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与印刷企业成长
2010-06-21 00:00:00.0 来源:科印网 责编:龟山隐真
- 摘要:
- 2009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27.57万种、70亿册,销售额1456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总产值达到5746亿元,位居世界第三;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年增长50%以上。另外,我国已成为世界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
【CPP114】讯:首先向张林桂总经理多年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成绩和进步表示热烈的祝贺!非常高兴能够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和研讨印刷企业管理问题,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很荣幸结识各位。下面结合本次讲座的主题,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第一部分 中国印刷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站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并且在几千年内绵延不绝,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汉唐盛世”不去多说了,就以离近代不远的18世纪、也就是清朝康雍乾时期来说,中国在不少方面依然居于世界的前列。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1800年中国的工业产值(主要是手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3%,而整个欧洲只占28.1%;18世纪全世界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18世纪中叶写道:“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但是,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很快就落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同西欧和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
2009年,中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进入世界出版大国行列。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图书销售增长20%,新媒体出版增长42%,投资总额增长35%。
2009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27.57万种、70亿册,销售额1456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总产值达到5746亿元,位居世界第三;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年增长50%以上。另外,我国已成为世界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
从世界总的发展情况来看,印刷业发展迅速。目前,在6100亿美元的印刷市场中,北美、欧洲和亚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32%和28%,世界其他地区所占的比例仅为8%。尽管如此,还有专家预测,到2011年,整个印刷市场将发生东移。北美和欧洲所占市场份额会逐步下降,而亚洲和其他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会分别提升到30%和11%,全球印刷市场的总值也将突破7200亿美元。
中国印刷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印刷产业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朝阳产业
2、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环境构成坚实的支撑
3、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对印刷品形成巨大的需求。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将会出现跳跃式的“井喷”,并且保持长期的增长势头。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4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就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增加。
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文化产业已经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7%,约为1.3万亿美元。印刷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业已成为“朝阳产业”。
今后十年,中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国gdp的5%左右,基本实现人均消费图书6册、期刊3.2册;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部分 印刷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印刷行业人才素质普遍较底,这与印刷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范畴的地位很不相称
(1)整个印刷行业员工素质较低(与金融、汽车、出版、计算机等行业相比)
(2)行业内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3)一线操作员工传统的“黑手党”的社会形象没有根本转变
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突出问题:一是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的人才稀少;二是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擅长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短缺;三是新闻出版经营管理人才开拓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尚不够强,缺乏大型集团经营管理经验;四是文化经营管理后备人才不足、活力不强,尤其缺少既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又熟谙市场经济规律、具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印刷业的大发展:必须把人才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下大气力造就一批懂经营管理和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具有文化创新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人才,尤其需要培养一大批洞悉市场风云、在激烈竞争中能够克难制胜的新闻出版企业家和实业家。
从印刷业总量来看已位居世界前列,属于印刷大国,但还不是印刷强国。人均出版物消费和人均印刷品占有量却相对落后。内地人均出版物消费约为35美元,而德国是300美元;人均印刷品年消费量为10-13美元,而日本为470美元,美国为316美元;内地人均年纸张消费量26-27公斤,而日本和美国分别为240公斤和340公斤。伴随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必将促进信息和文化产品的需求,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
2、劳动生产率极低
以人均销售收入或全员劳动生产率为例:德国:126379(欧元),折合人民币为121万元;美国:13.8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4万元;香港地区:100万元(折合人民币);台湾地区:80-100万元(折合人民币);日本:东京印刷业人均全员劳动生产率折合人民币为196万元,大日本印刷公司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折合人民币为646万元,日本凸版公司为647.6万元,共同印刷公司为320万元,图书印刷公司为367万元。中国大陆成规模的印刷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为8.5万元人民币,与上述发达国家相比,相差10多倍。
