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见证中华文明
2006-05-11 09:28:07.0 来源:金华新闻网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历经近千年的风雨洗礼,在电脑照排盛行的今天,活字印刷仍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散发着清香。在义乌佛堂光明村的王益均家里,仍保留着一套古色古香的活字印刷原始工具。它犹如一部史书,见证了我国近千年的文明历程。
见证中华文明
走进王益均老人的家中,一排排活字版、棕刷等活字印刷的工具呈现在眼前。
王益均老人家世代从事活字印刷,到如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近千年前,毕昇将雕版印刷改为了活字印刷,将整版刻字的方法改为了单独刻字,制成了可灵活排版的木活字。王益均老人告诉记者,活字印刷一般要经过拣字排版、试印、校对、印刷等几道工序,如果要印制一本仿古书籍,则还需叠纸、切边、装线以及贴面才算大功告成。其中最难的应该是刻字,“因为在刻字时不仅要求掌握力道要均匀,而且要将反形字刻在不足6厘米甚至2厘米宽的方木块上,需要有很好的眼力和手劲。木刻活字都用梨树木做材料,不易腐烂,即使置于水中也不会发胀。经过世代的积累,现在王益均老人家已有木活字4万多个。但是,一旦遇到生僻字,王益均老人仍需亲自刻字。另外,活字印刷对所用的墨及纸张都有特殊的要求。只有将市场上的墨汁加水加工,然后去掉其中所含的胶,才能保证印刷出来的字浸水也不会化开。
在王益均老人家里,记者还亲眼目睹了当年用于印刷皇帝圣旨的活字版,上面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图案,让人大开眼界。
传承“传家宝”
活字印刷见证了泱泱中华之文明,而《凤林王氏宗谱》却显示了王益均老人家的赫赫家史。翻开宗谱,明代开国大臣刘伯温的题词———“江南望族,海内名家”映入眼帘。“因为我们家的祖先世代为官,如王彦超、王固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所以刘伯温就给我们家题了这个词。”说起自己的家史,王益均老人显得十分自豪。
虽然家世曾经如此显赫,但是到了王益均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王益均13岁时便开始跟随自己的舅舅学习活字印刷术,从此开始了漂泊的生涯,足迹遍及了整个浙江。在学艺过程中,王益均在舅舅的谆谆教导下,完成了启蒙教育。“舅舅是当时乡里的一名秀才,擅长做八股文。”不仅如此,王益均总是抓紧空闲时间博览群书,熟读《上下五千年》,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王益均老人如数家珍般向我们谈起“陈桥兵变”、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等著名的历史事件。
兢兢业业几十年,王益均老人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活字印刷业。为了完整地保存这一“家宝”,王益均老人更是费尽了心思。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军的破坏,王益均及几个同伴只得将加工作坊转移到僻静的阁楼上,连饭菜也需由专人负责送。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在文革期间活字印刷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我把活字印刷的所有材料用灶灰严实地包裹好,然后再装进袋里塞进厕所间,才躲过了红卫兵的搜查,否则世代的心血必将毁于一旦。”
时过境迁,如今已是81岁高龄的王益均老人,已经放下了跟随了他半生的手艺,看戏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两个儿子分别在义乌市公安局和电视台工作,并且有了各自美满的家庭。每逢节假日,儿子们总喜欢带着儿女回家探望一下老人。在采访过程中,王益均老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