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一直在转型一直不成型
2011-03-29 10:32:13.0 来源:商界评论 作者:臧海港 责编:王岑
- 摘要:
- 解读历史的时候,时常会让我们萌生遗憾,每当试图以悔不当初进行假如,那些尘埃落定的往事仿佛瞬间就有机会被改变。然而,对于伊士曼柯达来说,过往太多的遗憾早已积重难返。
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这是一个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该重组过程中裁员2.8万人,裁员幅度高达50%。
几乎在同期,柯达在厦门宣布投资9600万美元的数码印刷版材厂调机试产成功,并将很快投产。时任北亚区主席兼总裁的叶莺表示,这是柯达公司主业由传统影像产品向数码影像产品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柯达也有望从此走出业务调整的低迷期。
然而,柯达的第二次战略重组却显得有些生不逢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弱,市场萎缩,靠出售资产、勉强盈利的柯达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2008年第四季报显示,柯达亏损1.33亿美元,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营收下滑。财报发布后,柯达股价狂泻不止,报收于4.99美元,创下三十五年来最低价,这一业绩大大低于华尔街的预期。
何处是归途
近年来,柯达不断对外宣称由传统业务往数码转变的累累硕果,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和新业务仿佛也在见证巨头的转型。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传统胶卷业务营收的下降给柯达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希望通过推广消费者摄影术来重振数字成像巨人形象的计划也进展得不太顺利。相比整个行业的成长,柯达的这些自信更像是麻痹自己的一杯苦药。
对于这家曾经主宰行业格局的巨头来说,江湖地位早已不再,甚至何时重新实现盈利都成为一种尴尬。自2004年以来,抛开2007年由于出售旗下资产实现表面的盈利,柯达在其余年份皆为亏损。
010年柯达财报显示,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00万美元。甚至,并不亮丽的财务报表中,柯达的营收的主要来源竟仍然是专利诉讼,柯达2010年与三星电子和LG电子达成的数码相机技术专利授权协议为它贡献了大量利润,而像喷墨打印机那样的新产品业务尚未真正打开市场。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15分钟的秘密:柯达远程支持创造服务神话
柯达中国客户印刷技术研讨会内容抢先看
以客户为中心 柯达凝练世界级客服之道
几乎在同期,柯达在厦门宣布投资9600万美元的数码印刷版材厂调机试产成功,并将很快投产。时任北亚区主席兼总裁的叶莺表示,这是柯达公司主业由传统影像产品向数码影像产品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柯达也有望从此走出业务调整的低迷期。
然而,柯达的第二次战略重组却显得有些生不逢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弱,市场萎缩,靠出售资产、勉强盈利的柯达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2008年第四季报显示,柯达亏损1.33亿美元,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营收下滑。财报发布后,柯达股价狂泻不止,报收于4.99美元,创下三十五年来最低价,这一业绩大大低于华尔街的预期。
何处是归途
近年来,柯达不断对外宣称由传统业务往数码转变的累累硕果,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和新业务仿佛也在见证巨头的转型。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传统胶卷业务营收的下降给柯达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希望通过推广消费者摄影术来重振数字成像巨人形象的计划也进展得不太顺利。相比整个行业的成长,柯达的这些自信更像是麻痹自己的一杯苦药。
对于这家曾经主宰行业格局的巨头来说,江湖地位早已不再,甚至何时重新实现盈利都成为一种尴尬。自2004年以来,抛开2007年由于出售旗下资产实现表面的盈利,柯达在其余年份皆为亏损。
010年柯达财报显示,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00万美元。甚至,并不亮丽的财务报表中,柯达的营收的主要来源竟仍然是专利诉讼,柯达2010年与三星电子和LG电子达成的数码相机技术专利授权协议为它贡献了大量利润,而像喷墨打印机那样的新产品业务尚未真正打开市场。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15分钟的秘密:柯达远程支持创造服务神话
柯达中国客户印刷技术研讨会内容抢先看
以客户为中心 柯达凝练世界级客服之道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