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业评估制度“落地开花”
2009-08-17 11:47:01.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王坤宁 责编:涂运
- 摘要:
- 日前,由新闻出版总署开展的首次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工作已结束,评估结果已初步产生,拟被评为一级的“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名单已公示。此举标志着我国出版业评估制度已经正式建立。那么,评估工作的过程如何?三家中介机构是如何进行评估工作的?为使广大读者,特别是出版从业人员全面了解首次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工作的有关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
桂晓风:思想统一是评估工作的前提。在出版领域进行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全面的等级评估,是一项从未做过的工作,不仅涉及面宽、工作量大、难度高,而且必然关联到各种认识问题。我们承担的评估工作之所以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在三个问题上统一了认识是重要原因。
一是充分认识等级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分级工作意义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是评估工作严肃进行和创造性开展的前提。我们接受委托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领导层学习总署文件深化认识,接着组织全体专家和工作人员学习。由于此项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形成的意见明确而且统一,因此整个评估工作能够“面对复杂情况始终保持清醒”、“遇到各种困难始终保持坚定”。
二是对评估工作的条件有充分估价。我们认为,经总署及评估办公室五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等级评估的条件已经成熟。主要依据有五个:(1)形成了实行分类比较、分级管理的系统思想。(2)构建了比较完整和严密的评估体系,这一体系概括了多年管理中积累的主要经验和理念,并且借鉴了兄弟部门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全面覆盖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以往的评先进、评优做法有显著差别,做到项目设置齐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彼此关系大致合理,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营性图书出版社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又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既体现了工作连续性和创新精神,又反映了到现在为止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和很强的可操作性,是一个符合新形势需要和出版产业特点的评估体系。(3)汇总了评估所需要的大量数据和资料,编制了数据处理工作软件,对资产运行能力数据进行了全面复核,对其他数据有选择地进行了抽查。(4)选择了较为合适的中介机构,明确了专家选聘的标准、比例和程序。(5)在行业中进行了必要的动员。
三是认清连续性工作和首次评估的关系。我们认识到,评估是一项要长期进行的工作,既要坚持总体上的高要求,又要制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首次评估尤其不可能做到完美,只能争取环境许可的最大值。中介机构本阶段工作重点应该是在现有体系的框架内完善专家组和工作组的工作,严格依照现有文件完成专家打分项目测评,工作结束时再将重点转移到组织专家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体系、程序和保障条件的建议上来。
这3个基本观点,经过讨论和引导,也成为全体参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共识。因此,在我们的评估工作中,工作主线始终比较清晰,思想和精力集中,步调一致。
《中国新闻出版报》:评估工作是如何保证科学性和公正性的?
桂晓风: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抓好四项要素是保证评估工作高水准进行的关键。四项要素就是前面介绍过的“评估体系科学、评估数据可靠、专家队伍合适、组织实施严密”。体系科学和数据可靠主要是总署的工作成果,我们做了一些辅助性贡献,专家队伍合适是评估工作的组织保障。这次中介机构在总署指导下,聘请和依靠的专家队伍有四大特点:一是层次高,多数是本行业和相关学科公认的资深专家,有的还是部级领导干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韬奋奖等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二是结构立体,优势互补。做到了“五个结合,五个为主”。具体为:出版行业专家与相关学科专家相结合,以出版行业专家为主;在出版行业专家中,业务性专家与行政管理专家相结合,以业务性专家为主;在出版业务性专家中,编辑出版专家与发行、财务、教学、科研专家相结合,以编辑出版专家为主;在出版、发行、教学单位专家中,中央单位专家与地方单位专家相结合,以中央单位专家为主;在年龄分段中,老年与中青年专家相结合,以资深离退休专家为主。三是对评估工作高度投入、高度负责,废寝忘食地工作,许多人克服了种种困难,有许多感人的事迹。四是工作态度严谨、公正,富有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可以说,没有专家们的这些特点,就没有评估中一系列难题的解决,没有中介机构任务的完成。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