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新闻出版行业与城市共成长
2010-08-27 09:20:03.0 来源:新闻出版 责编:Victoria
【CPP114】讯:如果把深圳经济特区比作一本众人写就的书,那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是那个从扉页起便参与写作的人。
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次踏上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看着这本“书”越来越厚重,看着深圳从一只“雏鹰”蜕变成“鲲鹏”,他欣喜得像一个见证者,骄傲得像一个参与者!
夏日北京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中国的奇迹,世界的奇迹!30年来,从一个边陲小镇、穷乡僻壤之地建设起一个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每当我看到深圳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进步取得的成绩时,都会非常感慨!人间能创造这样奇迹的,只有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一个制度、一个国家才能做到!”
迪斯科与蛇口风波
“就像在经济领域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业绩一样,在文化发展上,同样创造了深圳形象、深圳品牌、深圳精神,精神文化也大丰收。今天没有人会认为深圳在文化上落后于全国其他城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初次踏上深圳特区土地时,柳斌杰还在团中央工作,那是经济特区刚刚建立之初的1980年,柳斌杰就青少年活动场所规划建设等问题到深圳参与研讨论证。而后来发生在深圳思想文化领域的两个事件,又令他与深圳结下不解之缘。
特区刚刚建立之初,当引进港资、小额边贸掀起的商业复苏为深圳未来的光荣梦想奏响前奏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活跃。物质需求得到某种程度满足的人们开始感到精神生活在品种和品位方面的新饥饿。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和渗透,震荡着固有的观念,要求要有新的文化内容和格局与之相适应。
“深圳率先有了歌舞厅、迪斯科,这一现在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在当时可是在全国引起纷争的。有人议论,改革开放以后门户大开,‘苍蝇蚊子’都进来了。于是中央就派了工作组,要看看这个夜总会、迪斯科到底有什么问题。我是工作组成员之一,在深圳待了一个半月。”为彻底了解清楚情况,柳斌杰和工作组成员每天晚上都要“微服”暗察深圳的娱乐场所,了解特区人的夜生活状态。他们看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们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到歌舞厅娱乐,用迪斯科来释放压力与疲惫。调查后,工作组得出了调查结论:对外开放,文化风险不大。
“到了1996年,在我们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时,我发现很多参加庆祝活动的老红军都主动参加迪斯科舞会了。”柳斌杰微笑着说“因此我感觉到,文化创新的过程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应该解放思想,坚持百花齐放,但不能把他人文化成果低俗化,歪曲文化精神、复制文化垃圾是不可取的。”
1988年,一场“蛇口风波”又让深圳成为全国争议的焦点。当年1月13日晚,三名来自内地的著名青年思想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彭清一,在深圳蛇口与近70名蛇口青年面对面座谈。在这场未定主题的座谈会上,“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成了青年人和教育家争议的焦点。一番唇枪舌剑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团中央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讨论会,是我主持的。”回忆当时的情景,柳斌杰说“团中央、新闻界以及风波的主角们都参加了,大家一起深入研讨了这次事件。这是实际上的思想观念碰撞。后来我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关于‘蛇口风波’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我的主要观点是:深圳、蛇口作为特区,有自己的特点、文化,考虑到特殊的环境,应当加以尊重。另外,对于年轻一代思想教育引导也是必需的,既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注意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柳斌杰说,“蛇口风波”折射出的关于青少年思想观念引导与教育问题仍然值得思考,在今天也有意义。
谈及对深圳最深刻的印象,柳斌杰动情地表示:“深圳用30年时间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特区,为国家、为人类创造了财富。不仅财政收入、外贸出口额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同时它也树立了深圳文化的形象,而绝不是像开始时人们担心的那样,变成一个经济上的巨人,文化的沙漠。”
“改革开放中建立起来的特区能否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得到继承丰富和发展?这是特区建设初期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现在深圳用它的实践作答。就像在经济领域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业绩一样,在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发展上,同样创造了深圳形象、深圳品牌、深圳精神。今天没有人会认为深圳在文化上落后于全国其他城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经济和文化比翼齐飞,才使深圳构建起一个和谐、发展、充满生机的社会,吸引了上千万人在这里创业、奋斗、生活。”
新闻出版业与城市一起成长
