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品数字化的忧思
2011-04-20 08:40:34.0 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 达恩顿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统书籍与电子书有哪些共同之处?互联网图书馆有什么优点?抽象地看,这些问题也许显得空洞,但对于网站管理员、计算机工程师、金融业从业人员、律师、出版商、图书馆馆长以及众多普通读者等与传播业相关人员的日常决策来说,它们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CPP114】讯:《阅读的未来》是关于书的传记,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它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印刷文字的致敬。它也是一场关于在数字化环境下书籍如何定位的讨论。我绝非反对电子书传播模式,只是希望探讨使之与约翰内斯・古腾堡(德国发明家,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界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五百多年前释放出来的力量相融合的可能性。
传统书籍与电子书有哪些共同之处?互联网图书馆有什么优点?抽象地看,这些问题也许显得空洞,但对于网站管理员、计算机工程师、金融业从业人员、律师、出版商、图书馆馆长以及众多普通读者等与传播业相关人员的日常决策来说,它们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2007年7月,我以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身份搬入新办公室时,获悉哈佛大学卷入了与谷歌公司的秘密谈判,谈判主题让我大吃一惊。谷歌计划将数以百万计的图书数字化,且从哈佛和其他三个大学的图书馆开始这个计划;为了将这些电子图书推向市场,他们还会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的数据库,比自亚历山大图书馆以来的人类梦想得到的任何图书馆都要大得多。
这个计划被称为“谷歌图书搜索”,雏形是谷歌在2005年9月和10月为了应对一场由作家和出版商发起的诉讼而做的尝试,在这场诉讼中,原告宣称谷歌将研究型图书馆中的作品数字化并在网上发布其摘要的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哈佛大学没有卷入这起诉讼,但谷歌不得不告知他们有一场争取和解的谈判,因为如果无法赢得那些愿意支持图书电子化的图书馆的合作,“谷歌图书搜索”计划就只能是水中之月。
我一方面对巨型数字图书馆的前景惊讶不已,一方面也对哈佛珍藏的图书成为商业炒作的一部分而心存疑虑,这些书是1638年以来人们付出了巨大心血和代价收集而来的。我不反对谷歌在互联网这一公共领域免费提供图书的设想,但他们的计划是就受版权保护的图书组成的数字数据库展开有偿订阅业务,并和起诉他们的原告公司分享这块蛋糕。越了解谷歌,我就越发感觉他们的计划似乎意在垄断,是为了征服市场,而不是与图书馆结成天然的同盟,后者的唯一目的是保存和传播知识。
传统书的持久魅力
身处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比如:如何在获取印刷书的同时制作出电子书?如何开发新的经营模式,使学术期刊摆脱出版商的商业行为的束缚?如何让那些只相信印刷文字的保守主义者合理看待电子书专著?这些问题事关信息传播的未来,尽管本书对它们的论述仅来源于我居住在校园象牙塔里的自身体会,但我还是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我相信,任何试图展望未来的人如果正努力解决现在的问题,都应该从历史中学习应对之策。我希望从历史角度探讨本书主题,帮助读者对现在的问题建立一个长期的认识。
在我看来,尽管历史研究不能提供可以直接应用于当前环境的经验,但潜心研究过去对我们理解现在和未来是有益的。今天的人感觉到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世界正迈向由技术创新主导的新时代。我们见证了行为模式的变化。生于数字化时代的一代人时刻处于“在线状态”,他们总是通过手机交谈,发送即时信息,在现实和虚拟现实中结成网络。
信息时代的阅读机器似乎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最古老的工具实体书仍将主导阅读市场。事实上,其市场份额正在上升。根据《鲍克公司全球图书书目》的数据,1998年全世界出版了70万部新书,2003年为85.9万,2007年达到97.6万。尽管现在经济出现衰退,但过不了多久,每年出版的新书将达到百万规模。
传统书的持久魅力揭示了信息传播史的一条普遍规律:一种媒介不会取代另一种媒介,至少短期来看是这样的。古腾堡的发明出现很长时间后手抄本的发行仍然活跃,报纸没有将印刷书赶出历史舞台,收音机未曾取代报纸,电视机与收音机并存,互联网也不能让受众摒弃电视机。难道说,尽管新发明得到传播,但技术革新却会再次保证历史的连贯性?
