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雕版一段文化传承故事 再现雕刻、印刷、装订传统工序
2010-10-13 08:48:01.0 来源:扬州日报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随着广陵古籍刻印社身份转换,作为城市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拥有了一块国际“金招牌”。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冯锦文感叹说,传承是为了发展,要想发展,必须做大这个产业。面对扬州描绘的十大愿景,扬州古老雕版印刷技术将创造新的传奇。
【CPP114】讯:雕版印刷是扬州的骄傲,因为它是这座城市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随着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展示馆的开馆,人们可以直面和触摸这个古老的技艺,见证千年文明传播史上灿烂的辉煌印记。
推开雕版印刷技艺展示馆的大门,历史脉搏在这里跳动。每一块整齐摆放的古版片,都在讲述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这里将成为世界了解扬州雕版的一扇窗户。
扬州非遗办负责人王克表示,这样一个专题馆,将填补扬州非遗专题馆的一项空白,至此,扬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都分别拥有了专题展示馆。特别让人兴奋的是,展馆建立后,众多的雕版印刷技艺的历史资料将向扬州汇集,为未来我们收藏更多的古版片打下基础,同时也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够走近、触摸这些千年文化。
触摸中国千年雕版史
“唐雕宋栞孕毓文明皆是先贤遗泽。”刚刚走进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展示馆,一阵梨木墨香扑鼻而来,《楚辞》、《李翰林集》是入门展示品。特有的书写模式,让人们感受到从历史传来的文明力量。
继续向前摸索,在雕版印刷技艺散发出的历史味道中,唐、宋、元、明、清以来有关于雕版印刷的点点滴滴,像一部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纪录片在你眼前上演。从金属、瓷活字印刷,到双色、多色印刷,再到饾版印刷工艺,每一种都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一套映入眼帘的古代“雕刻工作服”,将参观者领入唐宋时期:一位男子身着蓝色对襟长衫,手持棕帚,印下传世的《春江花月夜》。曾经登上世博舞台的《金刚经》,也在这里展出,这也是世界上最早有确切刻印日期的作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这里,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走出幽深的生产厂区,走到人们的身边,这些都是祖宗留下的宝贝。”82岁的王澄老先生是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元老”,在参观中显得很激动,他说,展馆记录下了雕版印刷的巅峰,未来一定会记录下更加辉煌的明天。
寻找经久不衰雕版技艺
抬步移景,二楼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演示区突然将你带到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车间”:所有人都在这里忙碌,重复着写样、雕刻、印刷、装订的环节。直到你看到明清民居的屋檐,你才发现你是在参观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展示馆。
据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这里会有一批雕版印刷的工艺师现场演示。到那时,吸引人的不仅是一排排雕版印制的线装古籍。演示区的后方,珍藏着数千枚古老的雕版版片,令参观者穿越到千年,目睹古人手持刻刀,木屑飞扬的场面。
对于这些版片,原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负责人周光培别有一番深情。“这些版片,是我从全国各地淘回来的。”25年来,周光培辗转江苏、河北、四川等地,找寻散落民间的珍稀雕版。
培养文化遗产传承人才
“梨木松烟涵融技艺全凭后彦传承。”陈义时、陆文彬、芮名扬……这些名列展示馆大厅的老中一代非遗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也是当天的参观者,在感受荣耀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肩头一份重任。
“人才是雕版印刷技艺的根,在这个展馆建成后,我们最期待的就是能有一批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义时非常激动地说。
作为上世纪50年代末扬州广陵刻印社初创时期的主要参与者,周光培见证了扬州雕版一个短暂岁月的辉煌,他回忆道,1956年扬州在全国率先恢复雕版印刷技艺,当各地传承人几乎为零时,扬州仍保存了十多位老艺人,带着一帮十三四岁的徒弟,手把手地教起了雕版,将这项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而这些人也成为非遗浪潮中的中流砥柱。
