是台湾的两倍多、人口是台湾的五十多倍,现在更是吸引外部投资的大黑洞……种种因素,让台商前仆后继地投身于此,并逐渐形成群聚效应。就以江苏昆山为例,台商就占了总投资家数的八成。
去不去大陆,影响重大。台湾“中油石化”事业部执行长庄博雄指出,台塑在台湾和大陆的乙烯产能已有290万吨,“中油”只有105万吨,规模经济效益已出现差距,不但让台塑成本大幅下降,也让“中油”面临强大的竞争。
长年辅导台商的华信统领企管顾问公司总经理袁明仁也说,之前台湾轮胎界,有南港、固特异等四大天王,但没想到做小轮胎起家的正新轮胎,由于较早去大陆发展,这几年营收获利大幅提升,甚至自创玛吉斯(Maxxis)的品牌,声势凌驾四大天王。
深圳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明智曾估计,台湾岛内不少上市公司,营收不过五亿新台币,以这样的标准,单单在深圳超过这个规模的台商,应该就有一千家。此次调查,势必让各界对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运作、经营的历程,有了更多详细可信的验证。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