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0-09-15 08:55:55.0 来源:中国标准化 责编:张健
- 摘要:
- 1、始于计划经济的印刷标准化工作 我国的印刷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印刷外资企业进驻我国。这些企业在带来国外订单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外印刷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这其中就包含了用标准化的理念开展印刷工作。
我国的印刷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印刷外资企业进驻我国。这些企业在带来国外订单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外印刷领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这其中就包含了用标准化的理念开展印刷工作。
为了赶上国外印刷行业的发展步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这一时期开始安排制定我国相应的印刷标准,以便加强印刷行业的管理。当时牵头制定标准的企业主要是大的国营印刷厂,起草人也是以企业的技术人员为主。因为没有可参考的标准加以借鉴,这些技术人员都是摸索着开展印刷标准的制定工作。
到了90年代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基于规范发展印刷标准化工作的考虑,开始组建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正式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委员会编号为tc170,即现在的sac/tc170。1991年,sac/tc170正式成立,直接对口iso/tc130,其常设机构秘书处设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秘书处工作人员为3~5人。sac/tc170成立时,正处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也开始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sac/tc170秘书处从诞生之日起就被置于市场之中,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秘书处只能靠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每年几万元的拨款、委员会会员的会费及技术培训的收入维持工作。sac/tc170这种发展状况持续了10余年。
期间,sac/tc170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安排和要求,制定了《印刷技术术语》、《书刊印后加工要求》系列标准、(平、凸、凹)版印刷要求及检测方法等一批以经验为主的定性标准;同时等同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印刷标准,制定出一批与国际理念接轨的标准,如《图书与杂志开本尺寸》、3项《印刷过程控制》标准、《胶印印版制作》、《cmyk/scid标准彩色图像数据》、《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等。但制定这些标准时,由于受经费的制约,标准基本上都是照搬国际标准,缺乏有效的验证和一线企业实践数据的支持。由于经费不足和自身盈利能力较差,sac/tc170参加国际印刷标准化会议也是时断时续的。作为管理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sac/tc170秘书处的不稳定,使得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处于一种前进动力不足的状态之中。
2、印刷标准化工作在市场经济下的艰难转型
2005年初,李安秘书长到任后,认真分析研究sac/tc170秘书处的现状,积极寻找发展壮大秘书处的办法。他指出:"sac/tc170秘书处是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龙头单位,其能否发展与壮大,事关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兴衰。”根据现实情况,李安秘书长提出了开展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坚决走市场化之路,与企业联合起来开展印刷标准化工作。”具体讲,就是要依靠印刷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和服务主体―企业开展工作。依靠企业支持做标准,通过与企业合作,从企业获得开展印刷标准化工作急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sac/tc170工作有了重大突破。2006年1月10日,sac/tc170与雅昌企业集团公司合作,在北京联合组建了“全国胶印标准化试验基地”。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