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11-01-18 09:01:59.0 来源:新华网传媒频道 责编:江佳
- 摘要:
- 自2004年至今,中国传媒产业产值实现了翻番。而移动传媒与互联网发展快速,正在逐步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而相较于此,报业、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尽管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但在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整个中国传媒产业结构也正发生着改变。
三、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0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处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一年,是传媒企业极力加大开发市场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传媒产业步入“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目前,传媒产业相关的十一五规划均已进入成果验收阶段,各部门的十二五规划正陆续出台。2011年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传媒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一)改革、改组改造与创新管理将成为未来体制改革的重点
依据国家制定的传媒产业转型政策,未来经营性宣传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将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络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将陆续完成。而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组建大型出版集团,并向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数字化方向转型。针对报业和广电业而言,发行体制改革和制播分离改革将深入推进,覆盖面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同时,国有传媒企业将进一步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政策引导下,传媒产业内部将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发挥在市场机制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数字化和移动化的传播形态更加丰富
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以移动互联网络为通信基础,搭载高频处理核心,具有更长电池续航时间和清晰的显示技术及影像还原技术的手持便携式接收终端成为未来媒介终端的发展方向。在媒介融合不断加深和拓展的形式下,复合型的传播模式代替了单一的传播路径和平台,以互动性、即时性为特点的微博等开放型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颠覆了信息传播的传统路径。传统媒体将顺应这一潮流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开发数字化的传播形态,从以新闻内容生产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综合性信息内容生产并提供即时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同时积极介入微博等新的传播平台中,抢占一定的话语权,巩固自己的影响力。
(三)媒体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开展新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业将是未来国内的媒体机构争相进入的下一个领域。在体制机制转型升级的同时,原本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依存的媒体,在未来终端一体化的前提下,其原有的宣传事业功能将进一步泛化。更加细分的市场将催生有偿的信息推送和定制服务,其性质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但服务对象为有特定信息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或机构。
具体路径上,在终端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媒体作为专业的信息集纳商,凭借多年来构建的信息渠道和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发挥在采集信息上的传统优势,深耕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依托更加精细的目标受众定位技术,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传播优势,提供有偿的定制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增值服务将是传媒产业下一个发力点,从而摆脱以往高度依赖广告收入的局面,真正做到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服务。
(四)通胀预期下,传媒产业发展喜忧参半
2011年的总体经济形势依然会伴随通胀的压力,包括纸张、印刷、设备更新、人力资源成本等在内的传媒产业总体运营成本将继续提高,这给转型初期现金流普遍不充裕的传媒产业将带来巨大的现实压力。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希望。借助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为传媒企业参与海外媒体的兼并重组提供了绝佳的良机,也为传媒企业走出国门开辟了一条捷径。此外,一些进口新型设备的采购成本将会较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下调。
(五)国家传播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即将出台的传媒产业十二·五规划向产业内部的深入贯彻落实,传播体系建设将得到加强,具体来说将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重点媒体的传播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继续得到推动;民族语言广播的投入继续得到重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将加快发展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实现手机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统一集成管理,播出控制以及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数字版权(DRM)等管理系统。在国家政策促动下,传媒产业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宣传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宽带互联网普及、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农村公共项目的建设。同时,国家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和政策倾斜。
结语
似乎是在不经意间,中国传媒业已经走完新世纪第一个波澜壮阔的十年,据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2004至2009年我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45%;预计2010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可达5620亿元。这些数字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令人赞叹,它凝结了中国传媒人十年的创造、十年的汗水,它体现了中国传媒人十年上下求索、披沙沥金的卓绝精神。
而今,传媒技术日新月异、转企改制的进程如火如荼,三网融合的曙光依稀可见……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市场环境都为中国的传媒人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传媒业会在“十二五”期间以及之后更长的时间里更加快速、繁荣的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苹果改变传媒业格局 成为新媒体公司?
柳斌杰:期望更多中国出版传媒企业走向世界
日本因出版传媒业萎缩导致印刷业产值下滑
2010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处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一年,是传媒企业极力加大开发市场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传媒产业步入“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目前,传媒产业相关的十一五规划均已进入成果验收阶段,各部门的十二五规划正陆续出台。2011年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传媒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一)改革、改组改造与创新管理将成为未来体制改革的重点
依据国家制定的传媒产业转型政策,未来经营性宣传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将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络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将陆续完成。而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组建大型出版集团,并向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数字化方向转型。针对报业和广电业而言,发行体制改革和制播分离改革将深入推进,覆盖面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同时,国有传媒企业将进一步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政策引导下,传媒产业内部将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发挥在市场机制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数字化和移动化的传播形态更加丰富
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以移动互联网络为通信基础,搭载高频处理核心,具有更长电池续航时间和清晰的显示技术及影像还原技术的手持便携式接收终端成为未来媒介终端的发展方向。在媒介融合不断加深和拓展的形式下,复合型的传播模式代替了单一的传播路径和平台,以互动性、即时性为特点的微博等开放型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颠覆了信息传播的传统路径。传统媒体将顺应这一潮流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开发数字化的传播形态,从以新闻内容生产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综合性信息内容生产并提供即时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同时积极介入微博等新的传播平台中,抢占一定的话语权,巩固自己的影响力。
(三)媒体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开展新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业将是未来国内的媒体机构争相进入的下一个领域。在体制机制转型升级的同时,原本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依存的媒体,在未来终端一体化的前提下,其原有的宣传事业功能将进一步泛化。更加细分的市场将催生有偿的信息推送和定制服务,其性质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但服务对象为有特定信息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或机构。
具体路径上,在终端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媒体作为专业的信息集纳商,凭借多年来构建的信息渠道和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发挥在采集信息上的传统优势,深耕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依托更加精细的目标受众定位技术,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和传播优势,提供有偿的定制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增值服务将是传媒产业下一个发力点,从而摆脱以往高度依赖广告收入的局面,真正做到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服务。
(四)通胀预期下,传媒产业发展喜忧参半
2011年的总体经济形势依然会伴随通胀的压力,包括纸张、印刷、设备更新、人力资源成本等在内的传媒产业总体运营成本将继续提高,这给转型初期现金流普遍不充裕的传媒产业将带来巨大的现实压力。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希望。借助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为传媒企业参与海外媒体的兼并重组提供了绝佳的良机,也为传媒企业走出国门开辟了一条捷径。此外,一些进口新型设备的采购成本将会较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下调。
(五)国家传播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即将出台的传媒产业十二·五规划向产业内部的深入贯彻落实,传播体系建设将得到加强,具体来说将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重点媒体的传播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继续得到推动;民族语言广播的投入继续得到重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将加快发展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实现手机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统一集成管理,播出控制以及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数字版权(DRM)等管理系统。在国家政策促动下,传媒产业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宣传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宽带互联网普及、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农村公共项目的建设。同时,国家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和政策倾斜。
结语
似乎是在不经意间,中国传媒业已经走完新世纪第一个波澜壮阔的十年,据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2004至2009年我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45%;预计2010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可达5620亿元。这些数字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令人赞叹,它凝结了中国传媒人十年的创造、十年的汗水,它体现了中国传媒人十年上下求索、披沙沥金的卓绝精神。
而今,传媒技术日新月异、转企改制的进程如火如荼,三网融合的曙光依稀可见……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市场环境都为中国的传媒人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传媒业会在“十二五”期间以及之后更长的时间里更加快速、繁荣的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苹果改变传媒业格局 成为新媒体公司?
柳斌杰:期望更多中国出版传媒企业走向世界
日本因出版传媒业萎缩导致印刷业产值下滑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