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与“反公关”核心期刊利益格局
2009-04-27 11:08:0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任伟
【编者按:以前是核心期刊时,收费标准是每个版面1200元,现在从核心期刊的序列中拿下来了,每个版面降到600元,打了个对折,《商场现代化》一位编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成为核心期刊,我们的价格还会升回去的。” 】
【中华印刷包装网】一本学术刊物,仅仅因为封面上有无“全国中文核心期刊”8个字,境遇竟如此不同。“核心期刊”评选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核心期刊”评选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利益格局?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不少人以为它是一项国家标准”
《商场现代化》封面上注明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源于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记者注)。为了表明身份,《商场现代化》有时还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入选证书》影印在期刊上。
“确实会出现不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评价结果的情况”,《总览》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图书馆蔡蓉华研究馆员说,《总览》中所呈现出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不恰当地扩大其作用,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蔡蓉华说,编委会甚至多次把这一点写进《总览》前面部分的“研究报告”中,表示“核心与非核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过分夸大核心期刊的作用,不恰当地使用核心期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呼吁社会各界正确理解核心期刊的概念,合理使用核心期刊表,避免因不合理使用核心期刊而产生负面作用”。
在2000年版《总览》的研究报告部分,编委会还用黑字标出着重强调:“尤其在评定职称的问题上,一定要依据评定的专业范围、学术级别等具体情况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重要期刊表’,而不应不加选择地搬用核心期刊表。”
该“研究报告”还提到:“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专业人员都用同一个核心期刊表评定职称,显然也是不合理的。核心期刊表的价值在于它能面对有各种不同需求的不同层次的用户,而用户们‘参考’核心期刊表,经过甄别后选定自己需要的期刊,才是正确使用核心期刊表的方法。”
中国社科院办公厅的邢东田编审对北大版《总览》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在当前我国学术界“以刊评文”的大背景下,这种呼吁不见得能起到效果。
他说,有相当一批科研单位规定,只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才算考核成果。“这样的规定毫无道理,因为期刊的等级与论文的水平并无必然联系。但这种典型的‘以刊评文’的做法,却是我国学术评价的现实。”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曾伟也认为,现在评职称等同于看论文,而论文质量等同于所发表的刊物水平,而学术刊物的水平则等同于是否入选了“核心期刊”。
邢东田说,这是因为,某篇论文到底是什么水平,尤其是那些一时无法检验的理论性成果,往往很难认定。“但如果以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来评估,则一目了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有这样简便易行的办法,科研管理部门求还求不来呢,现成的工具岂有不用之理?”邢东田说,《总览》不是国家标准,而仅仅是一项“文献计量学”的科研成果,但对文献计量学知之甚少的绝大多数学人,根本就不知道核心期刊是怎么选出来的。
“无论执行部门还是被评定者,都把它作为了一个强制性的评价体系,不少人甚至以为它就是一项国家标准。事实上‘核心期刊’已经成为我国学术评价的基础性指标。”邢东田说。
每到评审时节,主编们频频公关
南通大学杂志社的钱荣贵在其专著《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一书中指出,在现时条件下,一家刊物是不是“核心期刊”,直接关系到刊物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哪家刊物被选为“核心期刊”,稿源、财源就会纷至沓来。但如果没有被选上,随之而来就是优质稿源日渐稀少,优质作者群逐渐萎缩,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变得举步维艰。
既然核心期刊的评审结果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评审过程难免受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干扰。
“作为一种民间研究行为,北大图书馆做这么一个评价并无不妥,北大有北大的标准,其他机构也可以有别的标准,谁也无权去干涉谁。但关键是,如今的学术评价体制使核心期刊与很多现实利益挂钩,客观上使核心期刊评价机构的功能和影响扩大了,就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蔡蓉华承认,每4年一次的核心期刊评审,都是一系列“公关”与“反公关”的过程。
每到评审时节,就有不少学术期刊的主编们纷纷找到课题组,动员同学、同乡、师友等各路人马说情。因为对他们来说,刊物能否进入“核心期刊”的序列,是可能关系到刊物“生死存亡”的问题:一旦上榜,则身价陡增;而如果刊物本在“核心”序列中,却被新一版《总览》“除名”,则有如坠入深渊。
《商场现代化》因未能被列入2008版的《总览》序列,版面费随即缩水一半,《总览》所能引发利益纠葛的规模可见一斑。
“他们(指各学术期刊的主编们——记者注)一遍又一遍地找我们,我们要几个人接待才行”,蔡蓉华说。但她同时也指出,最后几个月课题组就会封闭起来,谁也不接待。
