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性能量化采购模式走向实用
2010-01-28 00:00:00.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责编:Quincy
- 摘要:
- 由中国版协出版材料工作委员会组织研发的纸张印刷适性检测(Paper Printability Test,PPT)项目,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纸张印刷适性,监督市场纸张质量,促进分级定位、质价相符的纸张市场运行机制的形成,建立纸张性能量化采购模式。
【CPP114】讯:由中国版协出版材料工作委员会组织研发的纸张印刷适性检测(Paper Printability Test,PPT)项目,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纸张印刷适性,监督市场纸张质量,促进分级定位、质价相符的纸张市场运行机制的形成,建立纸张性能量化采购模式。
概念萌芽
2003年,中国版协启动“纸张印刷适性检测”项目(PPT)。简单说,就是要设计一套实验,研究纸张的印刷适性,以这个印刷适性的好坏来分辨市场上纸张的质量情况,为采购提供参考,久而久之,逐步建立起一种市场的选择机制,促成优质优价,使不同等级的纸在市场上各安其位,质价相符。
PPT项目随后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进展。2007年之后,PPT暂时停顿下来,主要原因是PPT兼顾科研和监督,而两者所要求的实验设计不一样,专业深度不一样,实施频率和经费也不一样,版协显然在科研这个方向上还没有做好准备。例如,在大量实验数据与现有理论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作出解释并找到进一步的实验方向,就需要专家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而协会缺少专门的研究者。
但是,经过3年多的PPT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实验的方法,找到了一些影响纸张印刷适性的线索,尽管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我们最看重的,是印刷适性作为纸张理化性能之外的另一种评价指标,正逐步地进入造纸商和采购者的意识之中。一个概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行为动力,比如绿色的概念一旦为人们所接受,人们的生活模式就改变了。印刷适性的概念在行业里的认知度还不高,尤其是采购方的意识还不强,但通过PPT的努力,它已经萌发了,这是以往PPT的最大价值所在。
重启PPT
2009年,新一届出版材料工作委员会委托4个出版社组成新的项目组,重新启动PPT。
这使我们有机会反省以往PPT没有进入实用的原因,一是我们没有拿出真正的硬成果来,比如证明轻型纸的油墨吸收性不应高于多少才能保证图像起码的还原效果。二是我们没有建立标准纸样,还不能对任何一张纸的印刷适性作出哪怕是粗略的量化判断。
所谓硬成果,从根本上说,靠科研,也靠积累,做得多了就有归纳效应。但是也不必等万事俱备才开始实用。比如,我们对油墨吸收性与印刷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倾向性的印象,但没有特别的把握,可以暂时把油墨吸收性≤55%作为轻型纸的一个参考值试试看。
建立标准纸样的问题比较复杂。标准面临不确定性,印刷品搁置后色彩会出现褪变,不确定性无法避免,且每一批次的纸张和每一次印刷的条件都不会完全一致。新的PPT将尝试建立一种动态的纸张印刷适性的相对标准,做法是高、中、低3个等级的纸各选取一种作为标准参照物,例如它们在10分评级中分别代表9分、8分和7分的水平,每次检测都包含标准纸样,参照评分。面对纸张稳定性问题,项目组将以最慎重的态度来筛选、跟踪,争取找到适合做标准的纸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与造纸企业协作,生产原料配比和生产工艺都有稳定保证的纸张。
做好这两件事,PPT就具备了从概念走向实用的基本条件。新PPT的基本做法与以前没有实质的变化,只是设计者的观念调整了,对PPT潜在内涵有了新的挖掘。
建立检测指标体系
PPT从概念走向实用,对于出版、印刷、造纸行业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它会形成一个类似行业门槛的采购方质量联盟,对纸张的供应商形成市场的压力,进而理顺市场运行机制。出版行业的纸张采购总的来说还相当粗放,通常只事先约定规格、克重、白度、木浆含量(书写胶版)、松厚度(轻型)、采购数量和价格等事项,采用了PPT模式,除可能增加诸如油墨吸收性、表面强度等纸张的理化指标外,还可能约定在标准印刷条件下的密度反差值和网点扩大率等印刷适性的要求。一套相互关联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地保证印刷效果,尤其是图像的复制效果,这对于纸张的采购方是善莫大焉的事。
采购指标的多样化和精确化,是一种硬约束,约定的油墨吸收性≤55%,达到60%就是超标,采购方可以通过PPT事先的检测和推荐来确定所需指标,也可以在使用中随时复检控制纸张质量。
我国造纸质量不稳定,一些企业成本上升,价格上不去,利润下降,为降成本保利润,就将A品偷变成B品。PPT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建立一套检测指标体系,使得供货方的产品质价相符,优质优价,各种等级的产品各安其位,各畅其流,实现市场的产品分级。有了PPT,造纸企业也可以稳定地生产不同质量等级的产品,A品有A品的质量,B品有B品的销路,企业安安心心生产,客户明明白白消费,在市场上变动的是价格,而不是品质。
因此,PPT真正付诸采购实践,对购销双方都有利,便于形成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短期看对供货方压力大一些,但这也是中国造纸企业进步的契机,否则中国企业永远在初级阶段徘徊。
