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传世未传市
2005-12-14 08:24: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jy
认识徐晓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她的电话。
由头是我正在编辑的一套丛书。我试图在出版、发行等环节,做一些尝试;在稿费支付、印刷质量等方面,做一些冒险。在由几位出版人——— 其中包括担任光明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徐晓———参加的饭局上,我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徐晓次日打来电话,劝我三思,说这样做你承担的风险太大,还是稳妥些,才能保证你的出版计划更长久,我也可以帮忙的。
徐晓在电话中娓娓道来,我险些被她说动,嘴里应承不已。挂断电话,我又想起自己的初衷:不就是想不再像传统出版社那样四平八稳、温吞吞地出书吗?如果按照她的建议,岂不又回复了那种状态?我劝说自己良久,但心里仍不踏实,隔天又跟一位发行界人士探讨。他说,能够提出反对意见的,肯定是你的朋友,能够支持你的做法的,则是你的同志。
这番话让我大点其头,想来也是,徐晓善意周到的提醒确实令我感到温暖,也可见她的热情和侠气。
但这篇文章不是想说我的这套书,而是要说说徐晓的那本《半生为人》。
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一个出版人沙龙,主题是推荐这一年最值得期待的好书,黄集伟说出了《半生为人》,我顿时充满期待。徐晓身为编辑,自己写的书很少,这本书是她在《天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听黄大师这样介绍,我兴奋莫名,想起当年追读《无题往事》、《永远的五月》等文的情景,还手抄过若干段落,如今好了,终于出书了。
《半生为人》终于面世,我忙不迭地买来,用近年来少有的冲动精读了不止一遍。当年感动过我的那些文字,平静,诚实,蕴涵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浪漫情怀,让我再次壮怀激烈。我又一口气买了好几本送人,然后指着版权页说,看,首印就是2.5万,这肯定印少了,马上就要加印。
一月前,见到该书的出版人尚红科,他说,《半生为人》迄今销量不足8000册。
是吗?真没想到。我喃喃道。
是啊,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这本书居然卖不动。
我和老尚聊了许久,对如今的图书市场感到不可理解,不得不得出结论:《半生为人》的滞销,也许象征着某种图书、某种精神、某种时代的终结。
终结的是什么呢?理想主义的追求,清洁的灵魂向往,荒漠中的焦渴,禁锢下的反抗,艰难而艰险的灵魂探索,正如朱学勤在《苦难与风流》一书中所描述的那一代人:“你们关心精神事件,胜过关心生活事件,即使在1968年发烧,别人手里是红宝书、绿军帽,你们手里是康德,是别林斯基……”
告别老尚,我依然在想着这个问题。徐晓笔下的那些人,为什么饱受磨难,却让我羡慕神往?她曾缅怀赵一凡说:“是他使我走向人,走向自己。”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精神上的父亲,这应该是一种幸福。如今,也许是一个不需要精神上的父亲、也无人愿意费心去找的时代。
说回那次出版人的聚会,徐晓对自己的书态度比较淡然,只是觉得对不起出版人,而大家依然对市场的反应感到费解。当当网的副总王曦安慰徐晓,他相信《半生为人》是一本可以传世的书,因为它有故事,有人物,有文笔,有立场。
放心吧,肯定能卖得动。王曦说。
但愿。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