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林包装:利乐的敌人
2011-01-12 11:27:58.0 来源:中国纸业网 责编:刘慧
- 摘要:
- 在最近的20多年里,中国乳业不仅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的庞大产业,而且也诞生了像伊利、蒙牛这样的巨头。造就这一繁荣景象的幕后主角是全球最大的无菌包装设备制造商利乐(Tetra Pak),由于无菌灌装技术的进步,使得远距离牛奶运输成为可能,这帮助有实力的乳品制造商迅速发展为全国性品牌。同时,乳品企业对利乐的绝对依赖性,也使其事实上成为中国乳业的“影子统治者”—95%以上的无菌包装材料均由其提供。
穿越雷区
在突破利乐的围追堵截之外,泉林包装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绕过竞争对手用几十年时间布下的专利壁垒。这个过程被毕桦称之为“穿越丛林中的地雷阵”。利乐之所以能够在无菌包装行业建立全球市场垄断地位,是因为这家公司在这个领域长期的技术研发积累。利乐声称拥有5000多项专利(全球或局部地区拥有),并有2800多项专利正在研发。
尽管2003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策略甚至是知识产权意识。但是在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毕桦和洪钢知道,泉林包装进入市场后,竞争对手一定会时时刻刻拿着放大镜在观察,一旦侵犯了对手的知识产权,“就像踩上一颗地雷,这家小公司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泉林要求所有来自利乐的员工,不要从利乐带一张纸过来。“只有严格的自律,才能让他们用显微镜也找不到把泉林扼杀在摇篮里的理由。”早在创业之初,泉林包装就建立了知识产权部门,进行专利扫描,与此同时不断在研发过程申请自己的专利。
真正困难的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穿越复杂的知识产权丛林。“丛林中没有直路,要带上指南针—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找到出路。这是一个复杂的技巧。”洪钢说。这意味着,首先要知道哪些专利是值得尊敬的,是绝对不碰的“真地雷”,哪些只是阻碍竞争对手的防范性专利。
其中一个必须立即清除的专利是“识别码”。利乐在自己的包材上都印有标识密码,使用利乐灌装机的生产线只有识别到这个标识密码后才能工作,当客户采用非利乐公司的产品时,灌装机就停止工作。结果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很难打进利乐掌控的整个供应链。
洪钢找到了在中国国际贸促会做过多年知识产权律师的王景林,试图请他做代理人向国家专利局复审委提起无效请求,要求废止包括这项专利在内的三项利乐专利。当时王景林刚刚从牛津大学知识产权院进修回来,成立了自己的专利律师事务所,他在一篇名为《伪专利侵权和抗辨的22个案例》的文章中提出了“伪专利侵权”的概念,这引起了洪的关注。
王景林回忆说,在做了起诉前的所有准备后,他已经有99%的胜诉把握,但是泉林包装对这次诉讼仍十分谨慎。“他们当时的态度是不打则已,要打必须成功。”王说。开庭结果比王的预期还要顺利,经过一审和二审,泉林获得最终胜利。
洪钢和毕桦深知,彻底打破利乐垄断市场的局面,还需要国家立法的支持。从2004年的夏天开始,他在中国用了3年时间进行反垄断的立法游说。
拥有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洪钢非常清楚利乐“捆绑销售”、“歧视性待遇”是属于滥用垄断市场地位的违法行为。但是2003年时中国的《反垄断法》还没有出台,而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规制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十分有限。洪将事实整理出来,并和毕桦一起拜访了时任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中国《反垄断法》审查修改专家小组成员盛杰民。盛一直在推动这部法律的出台。
盛杰民回忆说,当时毕桦和洪钢详细地讲述了利乐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行为,他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并带领几个博士生进行市场调查,搜集分析1991年利乐在欧洲受到的反垄断处罚相关资料,并依此写了一个长篇报告《警惕跨国公司在华实施反竞争行为》。报告的前言中有三个重要观点:第一,利乐行为中国现在的法律也可以处理,但是分散在各种法规里,不利于规制;第二,对跨国公司在华的反竞争行为应该引起关注;第三,呼吁《反垄断法》尽快出台。
这个报告被打印出十几份,分别呈送给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工商总局以及一些相关媒体。2004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反垄断处处长桑林用该处的名义在内部刊物《工商行政管理》上发表了名为《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报告,认为在轮胎、手机、感光器材、手提电脑、无菌包装等5个行业存在类似现象。