PPT从概念到实用需要在尝试、调整和沟通中进行。其采购模式实行起来并不困难,难在PPT项目本身,即它要提出有根据的指标体系方案,这就好比吃饭容易做饭难。
(作者为PPT项目组成员)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概念萌芽
2003年,中国版协启动“纸张印刷适性检测”项目(PPT)。简单说,就是要设计一套实验,研究纸张的印刷适性,以这个印刷适性的好坏来分辨市场上纸张的质量情况,为采购提供参考,久而久之,逐步建立起一种市场的选择机制,促成优质优价,使不同等级的纸在市场上各安其位,质价相符。
PPT项目随后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进展。2007年之后,PPT暂时停顿下来,主要原因是PPT兼顾科研和监督,而两者所要求的实验设计不一样,专业深度不一样,实施频率和经费也不一样,版协显然在科研这个方向上还没有做好准备。例如,在大量实验数据与现有理论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作出解释并找到进一步的实验方向,就需要专家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而协会缺少专门的研究者。
但是,经过3年多的PPT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实验的方法,找到了一些影响纸张印刷适性的线索,尽管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我们最看重的,是印刷适性作为纸张理化性能之外的另一种评价指标,正逐步地进入造纸商和采购者的意识之中。一个概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行为动力,比如绿色的概念一旦为人们所接受,人们的生活模式就改变了。印刷适性的概念在行业里的认知度还不高,尤其是采购方的意识还不强,但通过PPT的努力,它已经萌发了,这是以往PPT的最大价值所在。
重启PPT
2009年,新一届出版材料工作委员会委托4个出版社组成新的项目组,重新启动PPT。
这使我们有机会反省以往PPT没有进入实用的原因,一是我们没有拿出真正的硬成果来,比如证明轻型纸的油墨吸收性不应高于多少才能保证图像起码的还原效果。二是我们没有建立标准纸样,还不能对任何一张纸的印刷适性作出哪怕是粗略的量化判断。
所谓硬成果,从根本上说,靠科研,也靠积累,做得多了就有归纳效应。但是也不必等万事俱备才开始实用。比如,我们对油墨吸收性与印刷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倾向性的印象,但没有特别的把握,可以暂时把油墨吸收性≤55%作为轻型纸的一个参考值试试看。
建立标准纸样的问题比较复杂。标准面临不确定性,印刷品搁置后色彩会出现褪变,不确定性无法避免,且每一批次的纸张和每一次印刷的条件都不会完全一致。新的PPT将尝试建立一种动态的纸张印刷适性的相对标准,做法是高、中、低3个等级的纸各选取一种作为标准参照物,例如它们在10分评级中分别代表9分、8分和7分的水平,每次检测都包含标准纸样,参照评分。面对纸张稳定性问题,项目组将以最慎重的态度来筛选、跟踪,争取找到适合做标准的纸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与造纸企业协作,生产原料配比和生产工艺都有稳定保证的纸张。
做好这两件事,PPT就具备了从概念走向实用的基本条件。新PPT的基本做法与以前没有实质的变化,只是设计者的观念调整了,对PPT潜在内涵有了新的挖掘。
建立检测指标体系
PPT从概念走向实用,对于出版、印刷、造纸行业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它会形成一个类似行业门槛的采购方质量联盟,对纸张的供应商形成市场的压力,进而理顺市场运行机制。出版行业的纸张采购总的来说还相当粗放,通常只事先约定规格、克重、白度、木浆含量(书写胶版)、松厚度(轻型)、采购数量和价格等事项,采用了PPT模式,除可能增加诸如油墨吸收性、表面强度等纸张的理化指标外,还可能约定在标准印刷条件下的密度反差值和网点扩大率等印刷适性的要求。一套相互关联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地保证印刷效果,尤其是图像的复制效果,这对于纸张的采购方是善莫大焉的事。
采购指标的多样化和精确化,是一种硬约束,约定的油墨吸收性≤55%,达到60%就是超标,采购方可以通过PPT事先的检测和推荐来确定所需指标,也可以在使用中随时复检控制纸张质量。
我国造纸质量不稳定,一些企业成本上升,价格上不去,利润下降,为降成本保利润,就将A品偷变成B品。PPT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建立一套检测指标体系,使得供货方的产品质价相符,优质优价,各种等级的产品各安其位,各畅其流,实现市场的产品分级。有了PPT,造纸企业也可以稳定地生产不同质量等级的产品,A品有A品的质量,B品有B品的销路,企业安安心心生产,客户明明白白消费,在市场上变动的是价格,而不是品质。
因此,PPT真正付诸采购实践,对购销双方都有利,便于形成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短期看对供货方压力大一些,但这也是中国造纸企业进步的契机,否则中国企业永远在初级阶段徘徊。
PPT从概念到实用需要在尝试、调整和沟通中进行。其采购模式实行起来并不困难,难在PPT项目本身,即它要提出有根据的指标体系方案,这就好比吃饭容易做饭难。
(作者为PPT项目组成员)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丝网印刷相关技术知识
凹版电子雕刻制版图像质量的四个标准
高端加网技术在CTP印刷工艺中的应用技巧
瓦楞纸板的后印与预印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