“目前中国在全球崛起,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新闻出版业同样要迈上新台阶,作为深圳的新闻出版业来说,要在全国发挥‘排头兵’、‘示范点’的作用。”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旧库房,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仅有的十几个编报人员,3000元开办费,报纸要拿到香港《文汇报》代印。”这就是深圳特区第一家报纸——《深圳特区报》1982创刊时的家底。1985年,在原宝安县新华书店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深圳市新华书店、深圳第一家出版社海天出版社也在这一年成立。特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就是从这样一穷二白的状态中起步的。
“30年特区建设过程中,特区新闻出版事业作为社会最敏感、反应最快的一部分,也同这个城市一起在成长。”柳斌杰认为,目前深圳已经构建起了现代传播体系,各种载体、渠道传播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新闻业方面,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上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媒体一片生机勃勃。出版业方面,人才众多,出版团体、发行市场建设红火,从图书、报刊到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品种繁多,出版发行市场非常繁荣,很多方面开了风气之先。柳斌杰特别强调,深圳有一批出版龙头企业,如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出版集团、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华强这样的创意、承建、输出一体化的文化开发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大大提升了深圳的传播能力,扩大了文化影响力。
柳斌杰认为,目前中国在全球崛起,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新闻出版业同样要迈上新台阶。对于深圳新闻出版业来说,要在全国发挥“排头兵”、“示范点”的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新闻出版业要同资本、市场、消费接轨,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培养市场主体、培养战略投资者,为下一步不断做大做强打好基础。
二是以项目带动加快发展。传播业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实体来支持,包括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来支撑,才能在技术、实力、竞争力上上一个台阶。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实施重大出版工程,夯实基础,加快发展,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持续地发展。
三是开发高新技术。“新闻出版行业历来同技术进步密切联系。”柳斌杰举例说,有了印刷技术我们发展了平面媒体,有了声像技术我们发展了广播电视,有了数字技术我们就有了互联网,现在又有了3G、4G,科技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传播的载体和传播的方式。他表示,目前正是传媒技术大变革的时代,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改造我们传统的新闻出版业态。
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次踏上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看着这本“书”越来越厚重,看着深圳从一只“雏鹰”蜕变成“鲲鹏”,他欣喜得像一个见证者,骄傲得像一个参与者!
夏日北京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中国的奇迹,世界的奇迹!30年来,从一个边陲小镇、穷乡僻壤之地建设起一个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每当我看到深圳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进步取得的成绩时,都会非常感慨!人间能创造这样奇迹的,只有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一个制度、一个国家才能做到!”
迪斯科与蛇口风波
“就像在经济领域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业绩一样,在文化发展上,同样创造了深圳形象、深圳品牌、深圳精神,精神文化也大丰收。今天没有人会认为深圳在文化上落后于全国其他城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初次踏上深圳特区土地时,柳斌杰还在团中央工作,那是经济特区刚刚建立之初的1980年,柳斌杰就青少年活动场所规划建设等问题到深圳参与研讨论证。而后来发生在深圳思想文化领域的两个事件,又令他与深圳结下不解之缘。
特区刚刚建立之初,当引进港资、小额边贸掀起的商业复苏为深圳未来的光荣梦想奏响前奏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活跃。物质需求得到某种程度满足的人们开始感到精神生活在品种和品位方面的新饥饿。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和渗透,震荡着固有的观念,要求要有新的文化内容和格局与之相适应。
“深圳率先有了歌舞厅、迪斯科,这一现在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在当时可是在全国引起纷争的。有人议论,改革开放以后门户大开,‘苍蝇蚊子’都进来了。于是中央就派了工作组,要看看这个夜总会、迪斯科到底有什么问题。我是工作组成员之一,在深圳待了一个半月。”为彻底了解清楚情况,柳斌杰和工作组成员每天晚上都要“微服”暗察深圳的娱乐场所,了解特区人的夜生活状态。他们看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们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到歌舞厅娱乐,用迪斯科来释放压力与疲惫。调查后,工作组得出了调查结论:对外开放,文化风险不大。
“到了1996年,在我们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时,我发现很多参加庆祝活动的老红军都主动参加迪斯科舞会了。”柳斌杰微笑着说“因此我感觉到,文化创新的过程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应该解放思想,坚持百花齐放,但不能把他人文化成果低俗化,歪曲文化精神、复制文化垃圾是不可取的。”