之后,这两个报告的内容被汇总起来,上交至国务院。此后,《反垄断法》的立法工作大大加速。2007年 8月30日,《反垄断法》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毕桦和洪钢用“干柴烈火”来形容这个成功。所谓干柴是指在泉林开始立法游说时,《反垄断法》立法已经在中国经历了9年讨论,之所以迟迟未能通过,最大的障碍就是“行政垄断”;而泉林以及当时其他一些国内企业对于跨国公司垄断问题的投诉,恰恰提供了一个新的立法需要。
在《反垄断法》出台前夜,利乐通过传真告知所有中国客户,称过去双方所签合同中所有涉及违反《反垄断法》的条款自动作废。《反垄断法》的出台给泉林带来了极大的机会,许多客户开始大胆选用泉林包装的产品,泉林包装的销量出现高速增长。当时毕桦和洪钢打赌,认为泉林能在2个月内销量达到一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数字,洪钢认为没有这么乐观。结果是洪输了。按原来约好的赌注,洪剃光了头发,后来就一直保持这个发型。随后,两人又赌什么时候销量能够翻十倍。这次是毕桦输了,同事们收到了他发自美国的邮件,里面是他的一张光头照片。
战斗继续
泉林的努力开始受到投资者的注意。2005年8月,鼎晖投资向泉林包装投资2000万美元。2006年11月,贝恩资本再次出资4000万美元,置换出泉林纸业的原有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毕桦说,做出这样的投资决定颇为难得,“如果按照尽职调查的结果,我们那时候所有指标都达不到要求。”
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告诉《环球企业家》,贝恩在入股泉林包装后,主要帮助公司重新梳理了市场定位,以及各种管理难题。虽然2006年时,泉林的市场份额还不到2%。但是从这一年开始,泉林实现盈利。
但老实说,直到现在,泉林包装还不能称之为利乐真正的竞争对手。利乐的商业模式是销售无菌灌装机和包材,相当于向市场提供打印机和墨盒。而泉林至今仍然只能生产“墨盒”,而且是兼容性“墨盒”,需要装在利乐的灌装机上使用。
尽管如此,利乐并没有忽略泉林包装存在的威胁。尤其是,泉林包装开始向全球市场拓展。泉林包装国际业务总监白凯瑞(BERGGREN Peder Gustav)从2009年起负责开拓欧洲业务,他极大地感受到了市场的热情。在拜访一位欧洲客户的德籍高管时,因为交通原因他迟到了15分钟。白凯瑞是瑞典人,很清楚德国人在时间上的严谨,但是对方的反应让他有些意外。“等这15分钟没关系,因为我们已经等了15年。”对方说。
在欧洲液体无菌包装领域,利乐保持了长期的垄断地位。1991年,该公司就曾因其在欧洲市场实施滥用垄断地位和捆绑销售、限制竞争等不正当行为,而被欧盟以及欧洲法院判处巨额罚款。虽然如此,但利乐的绝对控制力无人能撼动。
现在,泉林来了。利乐自然不会袖手旁观—2010年7月23日,利乐拉伐控股信贷公司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提出申诉,指控泉林包装有专利侵权行为。泉林称将积极抗辩,并反戈一击—10月20日,泉林向欧洲专利局提起异议诉讼,以使利乐的侵权指控所提及的专利在所有欧洲专利局成员国内均失效。如果利乐获胜,泉林将失去德国市场。利乐中国副总裁杨斌告诉《环球企业家》,这完全是为了保护利乐的专利与创新成果免受抄袭侵犯而采取的行动。
专利并非利乐唯一的杀手锏。富泰证券分析师陈志光认为,作为第一大行业龙头,如果利乐采取针对性降价策略,对泉林包装的盈利能力会造成极大影响。而且近几年国内已经出现十几家提供无菌包装材料的本土企业,这些新秀们尽管在质量和服务能力上还不能与利乐、泉林相提并论,但已极大地打压了市场价格。不过,目前大多数本土公司仍然没有进入利润最高的牛奶包装领域,仍以饮料厂商为主要客户,但不断向前者靠拢也是大势所趋。
洪钢表示并不畏惧这些后来者。“机会窗只是在当年牛奶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时候才开启,现在已经关闭了。”洪说。在泉林变身纷美包装[5.77 1.05%]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描述自己的长期愿景是“20年内成为全球液体食品价值包装系统的领导者”。
虽然中国市场增速很快,但仍仅占全球市场的14%左右,纷美包装已经将国际扩张重点放在了最大市场欧盟地区。同时,也对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予以关注。洪承认,对纷美包装20年计划影响最大的还是利乐的反应,“这个市场只有几个玩家,老大想怎么玩仍然是最关键的。”
毕桦和洪钢打赌,认为泉林能在2个月内销量达到一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数字,洪没这么乐观。结果是洪输了,被迫剃光了头发。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泉林包装:选择才是硬道理
泉林包装推出250ml和200ml苗条型泉林无菌砖
泉林包装打破无菌包装行业垄断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