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科研亟须搭建产研平台 课题经费匮乏掣肘
2010-03-18 08:51:48.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责编:涂运
- 摘要:
- 在我国现代印刷发展过程中,诸多印刷业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创新对推动行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单张式PS版生产线,使我国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PS版生产技术的国家;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汉字印刷字体的设计与创写、汉字信息处理及照排系统等方面都产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广东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在印版润湿剂、黏胶液研发上曾有突出成果。
【CPP114】讯:科技开发对推动我国印刷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印刷业技术研究所的整体发展不尽如人意。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我国印刷行业研究单位的发展现状和产研结合问题,采访了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及几位地方省市印刷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在我国研究机构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印刷行业如何充分利用科研力量,研究所又应如何发挥研发优势、建立完善的产研互动机制,值得行业深思。
产业发展 期待研发工作有所建树
在我国现代印刷发展过程中,诸多印刷业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创新对推动行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单张式PS版生产线,使我国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PS版生产技术的国家;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汉字印刷字体的设计与创写、汉字信息处理及照排系统等方面都产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广东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在印版润湿剂、黏胶液研发上曾有突出成果。
如今,这些研究所的研发和运作情况又如何呢?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相关具体数据尚未被统计,但就整体而言,印刷业研究所的数量正处于逐渐减少的状态。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目前研究课题少、经费缺乏、研究人才缺失等问题阻碍了印刷行业研究单位的发展。从全局来看,我国印刷业技术研究所的发展现状可分为以下几种:少部分研究所能够坚持科技研发道路,在此领域颇有建树;更多的研究所由于课题少、经费缺,研发工作较为迟缓;还有的研究所已被并至其他单位,技术研发功能不复存在。
陈彦认为,随着技术更新的轨迹,印刷技术研发呈波浪形发展。第一波就是我国告别铅与火的关键软件技术的开发,第二波是印刷产业的数字化变革。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二波的研发时期,国家和行业都会在这一领域有重大研究项目的安排,研究单位还要提高自身研发能力,为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曾从事多年研究工作的行业资深专家、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顾问岳德茂对记者说,现在行业对研发活动整体上重视度还不够,无论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应加强研发投入力度。“没有课题可以争取课题,就是千万不要忽视研发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自己不做研发,一味地购买国外成果,最后我们的基础工业就没有了!”
课题经费匮乏掣肘地方印研所
据介绍,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2003年转为科技型企业进入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正致力于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专业油墨配色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并进行产业研究、行业调研和行业信息传播。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2000年与多家印刷企业共同组建成立了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改制成为上海文艺出版集团领导的成员单位之一。据该所所长周建宝介绍,该所将以汉字字库、数字出版与按需印刷等为研发重点,并以行业的科技进步与信息服务为发展方向。可以说,它们是目前国内活跃着的印刷科研成果较多、影响较大的印刷科研机构了。但是,并非所有印刷研究所都能保持欣欣向荣的势头。
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业务部经理黄润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现在他们的研究课题不多,国家拨款较少,经费缺乏影响着研究所的运行,因此他们会在经营上多下工夫。该研究所的研发重点是将传统珂罗版工艺与数码印刷相结合,希望能借文化创意产业之风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他们还设立了一家个性化数码印刷店,以解决经费问题,满足研究所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广东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已于1999年合并到广东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该所主办的杂志《广东印刷》编辑部主任余继红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并到广东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后,该所原有的技术研发部就被取消了,研究人员转而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目前几乎没有技术研发活动。她表示,当年该研究所的骨干人才出现了“断层”,年轻研究员无法承担领导科研课题任务,是导致研究所被合并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此一来,我国的印刷大省广东省就没有了专门的印刷科研单位,研发工作转由企业主导,如广东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和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都设有自己的研究所。
搭建产研互动平台需多方发力
印刷科研院所拥有良好的研发基础,我国的印刷企业正亟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我国研究所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印刷行业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科研力量,研究所如何发挥研发优势、避免被淘汰,值得行业深思。
陈彦认为,作为印刷行业的一环,研究所具有技术研发、行业导向和沟通产业的功能,发挥着行业风向标的作用,其存在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要依赖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她表示,要促进印刷企业和研究所的密切联系和优势互补,关键在于良好平台的搭建,形成研究所与印刷企业互动的机制。
首先,研究所要发挥应有的研发优势,或进行宏观产业趋势和态势的研究,或进行具体课题的研究,吸引企业的积极性。其次,企业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与研究所紧密沟通。目前不少企业有自己的内部研究部门,研究所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持。再次,这种互动机制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
研究单位重在理念与体制创新
就印刷业研究单位而言,该如何创新观念、改革体制,或许能从目前发展较好的科研单位中汲取一些宝贵经验。
对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定位,陈彦表示,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印刷领域的科技研发、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及人才培训,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或企业,而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平台,坚持以行业发展为己任的原则,以行业服务为基点,在做经营、发展和管理时,他们会把这两点作为衡量的标准,对项目进行取舍。因此,他们的很多工作都得到了业界的大力支持。
针对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两次重大改制,周建宝表示,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主体组建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将科研与开发(包括中试到生产)更好地衔接,以进一步实现科、工、贸一体化市场运作。