随着广陵古籍刻印社身份转换,作为城市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拥有了一块国际“金招牌”。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冯锦文感叹说,传承是为了发展,要想发展,必须做大这个产业。面对扬州描绘的十大愿景,扬州古老雕版印刷技术将创造新的传奇。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扬州雕版印刷精品正式入驻“工艺坊”
宣传扬州雕版印刷技艺 《双井茶诗文集》巾箱本抵京
十条规划振兴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艺前天领到“世遗”证书
推开雕版印刷技艺展示馆的大门,历史脉搏在这里跳动。每一块整齐摆放的古版片,都在讲述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这里将成为世界了解扬州雕版的一扇窗户。
扬州非遗办负责人王克表示,这样一个专题馆,将填补扬州非遗专题馆的一项空白,至此,扬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都分别拥有了专题展示馆。特别让人兴奋的是,展馆建立后,众多的雕版印刷技艺的历史资料将向扬州汇集,为未来我们收藏更多的古版片打下基础,同时也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够走近、触摸这些千年文化。
触摸中国千年雕版史
“唐雕宋栞孕毓文明皆是先贤遗泽。”刚刚走进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展示馆,一阵梨木墨香扑鼻而来,《楚辞》、《李翰林集》是入门展示品。特有的书写模式,让人们感受到从历史传来的文明力量。
继续向前摸索,在雕版印刷技艺散发出的历史味道中,唐、宋、元、明、清以来有关于雕版印刷的点点滴滴,像一部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纪录片在你眼前上演。从金属、瓷活字印刷,到双色、多色印刷,再到饾版印刷工艺,每一种都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一套映入眼帘的古代“雕刻工作服”,将参观者领入唐宋时期:一位男子身着蓝色对襟长衫,手持棕帚,印下传世的《春江花月夜》。曾经登上世博舞台的《金刚经》,也在这里展出,这也是世界上最早有确切刻印日期的作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这里,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走出幽深的生产厂区,走到人们的身边,这些都是祖宗留下的宝贝。”82岁的王澄老先生是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元老”,在参观中显得很激动,他说,展馆记录下了雕版印刷的巅峰,未来一定会记录下更加辉煌的明天。
寻找经久不衰雕版技艺
抬步移景,二楼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演示区突然将你带到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车间”:所有人都在这里忙碌,重复着写样、雕刻、印刷、装订的环节。直到你看到明清民居的屋檐,你才发现你是在参观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展示馆。
据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这里会有一批雕版印刷的工艺师现场演示。到那时,吸引人的不仅是一排排雕版印制的线装古籍。演示区的后方,珍藏着数千枚古老的雕版版片,令参观者穿越到千年,目睹古人手持刻刀,木屑飞扬的场面。
对于这些版片,原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负责人周光培别有一番深情。“这些版片,是我从全国各地淘回来的。”25年来,周光培辗转江苏、河北、四川等地,找寻散落民间的珍稀雕版。
培养文化遗产传承人才
“梨木松烟涵融技艺全凭后彦传承。”陈义时、陆文彬、芮名扬……这些名列展示馆大厅的老中一代非遗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也是当天的参观者,在感受荣耀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肩头一份重任。
“人才是雕版印刷技艺的根,在这个展馆建成后,我们最期待的就是能有一批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义时非常激动地说。
作为上世纪50年代末扬州广陵刻印社初创时期的主要参与者,周光培见证了扬州雕版一个短暂岁月的辉煌,他回忆道,1956年扬州在全国率先恢复雕版印刷技艺,当各地传承人几乎为零时,扬州仍保存了十多位老艺人,带着一帮十三四岁的徒弟,手把手地教起了雕版,将这项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而这些人也成为非遗浪潮中的中流砥柱。
随着广陵古籍刻印社身份转换,作为城市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拥有了一块国际“金招牌”。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冯锦文感叹说,传承是为了发展,要想发展,必须做大这个产业。面对扬州描绘的十大愿景,扬州古老雕版印刷技术将创造新的传奇。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扬州雕版印刷精品正式入驻“工艺坊”
宣传扬州雕版印刷技艺 《双井茶诗文集》巾箱本抵京
十条规划振兴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艺前天领到“世遗”证书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