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造纸印刷等五大产业总产值163亿
2011-01-12 09:23:30.0 来源:安徽省发改委网站 责编:江佳
- 摘要:
- 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按照“提升质量、做大体量、扩展数量”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坚持“工业强市”主导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
【CPP114】讯: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按照“提升质量、做大体量、扩展数量”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坚持“工业强市”主导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笔者认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马鞍山实现“两个率先”的继承和发扬,是马鞍山实现更高更大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拟对全市产业体系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剖析,并就未来时期如何发展全市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一些肤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发展的总体概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率先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经济总量实现重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近年来,全市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从总体上来看,全市第一产业所占份额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经济总量强势攀升、主体地位显著,第三产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但所占份额尚较低。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为3.86:66.47:29.67,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减少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2.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减少7.22个百分点。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初具雏形。工业行业结构逐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全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通过大力推进兼并联合、组建集团等形式的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力度,工业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演进,形成了钢铁、汽车、电力、化工、机械、建材、纺织、食品等多门类工业发展体系及特色产业链,初步实现了优势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9亿元。其中,钢铁制造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8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86.7%;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4%;造纸印刷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4.3%。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得到逐级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全市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第三产业呈现出发展内容多元化、新型化和高附加值的发展趋势,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已发展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优势产业。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7.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9.67%。全市三大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7.5%;生活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9%;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6.6%。
二、发展的主要特征
1、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心骨”。
全市上下着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利用全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着力培育产业市场体系,凭借马鞍山主导产业的历史渊源与积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钢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与发展格局,拥有马钢、星马汽车、蒙牛乳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推动了马鞍山工业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已发展成为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心骨”。2009年,全市六大工业优势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八成以上,达86.7%。
钢铁制造业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全市着力优化钢铁产业的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了以马钢为代表的具有一批现代化生产线、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钢铁企业。目前,全市钢铁制造业经济体量已占据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2009年,钢铁制造业完成总产值58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1.6%,占六大优势主导产业的比重为59.5%。
汽车制造业错位发展、比较优势显著。马鞍山通过错位发展,充分发挥专用汽车生产的独特优势,全力打造专用汽车生产和研发基地,初步形成了星马汽车、华菱重卡为代表的具有独特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专用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2009年,全市汽车制造业完成总产值85亿元,占优势主导产业的比重为8.6%。
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良好、集聚效应显著。全市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以冶金装备制造及配套件制造产业为核心,以惊天液压锤、万马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集聚效应显著的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2009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57亿元,占优势主导产业的比重为15.9%。
一、发展的总体概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率先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经济总量实现重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近年来,全市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从总体上来看,全市第一产业所占份额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经济总量强势攀升、主体地位显著,第三产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但所占份额尚较低。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为3.86:66.47:29.67,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减少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2.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减少7.22个百分点。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初具雏形。工业行业结构逐步实现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全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通过大力推进兼并联合、组建集团等形式的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力度,工业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演进,形成了钢铁、汽车、电力、化工、机械、建材、纺织、食品等多门类工业发展体系及特色产业链,初步实现了优势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9亿元。其中,钢铁制造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8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86.7%;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4%;造纸印刷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4.3%。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得到逐级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全市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第三产业呈现出发展内容多元化、新型化和高附加值的发展趋势,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已发展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优势产业。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7.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9.67%。全市三大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7.5%;生活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9%;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6.6%。
二、发展的主要特征
1、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心骨”。
全市上下着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利用全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着力培育产业市场体系,凭借马鞍山主导产业的历史渊源与积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钢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与发展格局,拥有马钢、星马汽车、蒙牛乳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推动了马鞍山工业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已发展成为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心骨”。2009年,全市六大工业优势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八成以上,达86.7%。
钢铁制造业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全市着力优化钢铁产业的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了以马钢为代表的具有一批现代化生产线、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钢铁企业。目前,全市钢铁制造业经济体量已占据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2009年,钢铁制造业完成总产值58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1.6%,占六大优势主导产业的比重为59.5%。
汽车制造业错位发展、比较优势显著。马鞍山通过错位发展,充分发挥专用汽车生产的独特优势,全力打造专用汽车生产和研发基地,初步形成了星马汽车、华菱重卡为代表的具有独特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专用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2009年,全市汽车制造业完成总产值85亿元,占优势主导产业的比重为8.6%。
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良好、集聚效应显著。全市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以冶金装备制造及配套件制造产业为核心,以惊天液压锤、万马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集聚效应显著的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2009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57亿元,占优势主导产业的比重为15.9%。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