答案是否定的。电子传播模式的爆炸式发展就像活字印刷术发明一样具有革命性,我们正如15世纪的读者那样(当时他们面对的是印刷文本),得面对应用新模式带来的困难。我们以知识渊博的意大利古典学者尼科洛・佩罗蒂写给弗朗切斯科・瓜尔内里奥的一封信为例,该信写于1471年,此时离古腾堡的发明问世还不到二十年:
亲爱的弗朗切斯科,我最近总在赞美我们生活的时代,因为一件伟大的、真正神圣的礼物刚从德国来到我们身边,它是一种新型的书写工具。事实上,我目睹了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印刷出来的文字与好几个人一年手写的文字一样多……由于这个原因,我不由得盼望短时间内我们能拥有大量的书,任何一本书不会再因为缺乏制作工具或售罄而无法获得……然而,我错了,那种想法实在太理想化了,实际情况和我期望的相距甚远。
因为,既然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印制书本,他们通常忽视了什么是最好的书,反而只为图一时之快,出版那些最容易被遗忘或者更容易被禁的书。即使人们出版了一些有价值的作品,他们也会扭曲其本来面目,破坏作品中隐藏的含义,以至于如果没有这样的书,生活将更加美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任一千册传播谎言的复制本流传于世。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MBO主题“绿色、高效、数字化”与Print China不谋而合
Print China 2011主题调整为“绿色、高效、数字化”
印刷新主题:绿色、高效、数字化
泉城小森数字化印刷研讨演示会成功举办
传统书籍与电子书有哪些共同之处?互联网图书馆有什么优点?抽象地看,这些问题也许显得空洞,但对于网站管理员、计算机工程师、金融业从业人员、律师、出版商、图书馆馆长以及众多普通读者等与传播业相关人员的日常决策来说,它们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2007年7月,我以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身份搬入新办公室时,获悉哈佛大学卷入了与谷歌公司的秘密谈判,谈判主题让我大吃一惊。谷歌计划将数以百万计的图书数字化,且从哈佛和其他三个大学的图书馆开始这个计划;为了将这些电子图书推向市场,他们还会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的数据库,比自亚历山大图书馆以来的人类梦想得到的任何图书馆都要大得多。
这个计划被称为“谷歌图书搜索”,雏形是谷歌在2005年9月和10月为了应对一场由作家和出版商发起的诉讼而做的尝试,在这场诉讼中,原告宣称谷歌将研究型图书馆中的作品数字化并在网上发布其摘要的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哈佛大学没有卷入这起诉讼,但谷歌不得不告知他们有一场争取和解的谈判,因为如果无法赢得那些愿意支持图书电子化的图书馆的合作,“谷歌图书搜索”计划就只能是水中之月。
我一方面对巨型数字图书馆的前景惊讶不已,一方面也对哈佛珍藏的图书成为商业炒作的一部分而心存疑虑,这些书是1638年以来人们付出了巨大心血和代价收集而来的。我不反对谷歌在互联网这一公共领域免费提供图书的设想,但他们的计划是就受版权保护的图书组成的数字数据库展开有偿订阅业务,并和起诉他们的原告公司分享这块蛋糕。越了解谷歌,我就越发感觉他们的计划似乎意在垄断,是为了征服市场,而不是与图书馆结成天然的同盟,后者的唯一目的是保存和传播知识。
传统书的持久魅力
身处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比如:如何在获取印刷书的同时制作出电子书?如何开发新的经营模式,使学术期刊摆脱出版商的商业行为的束缚?如何让那些只相信印刷文字的保守主义者合理看待电子书专著?这些问题事关信息传播的未来,尽管本书对它们的论述仅来源于我居住在校园象牙塔里的自身体会,但我还是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我相信,任何试图展望未来的人如果正努力解决现在的问题,都应该从历史中学习应对之策。我希望从历史角度探讨本书主题,帮助读者对现在的问题建立一个长期的认识。
在我看来,尽管历史研究不能提供可以直接应用于当前环境的经验,但潜心研究过去对我们理解现在和未来是有益的。今天的人感觉到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世界正迈向由技术创新主导的新时代。我们见证了行为模式的变化。生于数字化时代的一代人时刻处于“在线状态”,他们总是通过手机交谈,发送即时信息,在现实和虚拟现实中结成网络。
信息时代的阅读机器似乎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最古老的工具实体书仍将主导阅读市场。事实上,其市场份额正在上升。根据《鲍克公司全球图书书目》的数据,1998年全世界出版了70万部新书,2003年为85.9万,2007年达到97.6万。尽管现在经济出现衰退,但过不了多久,每年出版的新书将达到百万规模。
传统书的持久魅力揭示了信息传播史的一条普遍规律:一种媒介不会取代另一种媒介,至少短期来看是这样的。古腾堡的发明出现很长时间后手抄本的发行仍然活跃,报纸没有将印刷书赶出历史舞台,收音机未曾取代报纸,电视机与收音机并存,互联网也不能让受众摒弃电视机。难道说,尽管新发明得到传播,但技术革新却会再次保证历史的连贯性?
答案是否定的。电子传播模式的爆炸式发展就像活字印刷术发明一样具有革命性,我们正如15世纪的读者那样(当时他们面对的是印刷文本),得面对应用新模式带来的困难。我们以知识渊博的意大利古典学者尼科洛・佩罗蒂写给弗朗切斯科・瓜尔内里奥的一封信为例,该信写于1471年,此时离古腾堡的发明问世还不到二十年:
亲爱的弗朗切斯科,我最近总在赞美我们生活的时代,因为一件伟大的、真正神圣的礼物刚从德国来到我们身边,它是一种新型的书写工具。事实上,我目睹了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印刷出来的文字与好几个人一年手写的文字一样多……由于这个原因,我不由得盼望短时间内我们能拥有大量的书,任何一本书不会再因为缺乏制作工具或售罄而无法获得……然而,我错了,那种想法实在太理想化了,实际情况和我期望的相距甚远。
因为,既然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印制书本,他们通常忽视了什么是最好的书,反而只为图一时之快,出版那些最容易被遗忘或者更容易被禁的书。即使人们出版了一些有价值的作品,他们也会扭曲其本来面目,破坏作品中隐藏的含义,以至于如果没有这样的书,生活将更加美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任一千册传播谎言的复制本流传于世。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MBO主题“绿色、高效、数字化”与Print China不谋而合
Print China 2011主题调整为“绿色、高效、数字化”
印刷新主题:绿色、高效、数字化
泉城小森数字化印刷研讨演示会成功举办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