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际> 正文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柯达:一直在转型一直不成型

2011-03-29 10:32:13.0 来源:商界评论 作者:臧海港  责编:王岑

摘要:
解读历史的时候,时常会让我们萌生遗憾,每当试图以悔不当初进行假如,那些尘埃落定的往事仿佛瞬间就有机会被改变。然而,对于伊士曼柯达来说,过往太多的遗憾早已积重难返。
  不断错过转型机会

  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 星、尼康等数码企业纷纷杀入相机领域,其可替代的优势对传统胶片领域构成强烈冲击。这一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全球彩色胶卷的需求开始出现拐点,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开始急速下滑。

  柯达的决策者,此时仍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们的重心,依旧放在传统胶片上。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

  事实上,柯达拒绝由传统胶卷向数码相机的转型,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传统优势的判断性失误,另一方面也有着骑虎难下的客观原因。

  20世纪末的几年,在美国市场,柯达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在欧美市场,柯达节节败退,背负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当新任总裁裴学德上任后,他把宝押在了有着巨大空间的中国市场上。在进入中国后不久,他提出了一个“全面收购中国胶卷企业”的计划。彼时中国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中国政府也希望通过合资的方式来改变中国感光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1998年初,柯达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著名的“全行业合资计划”,这便是大名鼎鼎的“98协议”。协议规定,柯达与中国七家感光企业中的六家进行合资合作。

  “98协议”过后,柯达在中国范围展开了大量的投资,巨额的产能和规模还来不及消化,他们也不可能顾此失彼,下决心在数码领域投入过多的精力。

  2000年底,胶卷需求开始停滞。但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到了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其数码相机业务利润率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业务(含胶卷)的收入则萎缩了17%。

  最终,如梦初醒的柯达开始了转型过程。2003年,公司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它在短短几年中并购了多家数字技术公司,同时陆续关闭照片洗印厂而专注于数码印刷。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识,去掉了从1971年沿用至今的“黄盒子”和“K”图形,这意味着它希望人们截断柯达与胶卷世界的联系,试图将新柯达打造成一个涵盖图文影像、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胶片三大板块的全新的数码影像公司。
分享到: 下一篇:南投埔里造纸龙 让人惊叹的纸艺世界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