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与就业难 中国式的存在
2010-02-26 09:02:56.0 来源:CPP114 王琦/整理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就业难也客观存在。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依然严峻。表面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对悖论性存在。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症结都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形成了一边“用工荒”、另一边就业难的现象。
【CPP114】讯:“用工荒”“招工难”“缺工”成为近日各大媒体新闻热搜索词。每年“两节”期间,“企业用工难”问题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今年,问题的严重性更是愈演愈烈,企业订单回暖,接单接的手软,却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职场求职人员较以往明显减少,而求职者则有选择性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单位参加面试。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却不容忽视,那就是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难的事实也客观存在。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用工荒”、“就业难”表面上具有悖论性,又是如何体现中国式的存在?各家媒体,莫衷一是。
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就业难也客观存在。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依然严峻。表面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对悖论性存在。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症结都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形成了一边“用工荒”、另一边就业难的现象。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路径都指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企业不能仅满足于提高工资吸引农民工,解决暂时的用工荒;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形成完整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就业难。
(据《广州日报》)
周腊元指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实质是劳动力供需发生的摩擦性、结构性矛盾,是供需双方相互不适应造成的。这种局面短时期内难以根本好转。他认为,劳务输出在一定时期内对“富民强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能片面夸大它的作用,而应该加大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力度,特别是用工需求大、经济发达的地方应该想方设法优化本地劳动力配置,改善劳动者就业环境,首先满足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留住本地劳动力,甚至吸引外地劳动力;“招工难”与“就业难”一起抓,把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净化就业环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加以重视,要像招商引资一样重视企业用工,更不能为了招商引资损害劳动者权益。
(据经济参考报)
为什么“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如此矛盾地存在?反思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得从我们的教育体制说起。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开始,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就奉行一条精英路线——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上个世纪末,虽然打出了教育改革的旗号,但是改革的结果却是教育产业化、学术娱乐化,大学更多的是产出文凭,却鲜少产出人才,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除了少数定向培养的学生之外,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是说大学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心中的“精英”观念却没有丝毫改变。这不能不说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悲哀。
(据博思人才网)
目前的困境,更多出在结构上,出在制度上。因此,“劳工荒”发出了意味深长的信号:社会资源分配的政策性失衡,也就是我们曾经指出过的“二元化结构”现象,使得劳动力市场严重扭曲。它不仅成为国内消费不振的祸首,还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后劲,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并阻滞中国城市化乃至现代化的进程。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及时改变,民工荒和大学生“过剩”还将长期延续下去,不止是在制造业领域,还会蔓延到商业服务和社会服务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与稳定的一大障碍。
(据北方网)
然而,企业为招不到优秀廉价的劳动工而“烦恼”,求职者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郁闷”。本质上,凸显的是当前就业市场中雇佣价值取向日趋激化的雇佣矛盾。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时代变迁,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无论是用工单位还是择业者所追求的满足也越来越多。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2010年大中专高校毕业生也将迎来求职高峰,在目前职场雇佣矛盾持续的情况下,职场雇佣矛盾会愈演愈烈。企业用工价值取向及雇佣待遇福利底线如何得到改善,求职者择业价值观如何得到正确引导,是解决“雇佣矛盾”“用工荒”现象的又一值得关注的重大议题。
(据荆楚网)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别让印包产业“用工荒”成为“拐点”
印刷业“用工荒” 荒的不是“人”是“技术”
沿海地区现大规模用工荒 珠三角缺工超200万
“用工荒”、“就业难”表面上具有悖论性,又是如何体现中国式的存在?各家媒体,莫衷一是。
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就业难也客观存在。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依然严峻。表面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对悖论性存在。但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症结都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形成了一边“用工荒”、另一边就业难的现象。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路径都指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企业不能仅满足于提高工资吸引农民工,解决暂时的用工荒;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形成完整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就业难。
(据《广州日报》)
周腊元指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实质是劳动力供需发生的摩擦性、结构性矛盾,是供需双方相互不适应造成的。这种局面短时期内难以根本好转。他认为,劳务输出在一定时期内对“富民强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能片面夸大它的作用,而应该加大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力度,特别是用工需求大、经济发达的地方应该想方设法优化本地劳动力配置,改善劳动者就业环境,首先满足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留住本地劳动力,甚至吸引外地劳动力;“招工难”与“就业难”一起抓,把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净化就业环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加以重视,要像招商引资一样重视企业用工,更不能为了招商引资损害劳动者权益。
(据经济参考报)
为什么“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如此矛盾地存在?反思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得从我们的教育体制说起。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开始,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就奉行一条精英路线——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上个世纪末,虽然打出了教育改革的旗号,但是改革的结果却是教育产业化、学术娱乐化,大学更多的是产出文凭,却鲜少产出人才,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除了少数定向培养的学生之外,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是说大学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心中的“精英”观念却没有丝毫改变。这不能不说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悲哀。
(据博思人才网)
目前的困境,更多出在结构上,出在制度上。因此,“劳工荒”发出了意味深长的信号:社会资源分配的政策性失衡,也就是我们曾经指出过的“二元化结构”现象,使得劳动力市场严重扭曲。它不仅成为国内消费不振的祸首,还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后劲,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并阻滞中国城市化乃至现代化的进程。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及时改变,民工荒和大学生“过剩”还将长期延续下去,不止是在制造业领域,还会蔓延到商业服务和社会服务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与稳定的一大障碍。
(据北方网)
然而,企业为招不到优秀廉价的劳动工而“烦恼”,求职者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郁闷”。本质上,凸显的是当前就业市场中雇佣价值取向日趋激化的雇佣矛盾。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时代变迁,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无论是用工单位还是择业者所追求的满足也越来越多。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2010年大中专高校毕业生也将迎来求职高峰,在目前职场雇佣矛盾持续的情况下,职场雇佣矛盾会愈演愈烈。企业用工价值取向及雇佣待遇福利底线如何得到改善,求职者择业价值观如何得到正确引导,是解决“雇佣矛盾”“用工荒”现象的又一值得关注的重大议题。
(据荆楚网)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别让印包产业“用工荒”成为“拐点”
印刷业“用工荒” 荒的不是“人”是“技术”
沿海地区现大规模用工荒 珠三角缺工超200万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