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印刷国企变革:调心态应先于调结构
2010-06-10 10:10:07.0 来源:科印网 潘振明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花细功夫培元固基。这其实是一个说滥了的话题,但恰恰是国有印刷企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许多国有书刊企业只知道买最好的设备,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但买回来、引进来之后,怎样发挥这些设备和技术的优势,怎样用好这些设备和技术,怎样与其它设备技术进行匹配或配套引进,却做很不到位。
【CPP114】讯: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随着激光照排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印刷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的话,那么,当前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技术升级,则将引发对传统印刷产业大浪淘沙式的洗牌与调整。面对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国有书刊印刷企业首先应该考虑的已经不是调不调整的问题,而是如何调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问题。
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
近年来,国有书刊企业面临的行业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行业内部而言,三资、民营印刷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三资企业一开始就主攻高端印刷领域,近年在高端书刊印刷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民营印刷企业如果说初期在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方面与国企尚有明显差距,那么,近年来这方面的差距已经不明显,甚至一部分民营印刷企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在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管理等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于国有印刷企业,如有的地区民营印刷企业在数字印刷、ctp引进等方面成为先导者,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某省已引进近20台ctp、100余台数字印刷机,但该省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尚无一家引进ctp和数字印刷机。这和前些年国有书刊厂在国家支持下大量进口先进印刷设备,而起步不久的民营印刷企业的佼佼者也只能买二手进口机的情形已完全不同。高端书刊前些年曾出现北书南印的现象,但随着三资企业大举北进,更多的高端书刊进入三资企业,外资对我国高端书刊市场充满信心,这一点从利丰雅高投资10亿元在北京建设兴建书刊和包装印刷基地可以看得很清楚。这说明,我国书刊印刷市场非常具有潜力,所谓书刊印刷生产能力过剩,其实只是结构性过剩,并非哪一类产品生产能力都过剩。我们许多国有书刊厂也一直在朝着高精印刷方向努力,为什么效果就不明显呢?为什么自己已有的市场还是一再流失呢?根子还在自己,有那点教材在垫底,有那点本版图书在垫底,始终拿不出一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始终没有铁下心去改革、去创新,始终没有从以往经营的影子里走出来。
再从行业外部的经营环境来看,变化就更多了。只是这些变化是一点点在推进,这与其他领域面临的形势有所不同。如纺织行业在前些年之所以能够痛下决心含泪砸锭,大刀阔斧砸“三铁”,就是因为当时纺织领域一下子完全面对市场,犹如一只青蛙一下子被抛入热水中,生死攸关,自然不跳不行。但通过这含血含泪的一跳,却赢得了纺织行业的重生。几乎同时期,石油行业也通过“砸钻机”,激活石油钻井市场。这些行业都获得了重生和飞跃式发展。而国有印刷企业面临的形势变化犹如冷水中的青蛙,水温在一点一点被加热,等到真正有所觉醒,要往出奋力一跳时,形势已非常严峻,但这时还有没有一种救亡图存的爆发力,已经令人担忧。国有书刊印刷企业目前已经面临这种严峻形势的边缘线,内外部经营形势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赖以生存、维持温饱的“基本口粮田”也面临全面招标、网络阅读等威胁。以招标形式进行教材的生产,国家已经持续数年进行推进,之所以步伐还不是太大,因素比较多,但出版社自身积极性不大是重要因素之一。出版社从事业转变为企业,并将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这样一来,出版社的经营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招标既能降低印刷费用,又能降低发行费用,还符合国家教材改革的总方向,其步伐必然会在今后加速。前些年人们还在设想有一天学生的书包里不再有纸质教材,而是一张张光盘,现在看来,光盘也不再需要,只需在网络上订购,然后得到一个密码,那么,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对出版社来说,只要专心做好教材的编写和网络发行就行了,不会再有其他的费用,对我们书刊印刷厂来说,那就等于失去“口粮田”。因此,笔者认为,网络阅读的威胁也不容小觑,宽带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农村普及率已经非常高,网络教材已经开始试水,在部分地区、部分科目用网络教材取代的日子也许不远了。面对这一未来的变化,我们应尽早有所打算,未雨绸缪。先进的东西普及开了谁也挡不住,尤其是信息产业和网络,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已经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而且其技术升级换代的速度难以想象,要想生存,必须自己救自己,市场不相信任何幻想,市场没有桃花源,我们可以对自己说“不会有这样快吧”,但社会发展的脚步却不会有片刻的停歇,而我们可能已经在发出这个疑问中已经坐失良机。
相对于这些生死攸关的大变化,产品结构的变化,印刷服务的新需求、新变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产经营变化、管理变化等等,仅仅是大考验中的小插曲了。但说句实在话,即便这些小插曲,已经令不少国有书刊印刷企业手足无措,乱了章法。
令人担忧的经营现状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书刊印刷企业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国有企业改革有很成功的领域,如家电业、纺织业等。要说国有书刊印刷企业改革的起步,其实也不能算晚,但由于长期以来,国有书刊印刷业服务于出版业,被划入文化产业,由此,其改革进程与出版业改革息息相关。近两年,出版业“事转企”步伐加速,将于2010年底完成所有改革任务。同时,出版业退出机制也将日益健全,除个别领域外,市场化是其必然发展趋势。出版单位今后的合作伙伴选择,一是余地将更大,二是选择的原则必然优先考虑出版利益最大化。
面对经营环境的诸多变化,面对国有书刊印刷企业所属系统内部的新格局,除部分企业外,多数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即所谓各省(市、自治区)新华厂,在改革路上一直踟蹰不前、举步维艰,诸多方面难以适应竞争形势的要求。
沉疴痼疾,透支运作。主要表现有:国有印刷企业运营机制不灵活,不能有效、及时的面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为此失去很多竞争机会,僵化的企业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经营方式陈旧落后,缺乏竞争活力;发展历史较长,有素质较高的员工班底和较深厚的文化积淀,但近年来由于效益差、收入低、提前内退等,许多优秀员工谋求第二职业或到龄离开企业,新员工补充较少,优秀文化的传承断档,而主要技术管理骨干年龄偏大,又多数属于在计划经济下成长和成熟起来,书刊印刷企业是计划经济持续最长的行业之一,这些职工对计划经济的制度与习惯根深蒂固,对市场竞争、服务意识、成本控制、效率效益等在思想深处比较淡漠;近年来,印刷工价一路走低,书刊印刷厂承印的主要产品——教材也在招标中一再降低价格,受教育减负、政府招标采购教材影响,一些教材彩色改黑白,教辅大量减少,而同期,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各种社会保险等却在不断增加,离、退休职工越来越多,历史包袱沉重,又要承担大量提前内退职工的各种费用,致使入不敷出,长期微利艰难运行,甚至亏损运行。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