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凯胶卷:辉煌记忆成追忆
2009-12-11 00:00:00.0 来源:竞争力 责编:肖庆
励精图治胶卷王
1980年代,作为中国电影胶片龙头的乐凯面对市场需求,抓住机遇而果断转型。1982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实现从电影胶片向民用照相耗材的跨越。
由于我国彩卷业与世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当时国内一些胶片厂掀起全面引进浪潮,厦门、汕头感光企业相继全套引进了两条彩卷生产线。但乐凯坚持在自立开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部分引进技术为己所用。
引进潮并未振兴中国感光产业,上海彩卷线未能形成设计规模,厦门和汕头连年亏损,无锡、天津等企业只是勉强维持。
只有乐凯形成了“生产一代,改进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良性循环机制,至1992年,乐凯金BR100问世,仅10年时间,乐凯就将与柯达公司的差距,由40年缩短为8年。凭借精湛的色彩表现与过硬的自主技术,1995年,乐凯当之无愧地当选“中国胶卷之王”。
1996年,乐凯胶片公司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彩色电影胶片、航空航天胶片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0.2%、89.7%、86%与100%,市场占有率达到23.67%。
壮士暮年早衰者
然而,乐凯的王者生涯仅仅走到了此时。1997年,柯达合并公元与福达两家国内胶片厂,大举进攻中国市场。面对国际对手的发力,乐凯无力抗衡。
传统感光材料行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研究与发展费用是衡量其技术领先程度的重要指标。1995年柯达的研发费用为9.35亿美元,占其销售额的5.6%;而同期乐凯的研发费用仅为0.03亿美元,二者相差三百多倍。
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出现,传统感光材料面临着全面衰退危机。产业替代危机让乐凯芒刺在背,但面临数码转型,更显力不从心。
2000年前,乐凯就有意成立数码影像公司。但到2001年,乐凯数码影像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平方米的影像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获国家计委批复通过,接下来又要进入初步设计审查会环节,光“纸上谈兵”就耽搁了3年。在柯达、富士、柯尼卡、爱克发这些胶卷老牌厂商都纷纷将旧有的冲印网络升级为数码冲印,甚至涉足数码相机制造时,缺乏核心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乐凯,却只有看热闹的份儿。
很快,乐凯就被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2003年8月,乐凯终于与爱普生公司合作,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数码激光冲印店。此时,柯达的数码冲印网络服务点已经超过1800家。数码冲印“据点”的落后,拖慢了乐凯数码冲印产品链的经营发展。
进入2000年,乐凯的销售利润连续下滑:2000年净利润是2.1亿元,2001年降为1.39亿元,2002年下挫至1.24亿元,2003年,则跌破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汕头感光厂返而生产黑白胶卷和相纸;无锡感光厂去开发生产纸质方便面碗;上海感光材料公司以土地换生路,由海鸥照相机公司托管;辽源胶片厂被吉化公司兼并,转产福尔马林……
乐凯这个仅仅只有10多亿元年销售额的胶片企业,一个占世界份额不到1%的传统胶片企业,在传统感光材料被替代时,也向“王者”道别了。
其实,中国的感光材料工业从未有过王者,因为它从未真正“长大成人”。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河南日报与乐凯二胶等合资建印刷企业
乐凯二胶:芝加哥(print 09)展会归来话成果
乐凯二胶携CTP版材及柔性版亮相PRINT 09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