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亚马逊Kindle实为新闻业吸血鬼
2009-06-08 09:33:54.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责编:覃丽妮
- 摘要:
- 《新闻周刊》将刊登由“冒牌乔布斯”丹尼尔-莱昂斯撰写的文章。指出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似为博客和新闻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在大量攫取新闻业的利润。
【编者按:《新闻周刊》将刊登由“冒牌乔布斯”丹尼尔-莱昂斯撰写的文章。指出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似为博客和新闻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在大量攫取新闻业的利润。】
【我要印】《新闻周刊》将刊登由“冒牌乔布斯”丹尼尔-莱昂斯撰写的文章。指出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似为博客和新闻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在大量攫取新闻业的利润。
即将于2009年6月1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将刊登由“冒牌乔布斯”丹尼尔-莱昂斯(Daniel Lyons)撰写的文章。文章指出,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似为博客和新闻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在大量攫取新闻业的利润。这与苹果在音乐产业内的做法如出一辙。
三七分成
如果你准备当一名职业博客写手,请注意,亚马逊的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亚马逊现在允许任何人向Kindle用户提供自己的博客内容并对此收费。坏消息是,价格要由亚马逊来定,而且亚马逊会攫取70%的分成。
这的确是笔交易,对吧?你来做所有的工作,但是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却被亚马逊获得。如果你不喜欢这桩交易,那么你可以自己做一款电子书阅读器以及一个在线商店。但是,如果你愿意加盟亚马逊的电子书市场,那么你就得遵守亚马逊的规矩,更何况,Kindle恐怕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成气候的电子书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对所有的大型报业集团也都采取了同样的三七分成模式。从这一点上讲,那些传媒巨头并没有比博客写手享受到更多的优待,这令博客们略感安慰。
效仿iTunes
还记得当年所有人都在说,对于作家和其他的内容创造者而言,数字媒体将成为有史以来最棒的东西吗?这种理论认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出售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获得完全的自由、数字化的涅槃以及一个畅通无阻的系统。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相反,科技企业将消费者赶到了另外一个数字化的“牢笼”里,而自己则充当起新一代的看门人。数字传媒时代绝大多数的战利品都被这些科技巨头攫取了,这不足为奇。
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的唱片公司无力或者说还未能创造出一种让人们通过互联网合法购买音乐的方式。所以,苹果就为这些唱片公司开了这样一家网上音乐商店,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美最大的音乐零售商。事实上,苹果是在收“过路费”,每次交易的30%都被苹果攫取了。更要命的是,苹果通过出售iPod赚取了大量金钱,而唱片公司却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分成。真是可怜!
如今亚马逊对待图书、报纸和杂志(包括《新闻周刊》)的方式与苹果对待唱片公司的方式如出一辙。去年,亚马逊Kindle的销量超过250万部。华尔街分析师预计,到明年,Kindle的产值将高达10亿美元。如今,亚马逊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收费站”,不仅控制着设备本身,还控制着用以出售“内容”的商店。
荒唐想法
问题是,传媒巨头都已经了解苹果对唱片公司所做的一切,他们正在竭力避免被亚马逊“俘虏”。新闻集团和赫斯特集团正在讨论创建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我很怀疑这些企业是否真的能做出一款像样的设备以及一个像样的在线商店。即使能,如果每个内容出版商都自己做电子书阅读器,那么市场也将一片混乱。
对于内容出版商而言,更好的办法是联合起来,结成一个谈判整体。而传媒界元老史蒂芬-布里尔(Steven Brill)创办新闻在线(Journalism Online)的目的正在于此。他的想法是创建一个系统,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账号订阅不同出版商的内容,而且支持任意平台,包括Kindle和iPhone。布里尔已经聘请著名反垄断律师大卫-博伊斯(David Boies)帮助出版商与亚马逊谈判,以获得更好的待遇。布里尔说:“亚马逊收取70%订阅费的想法太荒唐了。”他认为,最好是一分钱都别收。依布里尔之见,亚马逊应当通过出售设备来赚钱,而订阅费应当归出版商所有。布里尔说:“这就好比索尼对HBO频道说,由于人们是通过索尼电视机来观看电视节目的,所以人们付给HBO的钱有70%都得归索尼。”亚马逊发言人指出,亚马逊为Kindle用户提供免费的无线服务,而且没有要求用户签订服务合同,而这也正是他们对内容出版商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因所在。
诸多障碍
曾几何时,数字化时代的魅力在于,我们可以借此摆脱对昂贵印刷业务的依赖,可以毫无障碍的进入这一行业,费用也会有所降低。但事实如何呢?想要创建一个亚马逊这样的系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不仅如此,更大的障碍还在于人才。想要创建这样的在线商店,你需要大量高智商的工程师。然而这类人才却极度匮乏。其结果就是,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创建足以与谷歌、亚马逊和苹果媲美的网上业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最近对谷歌进行夸奖时或许也正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他说,谷歌是一家周围布满“壕沟”的企业,而且壕沟中满是“鲨鱼”。
