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出版总量质量居全国前列
2010-12-08 11:12:39.0 来源:河南商报 责编:张健
- 摘要:
- “十一五”期间,我省出版总量、出版质量和发行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河南日报集团资产总额和年收入均翻了一番,年利润增长7倍。
【CPP114】讯:“十一五”期间,我省出版总量、出版质量和发行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河南日报集团资产总额和年收入均翻了一番,年利润增长7倍。
今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作出批示,称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发展,在全国党报中是走在前头的”。
亮点
中原经济区报道
成河南报业最大亮点
目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的网络、移动视频等,甚至海外媒体,“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了各媒体竞相报道的“香饽饽”,网上搜索一下,“中原经济区”竟成了一个出现率超百万的“热词”。
这背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闻媒体宣传成了重要“推手”,尤其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在统一思想上下了“真功夫”,在创新道路上探索出了许多新亮点。
在接受省会新闻媒体采访团采访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介绍,今年8月份,河南商报分别以特刊《中国需要》、《河南力量》、《全民共识》,连续3天推出24个版规模的系列报道;与此同时,大河报也先后以20多个版的分量在同一时间推出了《咱们的大中原咱们的经济区》系列报道;大河网开辟“中原经济区”专栏同步互动。
稿件见报后,百姓和不少党政官员都震惊了,其中也包括党报一些长期从事时政报道的老记者,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整天挂在嘴边的“中原”二字还有这么多内涵。
朱夏炎说,很多人没想到两家都市报会同时推出这么大规模的系列报道,这在集团所属都市报历史上是第一次,更想不到的是,都市报也有一大批“大手笔”记者。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稿件见报前的那天晚上,朱夏炎并没有休息,而是亲自坐在办公室里坐镇指挥两家都市报如何“操刀”。
紧接着,河南日报在头版刊发署名“何平”的大型政论文章——《论构建“中原经济区”》,之后,又连续推出关于“中原经济区”的系列述评。
同一时间段,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不仅集中报道社会各界关于中原经济区的论坛、调研、呼声、反响等,河南商报、大河报等集团所属媒体还派记者到福建、湖北等地,采访报道海西经济区等外地的成功经验。
为什么让都市报打头阵呢?朱夏炎解释,因为河南日报是省委的机关报,有它特殊的职能,而且,有的报道内容像中原经济区战略,是在逐步完善和深化的,所以更适合在都市报上先行和探索。
最终,“中原经济区”从过去大众模糊的一个概念,到坊间百姓街谈巷议,到全省统一思想,再到上升为全省人民的意志并写进河南“十二五”规划建议,前后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而海西经济区从开始到“统一思想”用了近3年的时间。
“‘十一五’期间虽然有很多亮点报道,但5年中最大的亮点是关于中原经济区的报道。”朱夏炎说,尤其是河南日报,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后,两天时间用27个版对中原经济区和“十二五”建议进行解读,这种大规模的解读在河南日报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创新
都市报闯出了一条舆论监督报道新路
一直以来,新闻宣传“四难”(正面报道难、典型报道难、舆论监督难和新闻创新难)问题,是新闻报道创新难以突破的“瓶颈”。
今年以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重点,着力破解新闻宣传“四难”,通过“4050”人员就业报道、中原经济区报道,以及舆论监督性质的郑州治堵集中报道等,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新闻创新之路。
朱夏炎说,河南商报今年3月份就推出了关于郑州治堵的系列报道,6月份,报业集团各媒体又进行了集中报道。目的是告诉大家,当前郑州有个重大的民生问题需要人们思考,希望有关部门把解决郑州拥堵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虽然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可两年三年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特别是都市报,从郑州治堵的报道中闯出了一条舆论监督报道的新路。”朱夏炎说,都市报对此类问题能这样报道,这就是改革和创新。这证明,对主流问题和重大议题的介入和创新,小报也是可以有大手笔、做出大文章的。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