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东:传统印刷企业的市场、竞争与协作(下)
2009-04-13 10:43:41.0 来源:慧聪印刷网 潘晓东 责编:严影
【编者按:下文谈了印刷企业的竞争和协作。】
【中华印刷包装网】 关于竞争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以后,同行间的竞争便不可避免。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竞争,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能陷入无序竞争的泥沼,拖累行业的整体发展。
1.竞争的积极作用是鞭策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步入微利时代以后,着眼练好内功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不少企业在原辅材料的购买上,实行比价采购,努力向零库存靠拢;在客户管理上,注重对方的社会诚信度,并加以分级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给不同的客户以不同的授信额度,在应收账款临近约定的赊账时间时,及时催讨,对欠款超额度的客户拒绝继续为之生产;在工时定额管理上,力求安排得更科学、合理,避免浪费。这意味着印刷企业一改粗放经营的模式,步入了精细管理阶段。这几年又有更多的企业尝试应用ERP系统,达到资源共享、理性分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目的,这即是竞争的积极作用。
2.竞争还促使企业努力创新,寻求市场的新需求、工艺的新突破,积极购置新设备,应用新材料。
企业只有主动去做那些尚未有人去做的事,才有可能获得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满足于走驾轻就熟的路,一成不变地组织生产,肯定没有出路;趋同,跟在别人后面,走别人已经开拓的路也肯定没有前途。社会的发展逼迫着我们与时俱进,经过炼狱走向成功。
3.近几年印刷设备的快速增长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
在1998年,印刷厂资产总额过亿已经是相当有规模的企业,而“2005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中,前77家中有74家资产超过亿元,总资产达到十几亿、几十亿元的也已有数家。2000年置有八色商用轮转印刷机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现在深圳、北京的持有总量都已经超过30台,上海也已超过20台,全国范围内,一半左右的省份都有了配置上商用轮转机的工厂。多色单张纸胶印机的持有量更是一个缺乏清晰统计的大数。新设备的引进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印刷周期,但同时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生产能力的增长明显大于印刷需求的增长。正因为如此,仅仅几年时间里,印刷工价直线下跌,印刷厂很快步入微利时代。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不少外企着手自己的战略布局,南厂北迁、东厂西进,建立自己的企业群,既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发挥集团企业的整体优势,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减少生产中的长距离运输,这种富有前瞻性的思考与操作是令人尊敬的,因为这符合发展需求,也是市场整合的必然。可惜的是内资印刷企业还少见跨出这一步,这也是国有资产的属性、国有资产现有的管理模式所决定。
4.同行间应该避免恶性竞争,因为恶性竞争无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印刷工价的快速下跌除了市场压力,更重要的还在于快速发展的印刷企业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了眼前利益,放弃营造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础环境,甚至于把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或企业在税金交付上的不正当操作获利都作为竞争资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与传统印刷不同,现代印刷业是个高投入的行业,设备在提升产品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否则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味地低价竞争,势必在原辅材料的应用上偷工减料,甚至有销售盗印产品以补充正当生产成本的现象,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只能是饮鸩止渴。一个企业缺乏应有的市场信誉,缺乏应有的折旧回笼,结果又何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印刷圈内走低工价竞争之路最终步入不归路的企业应该有目共睹。
上海台商协会常务理事邱创盛不建议台商在目前进入大上海地区投资,虽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依然把长三角地区作为重点经济区,他指出的原因就是重复投资情况始终没有改善,竞争相当激烈,利润普遍偏低,低质量的竞争已成为长三角制造业挥之不去的梦魇。印刷业是否也应该有自己的行业尊严,企业间在成本上做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摒弃掉眼光短浅的恶性竞争。到那一天,企业间以品牌、质量作为竞争的首选筹码时,说明我们对经营环境的营造获得了真正的成功,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才有了良好的基础。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