所以,当前的状况与以往无异。唯一的问题是资金究竟被谁攫取。以前,大量金钱落入了规模庞大、行事不仁的传媒大亨手中。而如今,这些钱则落入了硅谷极客们的腰包。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硅谷企业反而装作是文质彬彬、做事文雅的君子,好像自己不是为了钱一样。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是希望让世界变得更好。而事实上,在对数字化媒体的探索过程中,这些后起之秀把那些老牌的传媒大亨变成了新手。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从高考准考证的变迁看印刷品质量的提高
徐州市今起专项抽查定量包装商品计量
彩色艺术花纹纸的“暴利时代”
【我要印】《新闻周刊》将刊登由“冒牌乔布斯”丹尼尔-莱昂斯撰写的文章。指出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似为博客和新闻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在大量攫取新闻业的利润。
即将于2009年6月1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将刊登由“冒牌乔布斯”丹尼尔-莱昂斯(Daniel Lyons)撰写的文章。文章指出,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看似为博客和新闻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在大量攫取新闻业的利润。这与苹果在音乐产业内的做法如出一辙。
三七分成
如果你准备当一名职业博客写手,请注意,亚马逊的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亚马逊现在允许任何人向Kindle用户提供自己的博客内容并对此收费。坏消息是,价格要由亚马逊来定,而且亚马逊会攫取70%的分成。
这的确是笔交易,对吧?你来做所有的工作,但是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却被亚马逊获得。如果你不喜欢这桩交易,那么你可以自己做一款电子书阅读器以及一个在线商店。但是,如果你愿意加盟亚马逊的电子书市场,那么你就得遵守亚马逊的规矩,更何况,Kindle恐怕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成气候的电子书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对所有的大型报业集团也都采取了同样的三七分成模式。从这一点上讲,那些传媒巨头并没有比博客写手享受到更多的优待,这令博客们略感安慰。
效仿iTunes
还记得当年所有人都在说,对于作家和其他的内容创造者而言,数字媒体将成为有史以来最棒的东西吗?这种理论认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出售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获得完全的自由、数字化的涅槃以及一个畅通无阻的系统。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相反,科技企业将消费者赶到了另外一个数字化的“牢笼”里,而自己则充当起新一代的看门人。数字传媒时代绝大多数的战利品都被这些科技巨头攫取了,这不足为奇。
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的唱片公司无力或者说还未能创造出一种让人们通过互联网合法购买音乐的方式。所以,苹果就为这些唱片公司开了这样一家网上音乐商店,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美最大的音乐零售商。事实上,苹果是在收“过路费”,每次交易的30%都被苹果攫取了。更要命的是,苹果通过出售iPod赚取了大量金钱,而唱片公司却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分成。真是可怜!
如今亚马逊对待图书、报纸和杂志(包括《新闻周刊》)的方式与苹果对待唱片公司的方式如出一辙。去年,亚马逊Kindle的销量超过250万部。华尔街分析师预计,到明年,Kindle的产值将高达10亿美元。如今,亚马逊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收费站”,不仅控制着设备本身,还控制着用以出售“内容”的商店。
荒唐想法
问题是,传媒巨头都已经了解苹果对唱片公司所做的一切,他们正在竭力避免被亚马逊“俘虏”。新闻集团和赫斯特集团正在讨论创建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我很怀疑这些企业是否真的能做出一款像样的设备以及一个像样的在线商店。即使能,如果每个内容出版商都自己做电子书阅读器,那么市场也将一片混乱。
对于内容出版商而言,更好的办法是联合起来,结成一个谈判整体。而传媒界元老史蒂芬-布里尔(Steven Brill)创办新闻在线(Journalism Online)的目的正在于此。他的想法是创建一个系统,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账号订阅不同出版商的内容,而且支持任意平台,包括Kindle和iPhone。布里尔已经聘请著名反垄断律师大卫-博伊斯(David Boies)帮助出版商与亚马逊谈判,以获得更好的待遇。布里尔说:“亚马逊收取70%订阅费的想法太荒唐了。”他认为,最好是一分钱都别收。依布里尔之见,亚马逊应当通过出售设备来赚钱,而订阅费应当归出版商所有。布里尔说:“这就好比索尼对HBO频道说,由于人们是通过索尼电视机来观看电视节目的,所以人们付给HBO的钱有70%都得归索尼。”亚马逊发言人指出,亚马逊为Kindle用户提供免费的无线服务,而且没有要求用户签订服务合同,而这也正是他们对内容出版商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因所在。
诸多障碍
曾几何时,数字化时代的魅力在于,我们可以借此摆脱对昂贵印刷业务的依赖,可以毫无障碍的进入这一行业,费用也会有所降低。但事实如何呢?想要创建一个亚马逊这样的系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不仅如此,更大的障碍还在于人才。想要创建这样的在线商店,你需要大量高智商的工程师。然而这类人才却极度匮乏。其结果就是,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创建足以与谷歌、亚马逊和苹果媲美的网上业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最近对谷歌进行夸奖时或许也正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他说,谷歌是一家周围布满“壕沟”的企业,而且壕沟中满是“鲨鱼”。
所以,当前的状况与以往无异。唯一的问题是资金究竟被谁攫取。以前,大量金钱落入了规模庞大、行事不仁的传媒大亨手中。而如今,这些钱则落入了硅谷极客们的腰包。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硅谷企业反而装作是文质彬彬、做事文雅的君子,好像自己不是为了钱一样。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是希望让世界变得更好。而事实上,在对数字化媒体的探索过程中,这些后起之秀把那些老牌的传媒大亨变成了新手。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从高考准考证的变迁看印刷品质量的提高
徐州市今起专项抽查定量包装商品计量
彩色艺术花纹纸的“暴利时代”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