ISSN中国国家中心副研究员安秀敏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08年年末,正值《总览》(2008版)出版前夕的最后修订期,她经常接到朋友的电话,甚至一位朋友用几近哀求的语气对她说,评不上核心,单位就不让办了,单位也不拨钱,我就该下岗了。安秀敏说,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期刊想方设法往核心期刊的圈子里钻。
【中华印刷包装网】一本学术刊物,仅仅因为封面上有无“全国中文核心期刊”8个字,境遇竟如此不同。“核心期刊”评选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核心期刊”评选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利益格局?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不少人以为它是一项国家标准”
《商场现代化》封面上注明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源于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记者注)。为了表明身份,《商场现代化》有时还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入选证书》影印在期刊上。
“确实会出现不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评价结果的情况”,《总览》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图书馆蔡蓉华研究馆员说,《总览》中所呈现出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不恰当地扩大其作用,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蔡蓉华说,编委会甚至多次把这一点写进《总览》前面部分的“研究报告”中,表示“核心与非核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过分夸大核心期刊的作用,不恰当地使用核心期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呼吁社会各界正确理解核心期刊的概念,合理使用核心期刊表,避免因不合理使用核心期刊而产生负面作用”。
在2000年版《总览》的研究报告部分,编委会还用黑字标出着重强调:“尤其在评定职称的问题上,一定要依据评定的专业范围、学术级别等具体情况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重要期刊表’,而不应不加选择地搬用核心期刊表。”
该“研究报告”还提到:“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专业人员都用同一个核心期刊表评定职称,显然也是不合理的。核心期刊表的价值在于它能面对有各种不同需求的不同层次的用户,而用户们‘参考’核心期刊表,经过甄别后选定自己需要的期刊,才是正确使用核心期刊表的方法。”
中国社科院办公厅的邢东田编审对北大版《总览》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在当前我国学术界“以刊评文”的大背景下,这种呼吁不见得能起到效果。
他说,有相当一批科研单位规定,只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才算考核成果。“这样的规定毫无道理,因为期刊的等级与论文的水平并无必然联系。但这种典型的‘以刊评文’的做法,却是我国学术评价的现实。”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曾伟也认为,现在评职称等同于看论文,而论文质量等同于所发表的刊物水平,而学术刊物的水平则等同于是否入选了“核心期刊”。
邢东田说,这是因为,某篇论文到底是什么水平,尤其是那些一时无法检验的理论性成果,往往很难认定。“但如果以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来评估,则一目了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有这样简便易行的办法,科研管理部门求还求不来呢,现成的工具岂有不用之理?”邢东田说,《总览》不是国家标准,而仅仅是一项“文献计量学”的科研成果,但对文献计量学知之甚少的绝大多数学人,根本就不知道核心期刊是怎么选出来的。
“无论执行部门还是被评定者,都把它作为了一个强制性的评价体系,不少人甚至以为它就是一项国家标准。事实上‘核心期刊’已经成为我国学术评价的基础性指标。”邢东田说。
每到评审时节,主编们频频公关
南通大学杂志社的钱荣贵在其专著《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一书中指出,在现时条件下,一家刊物是不是“核心期刊”,直接关系到刊物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哪家刊物被选为“核心期刊”,稿源、财源就会纷至沓来。但如果没有被选上,随之而来就是优质稿源日渐稀少,优质作者群逐渐萎缩,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变得举步维艰。
既然核心期刊的评审结果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评审过程难免受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干扰。
“作为一种民间研究行为,北大图书馆做这么一个评价并无不妥,北大有北大的标准,其他机构也可以有别的标准,谁也无权去干涉谁。但关键是,如今的学术评价体制使核心期刊与很多现实利益挂钩,客观上使核心期刊评价机构的功能和影响扩大了,就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蔡蓉华承认,每4年一次的核心期刊评审,都是一系列“公关”与“反公关”的过程。
每到评审时节,就有不少学术期刊的主编们纷纷找到课题组,动员同学、同乡、师友等各路人马说情。因为对他们来说,刊物能否进入“核心期刊”的序列,是可能关系到刊物“生死存亡”的问题:一旦上榜,则身价陡增;而如果刊物本在“核心”序列中,却被新一版《总览》“除名”,则有如坠入深渊。
《商场现代化》因未能被列入2008版的《总览》序列,版面费随即缩水一半,《总览》所能引发利益纠葛的规模可见一斑。
“他们(指各学术期刊的主编们——记者注)一遍又一遍地找我们,我们要几个人接待才行”,蔡蓉华说。但她同时也指出,最后几个月课题组就会封闭起来,谁也不接待。
ISSN中国国家中心副研究员安秀敏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08年年末,正值《总览》(2008版)出版前夕的最后修订期,她经常接到朋友的电话,甚至一位朋友用几近哀求的语气对她说,评不上核心,单位就不让办了,单位也不拨钱,我就该下岗了。安秀敏说,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期刊想方设法往核心期刊的圈子里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