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限塑令”还不会“走路”
2011-06-02 16:27:51.0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陈伊超
- 摘要:
- 还有5天,“限塑令”就满3周岁了。目前我国“限塑令”主要是针对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据了解,国家正在考虑扩大限制塑料袋使用范围,今后将包括餐馆、医院等场所。“限塑令”实施近3年,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那么,这些塑料袋,是从哪里来的呢?据李阿姨透露,每天都会有人到市场来推销,而且在批发市场也能买到,“一个袋子大概是两三分钱,这样算下来,我这一天光在塑料袋上就要花10多块钱,一个月就要花300多元,这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李阿姨说道。
市工商局:把“限塑令”监管工作纳入日常化、规范化管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农贸市场成为塑料袋使用的“重灾区”?记者就此走访了市工商局。
据市工商局介绍,近3年来,我市工商系统每年都组织开展限塑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商品零售场所违反“限塑令”,销售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或者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违法行为,没收一大批无任何标识的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目前,从各地商品零售场所执行“限塑令”的情况来看,超市、商场贯彻执行情况较好,但农贸市场仍然是“限塑令”执行的难点。
那么,农贸市场缘何遭遇“限塑令”执行难呢?该负责人表示,原因有多方面:其一,农贸市场经营者大多对“限塑令”持抵触、观望态度,塑料袋价格便宜,无偿提供对经营成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市场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环保素质相对较低,不愿意承担塑料袋额外支出;其二,市场不同于超市,每天销售大量鲜活农副产品,肉类、水产品、豆制品等都不能裸包装放进购物袋,塑料袋替代品问题亟待解决;其三,监管难度比较大,全市210多个市场、2万多个经营户,监管点多面广,而且我市目前仍没有一家具有超薄塑料袋鉴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其四,超薄塑料袋的生产源头还得不到根治。
市工商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限塑整治力度,限塑整治重点区域放在农贸市场,对违反“限塑令”的经营户,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同时,加强市场开办者履行塑料袋市场管理法定责任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管理责任的市场依法查处,切实把市场“限塑令”监管工作纳入日常化、规范化管理。
与此同时,市工商局通过本报,呼吁广大经营者、消费者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遵守“限塑令”,共同抵制销售超薄塑料袋和无偿提供塑料袋违法行为,共建健康市场、绿色家园。
业界声音:源头治理更重要
农贸市场“限塑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受访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除了加大市场的查处力度外,源头打击更为重要。
“有人生产,就有人销售;有人销售,就有人购买,只有从源头上禁止生产违规塑料袋,摊贩自然没得送。”有管理方人士建议道,“正是因为摊贩获取塑料袋很容易,且价格便宜,才给使用提供了便利。”
“对于被取缔、实行转产的厂家,国家可以出台一些奖励或扶持政策,鼓励他们生产纸袋、可完全降解塑料袋等环保制品。”该管理方人士补充说道。
有商家认为,由于国家对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只是提出有偿使用,并未严令杜绝,而且关于塑料袋使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尚未出台,因此,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消费者的自觉执行,而相关部门即使想监管也无法可依,因此,难以达到“限塑”的目的。
“在日常购物中,使用塑料袋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在没有其它替代品的前提下,突然停用是不可能的,就像对塑料袋实施有偿使用后,还是有人会购买。”业内人士黄先生认为,近3年的事实已证明,要舍弃塑料袋绝非易事,除了培养人们自带环保袋的习惯之外,加快研发替代品才是当务之急。“不过,最重要的是,这种替代品一定要价格便宜,否则一个就两三元,普通老百姓肯定消费不起。”黄先生如是说。
记者手记:别让“限塑令”半途而废
塑料袋虽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但因其方便实用,使用它已成为一种习惯,要公众戒掉习惯绝非易事。
不可否认,“限塑令”实施近3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为看得见的,即超市的塑料袋消耗量有明显下降;二为看不见的,即培养了公众少用塑料袋的好习惯。相比前者,后者更弥足珍贵,因为这为推进环保奠定了可贵的基础。
不过,与此相对的,是另外两个尴尬:一是农贸市场几成“盲点”;二是有超市干脆把“限塑”变成了“卖塑”。由此可见,依靠公众的自觉来达到“限塑”的目的,至少不是上策。别的原因不说,就说这“有偿使用”,本身就容易传递错误信号——只要付钱了,“使用塑料袋”就是“合理”的。要让公众为了区区几毛钱,就放弃便利的塑料袋,也许对贫困群体有效,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正如有商家所言,“从免费到收费,刚开始人们可能会有痛感,可时间久了,人们也就逐渐习惯和接受了。”对部分商家来说,原本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如今成了有偿销售,如此好事又何乐而不为?而更重要的是,受利益驱动的塑料袋生产商更是求之不得,继续生产各种合格或不合格的塑料袋。此外,“限塑令”牵扯到商务、工商、环保、质监、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在责任监管问题上,容易出现诸多的断裂与空白;再者,以我国的国情,即便所有监管部门都出动,采取人盯人的人海战术,进行监管和罚款,也不一定管得过来,罚得过来,因此,面对这参差不齐的商家,想要有效监管难免会“力不从心”。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