3、印刷业发展国际环境不容乐观
●英国纸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产能过剩仍将是2010年英国印刷业和纸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之前英镑兑欧元汇率下降对很多生产商造成了重大影响,英国市场稍有不稳。目前纸张厂商正在努力恢复市场的稳定水平。艾伦认为一些信贷保险进入市场对于印刷厂和供应商来说都是好消息。去年,该公司曾关闭了澳大利亚的部分纸厂业务来减少债务和降低成本,并合并了部分欧洲业务。艾伦表示,市场已经把厂商置于更有利的位置来建设未来的业务。而他本人认为在包装和平版印刷等新的增长领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据统计资料,2009年英国连锁书店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下滑了2%和3%,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37%跌至目前的33.5%。中国报纸总印量同比减少了6.78%,继续了2008年的负增长态势。
●日本去年纸与纸板产量减产近一成半
据日本制纸联合会和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日本纸与纸板产量比上年大幅减少,减少近一成半。数据显示,2009年日本纸与纸板的合计产量为2627万吨,比2008年减少14.2%。其中,纸类产量为1584万吨,同比减少15.9%;纸板产量为1043万吨,同比减少11.3%。销售总量为2645万吨,同比减少13.2%;国内销售量为2560万吨,同比减少12.7%。产销减幅最大的纸种是印刷信息用纸,其产量为912万吨,同比减少20.7%。其中,总销售量为922万吨,同比减少1.9%;国内销售量为859万吨,同比减少14.1%。此外,日本纸与纸板出口量2009年为85万吨,比2007年的出口量减少25.8%。据了解,自1999年以来,日本纸与纸板的年产量一直在3000万吨以上,2000年和2007年分别为3180万吨和3130万吨,是产量最高的两个年份。2009年日本纸与纸板产量锐减,其产量跌落到17年前的1992年的水平。
●日本2009年印刷业 销售额同比减少6.9%
近日,日本印刷技术协会发布统计数据,2009年,日本印刷业销售额跌破6.5万亿日元,仅为6.43万亿日元,比2008年减少6.9%,减幅之大为历年之最。该协会预计,2010年日本印刷市场将继续萎缩,但下降幅度将只有0.8%,销售额将减到6.38万亿日元。预测数据表明,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日本印刷市场除2007年有小幅增长外,其他各年都在下跌。数据显示,2008年后期发生并延续到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滑坡,对日本印刷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印刷产业销售额不断下降,因此其所占日本gdp的比例也连续下降。2001年日本印刷产业销售额占日本gdp的比例曾达到1.9%,此后连年下降,2006年降到1.4%以下,2007年为1.38%,2008年为1.36%,预计2010年将降到1.31%。
日本印刷产业包括印刷业、制版业、装订业、印刷品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等几大部分,印刷业的规模占绝对优势。日本印刷产业的销售额,1991年曾达到8.93万亿日元,这是迄今为止的历史最高销售额纪录。此后,?日本印刷产业销售额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直到2000年都还在8万亿日元以上。2001年,日本印刷产业销售额减到7.97万亿日元,2006年则只有7万亿日元,2007年虽微升为7.1万亿日元,但到了2008年,日本印刷市场显著下滑,其销售额降到6.9万亿日元。
第三部分 印刷企业管理科学化要点
印刷是纸载体图像再生产的过程,图像可以是图片、照片或光盘等,通过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记录到不同的介质上,以便使图像所带来的信息被人们所感觉到,这个信息再生产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以印刷方式来完成。印刷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属单件性的订货加工型产业;二是既属信息产业,又属制造产业;三是在整个印刷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压倒多数,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地区,属于都市型产业;四是整个印刷业员工的素质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产业素质的升级和持续发展。
即使是几亿元人民币以上销售额的印刷公司,以上特征依然明显。从本质上讲,中国印刷行业仍然在“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的泥潭中挣扎,距离真正的“现代化服务产业”尚有较大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
印刷业属于服务业,具有以下特征:进入门槛较低;市场空间大;不容易形成核心技术;行业低价竞争容易滑向;行业将无利润维持企业增长。
印刷业在今后几年受到因特网出版、电子书和其他多媒体出版的冲击巨大,将有一批印刷企业被淘汰。
即使是几亿元人民币以上销售额的印刷公司,以上特征依然明显。从本质上讲,中国印刷行业仍然在“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的泥潭中挣扎,距离真正的“现代化服务产业”尚有较大的差距。
1、树立科学理念,建立金字塔式的科学化的管理团队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当一个企业从单一产品线向多产品线跨越的时候,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因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公司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直接面向客户、带领团队创造价值的领军人物,因此中高层管理人员个人及其所率领的团队的能力往往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八原理:关键的少数(20%)和无关解要的多数(80%)。启示:要重视关键的少数。
木桶原理:要重视短板效应---管理短板
2、印刷业的大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的支撑
中国印刷业的发展面临严酷的外部环境,“要想发,搞印刷”的说法只能成为过路烟雨,微利印刷的时代已经到来,印刷业的发展惟有依靠人才和知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的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的印刷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印刷业可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3、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科学化管理,提升执行力
确定目标不是主要的问题,你如何实现目标和如何坚持执行实现计划才是决定性的问题。在企业运作中,其设计只有10%的价值,其余的全部是执行的价值。
4、要让印刷企业的员工感到有尊严
●劳动者有尊严企业才会和谐。要让劳动者实现体面的劳动和尊严的生活。
●目前,在一些印刷企业:“用员工超强度的劳动追求利润,压低成本的薪酬游戏常被演绎到极致”。
●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的现象比较普遍
●周六、周日连续工作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5、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
质量是客户感觉能够接受并满意其热忱的东西
6、向学习型企业的目标迈进
●有基础培训体系和反馈测试制度
●绝大多数员工有开放和学习的心态
●有一批人学有所专,并能影响带动其他人不断进步。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个体印刷企业密集出书背后的“软实力”
投资技术是印刷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中国印刷企业说说心里话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