周建宝介绍了改制前上海印刷研究所曾遇到的困难:“新材料研究出来后,科研人员需要把其拿到工厂试用实验,而当时他们只能带上各自的样品到处寻找熟悉的印刷厂或材料加工厂,请他们在生产中挤出时间做试用性试验,并根据试用效果作配方调整后,再一次次地去工厂试验,这其中的难处与科研进度的缓慢情况是难以想象的。”当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成为印刷新技术集团核心单位后,从课题开始到中试到投入实践的各个环节都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能互相协调和配合,缩短了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过程,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上海奥科 科研路上且求索
包装科研测试中心探索整体服务外包模式
人大曹廷炳博士取得纳米转移边缘印刷科研进展
产业发展 期待研发工作有所建树
在我国现代印刷发展过程中,诸多印刷业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创新对推动行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单张式PS版生产线,使我国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PS版生产技术的国家;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在汉字印刷字体的设计与创写、汉字信息处理及照排系统等方面都产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广东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在印版润湿剂、黏胶液研发上曾有突出成果。
如今,这些研究所的研发和运作情况又如何呢?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相关具体数据尚未被统计,但就整体而言,印刷业研究所的数量正处于逐渐减少的状态。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目前研究课题少、经费缺乏、研究人才缺失等问题阻碍了印刷行业研究单位的发展。从全局来看,我国印刷业技术研究所的发展现状可分为以下几种:少部分研究所能够坚持科技研发道路,在此领域颇有建树;更多的研究所由于课题少、经费缺,研发工作较为迟缓;还有的研究所已被并至其他单位,技术研发功能不复存在。
陈彦认为,随着技术更新的轨迹,印刷技术研发呈波浪形发展。第一波就是我国告别铅与火的关键软件技术的开发,第二波是印刷产业的数字化变革。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二波的研发时期,国家和行业都会在这一领域有重大研究项目的安排,研究单位还要提高自身研发能力,为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曾从事多年研究工作的行业资深专家、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顾问岳德茂对记者说,现在行业对研发活动整体上重视度还不够,无论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应加强研发投入力度。“没有课题可以争取课题,就是千万不要忽视研发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自己不做研发,一味地购买国外成果,最后我们的基础工业就没有了!”
课题经费匮乏掣肘地方印研所
据介绍,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2003年转为科技型企业进入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正致力于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专业油墨配色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并进行产业研究、行业调研和行业信息传播。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2000年与多家印刷企业共同组建成立了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改制成为上海文艺出版集团领导的成员单位之一。据该所所长周建宝介绍,该所将以汉字字库、数字出版与按需印刷等为研发重点,并以行业的科技进步与信息服务为发展方向。可以说,它们是目前国内活跃着的印刷科研成果较多、影响较大的印刷科研机构了。但是,并非所有印刷研究所都能保持欣欣向荣的势头。
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业务部经理黄润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现在他们的研究课题不多,国家拨款较少,经费缺乏影响着研究所的运行,因此他们会在经营上多下工夫。该研究所的研发重点是将传统珂罗版工艺与数码印刷相结合,希望能借文化创意产业之风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他们还设立了一家个性化数码印刷店,以解决经费问题,满足研究所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广东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已于1999年合并到广东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该所主办的杂志《广东印刷》编辑部主任余继红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并到广东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后,该所原有的技术研发部就被取消了,研究人员转而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目前几乎没有技术研发活动。她表示,当年该研究所的骨干人才出现了“断层”,年轻研究员无法承担领导科研课题任务,是导致研究所被合并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此一来,我国的印刷大省广东省就没有了专门的印刷科研单位,研发工作转由企业主导,如广东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和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都设有自己的研究所。
搭建产研互动平台需多方发力
印刷科研院所拥有良好的研发基础,我国的印刷企业正亟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我国研究所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印刷行业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科研力量,研究所如何发挥研发优势、避免被淘汰,值得行业深思。
陈彦认为,作为印刷行业的一环,研究所具有技术研发、行业导向和沟通产业的功能,发挥着行业风向标的作用,其存在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要依赖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她表示,要促进印刷企业和研究所的密切联系和优势互补,关键在于良好平台的搭建,形成研究所与印刷企业互动的机制。
首先,研究所要发挥应有的研发优势,或进行宏观产业趋势和态势的研究,或进行具体课题的研究,吸引企业的积极性。其次,企业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与研究所紧密沟通。目前不少企业有自己的内部研究部门,研究所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持。再次,这种互动机制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
研究单位重在理念与体制创新
就印刷业研究单位而言,该如何创新观念、改革体制,或许能从目前发展较好的科研单位中汲取一些宝贵经验。
对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定位,陈彦表示,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印刷领域的科技研发、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及人才培训,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或企业,而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平台,坚持以行业发展为己任的原则,以行业服务为基点,在做经营、发展和管理时,他们会把这两点作为衡量的标准,对项目进行取舍。因此,他们的很多工作都得到了业界的大力支持。
针对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两次重大改制,周建宝表示,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主体组建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将科研与开发(包括中试到生产)更好地衔接,以进一步实现科、工、贸一体化市场运作。
周建宝介绍了改制前上海印刷研究所曾遇到的困难:“新材料研究出来后,科研人员需要把其拿到工厂试用实验,而当时他们只能带上各自的样品到处寻找熟悉的印刷厂或材料加工厂,请他们在生产中挤出时间做试用性试验,并根据试用效果作配方调整后,再一次次地去工厂试验,这其中的难处与科研进度的缓慢情况是难以想象的。”当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成为印刷新技术集团核心单位后,从课题开始到中试到投入实践的各个环节都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能互相协调和配合,缩短了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过程,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上海奥科 科研路上且求索
包装科研测试中心探索整体服务外包模式
人大曹廷炳博士取得纳米转移边缘印刷科研进展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