1988年,一场“蛇口风波”又让深圳成为全国争议的焦点。当年1月13日晚,三名来自内地的著名青年思想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彭清一,在深圳蛇口与近70名蛇口青年面对面座谈。在这场未定主题的座谈会上,“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成了青年人和教育家争议的焦点。一番唇枪舌剑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团中央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讨论会,是我主持的。”回忆当时的情景,柳斌杰说“团中央、新闻界以及风波的主角们都参加了,大家一起深入研讨了这次事件。这是实际上的思想观念碰撞。后来我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关于‘蛇口风波’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我的主要观点是:深圳、蛇口作为特区,有自己的特点、文化,考虑到特殊的环境,应当加以尊重。另外,对于年轻一代思想教育引导也是必需的,既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注意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柳斌杰说,“蛇口风波”折射出的关于青少年思想观念引导与教育问题仍然值得思考,在今天也有意义。
谈及对深圳最深刻的印象,柳斌杰动情地表示:“深圳用30年时间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特区,为国家、为人类创造了财富。不仅财政收入、外贸出口额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同时它也树立了深圳文化的形象,而绝不是像开始时人们担心的那样,变成一个经济上的巨人,文化的沙漠。”
“改革开放中建立起来的特区能否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得到继承丰富和发展?这是特区建设初期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现在深圳用它的实践作答。就像在经济领域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业绩一样,在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发展上,同样创造了深圳形象、深圳品牌、深圳精神。今天没有人会认为深圳在文化上落后于全国其他城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经济和文化比翼齐飞,才使深圳构建起一个和谐、发展、充满生机的社会,吸引了上千万人在这里创业、奋斗、生活。”
新闻出版业与城市一起成长
“目前中国在全球崛起,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新闻出版业同样要迈上新台阶,作为深圳的新闻出版业来说,要在全国发挥‘排头兵’、‘示范点’的作用。”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旧库房,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仅有的十几个编报人员,3000元开办费,报纸要拿到香港《文汇报》代印。”这就是深圳特区第一家报纸——《深圳特区报》1982创刊时的家底。1985年,在原宝安县新华书店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深圳市新华书店、深圳第一家出版社海天出版社也在这一年成立。特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就是从这样一穷二白的状态中起步的。
“30年特区建设过程中,特区新闻出版事业作为社会最敏感、反应最快的一部分,也同这个城市一起在成长。”柳斌杰认为,目前深圳已经构建起了现代传播体系,各种载体、渠道传播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新闻业方面,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上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媒体一片生机勃勃。出版业方面,人才众多,出版团体、发行市场建设红火,从图书、报刊到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品种繁多,出版发行市场非常繁荣,很多方面开了风气之先。柳斌杰特别强调,深圳有一批出版龙头企业,如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出版集团、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华强这样的创意、承建、输出一体化的文化开发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大大提升了深圳的传播能力,扩大了文化影响力。
柳斌杰认为,目前中国在全球崛起,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新闻出版业同样要迈上新台阶。对于深圳新闻出版业来说,要在全国发挥“排头兵”、“示范点”的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新闻出版业要同资本、市场、消费接轨,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培养市场主体、培养战略投资者,为下一步不断做大做强打好基础。
二是以项目带动加快发展。传播业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实体来支持,包括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来支撑,才能在技术、实力、竞争力上上一个台阶。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实施重大出版工程,夯实基础,加快发展,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持续地发展。
三是开发高新技术。“新闻出版行业历来同技术进步密切联系。”柳斌杰举例说,有了印刷技术我们发展了平面媒体,有了声像技术我们发展了广播电视,有了数字技术我们就有了互联网,现在又有了3G、4G,科技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传播的载体和传播的方式。他表示,目前正是传媒技术大变革的时代,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改造我们传统的新闻出版业态。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